2017首份小程式研究報告發布:工具類最受歡迎

2017年8月12日,由天馬飛燕主辦,WeMedia新媒體集團、BiaNews、億歐產業創新服務平臺、蘇秦院共同發起並聯合主辦的「2017第一屆小程式生態研討峰會」在北京歌華開元酒店順利召開。

在會議現場,由智慧資料平臺TalkingData、天馬飛燕、WeMedia、BiaNews、億歐聯合出品的「2017年小程式發展狀況報告」出爐,這也是小程式上線半年後,國內首個針對小程式進行分析調研的行業報告。

小程式關注度在釋出當天達到頂峰

隨後轉為自然生長

在2016年12月28日的微信公開課Pro大會上,張小龍宣佈,微信小程式將於2017年1月9日開放。1月9日凌晨,小程式如期而至,並在那個深夜製造了一場中國科技圈的狂歡。

小程式瞬間引爆了媒體、開發者與公眾的關注。百度指數顯示,小程式的搜尋量在1月9日當天達到頂峰,微信的這一重磅產品獲得了海量曝光。

在此之後,小程式的關注度被迅速冷卻。人們發現,小程式並不像大家預想的一樣,成為巨大的流量入口,它不支援模糊搜尋,不能長按二維碼跳轉,更不能被分享到朋友圈。面對公眾的質疑,微信回應,小程式不是風口。

但隨後,微信對小程式進行了大刀闊斧地升級,不斷開放新能力:向個人開發者敞開大門,開放長按二維碼跳轉,開放模糊搜尋,可關聯公眾號,增加群能力。小程式的迭代速度讓世人驚歎。

在經歷了短暫爆發之後,微信小程式開始進入自然增長期。開發者、使用者關注度不斷提升。

小程式使用者數7個月增長13倍

新特性顯著提升開發者積極性

TalkingData移動資料研究中心資料顯示,小程式自上線以來,使用者數量始終呈現增長態勢。這一使用者增長率在4月份達到峰值。自5月起,小程式使用者增長速度有所下降,逐漸趨於理性,但每個月仍然有40%左右的使用者增長。7個月來,小程式使用者總共實現了13倍的增長。

除此之外,使用者在小程式內的停留時間也不斷增加,從2月的1.6分鐘到7月3.6分鐘,小程式使用者的使用習慣正逐漸養成。

而在B端市場,微信為小程式開放的新能力也刺激了開發者的不斷湧入。2017年小程式發展狀況報告顯示,微信每次放出新的小程式特性,都會吸引新的開發者加入。

在小程式上線半年後的今天,每週新小程式的上線數量已經達到了小程式面世時的歷史水平。小程式在開發者心中,已經實現再次爆發。

工具類小程式最受歡迎

辦公、影音、娛樂類小程式沉浸感最強

微信之父張小龍對於小程式的定義是「觸手可及、用完即走」,毫無疑問,工具類小程式是最符合小程式初心的產品形態。

來自第三方小程式商城的資料顯示,工具類小程式在數量上處於領先地位。而TalkingData移動資料研究中心的統計結果也顯示,工具類小程式獲得了最多的新增使用者。

但在使用者的沉浸體驗與使用粘性上,辦公、影音、娛樂類小程式則表現更好。資料顯示,辦公、影音類小程式使用者目前的單次使用時長均超過了8分鐘,顯著高於第二梯隊中的健康、教育、娛樂、工具類小程式。

在留存率指標上,娛樂類小程式成績搶眼。其次日留存率達到了16.3%,名列榜首,在7日留存與30日留存的表現也高於其他型別小程式。在娛樂類小程式之外,影音、教育類小程式也表現良好,均實現了超過10%的次日留存率。

行業分工開始顯現

使用者教育尚未完成

值得關注的是,在小程式誕生半年後,小程式行業內部的產業分工已經開始顯現。

隨著小程式運營人群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處於長尾部分的運營者湧入小程式領域。這些運營者在開發能力上大多有所欠缺,需要第三方開發與服務平臺輔助。飛燕小程式、TalkingData等第三方開發與服務平臺便由此切入小程式市場。

一直以來,微信始終沒有上線自己的小程式分發渠道,這也給了第三方小程式應用商店新的機會,知曉程式等小程式商店出現。而小程式開發者的增多,也讓傳統BaaS服務商開始注意到這一新興領域,並推出相應的服務。

不過,小程式開發市場的火爆並不意味著使用者已經熟知小程式。百度搜尋「小程式」一詞的需求圖譜顯示:「開發」、「文件」、「平臺」成為了最重要的關鍵詞;而「微信小程式在哪裡開啟」等普通使用者經常檢索的內容則成為了邊緣要素。

目前,小程式對於Native App的替代作用還十分有限。資料顯示,2017年7月,三款典型小程式對應Native App的使用者數都倍殺小程式的使用者數,App使用者量與小程式使用者量之比最高達到了260倍之多。

顯然,Native App經過多年發展,在使用者量級上存在先發優勢。尤其是對於老牌應用,其Native App使用者量已完成積累,與小程式使用者量形成了較大的差距。

不過,這樣的現狀也充分顯現了小程式未來的潛力。對於小程式開發者來說,如何完成對於使用者的教育,將成為下一步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