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急需網路安全“背書”

晚來風急發表於2017-07-03

隨著2016年人工智慧技術的強勢崛起,“會思考的機器人”逐漸走入千家萬戶並顯露其巨大的市場空間。Siri、無人駕駛、刷臉支付……當技術革新撲面而來,安全漏洞也同時顯現。業內人士表示,傳統網路攻擊帶來的損失一般是資訊洩漏、銀行卡盜刷等欺詐、盜竊行為,這些損失往往可以衡量、相對能承受,但現在針對人工智慧的網路攻擊帶來的損失將迅速傳導給消費者,甚至威脅到生命。

  如今,各方正努力通過現有技術手段加強監管,並利用大資料等創新方式對犯罪予以制衡,在此背景下人工智慧的明天將如何呈現?

  2020年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超50億美元

  中國(廣州)智慧裝備暨機器人博覽會9月22日至25日在廣州舉行。在這次展會上,各種各樣的服務型機器人引來不少參觀者駐足體驗。這些機器人儘管外貌千差萬別,但都具備智慧全自主行為能力,可進行人臉識別、智慧家居控制和遠端視訊監控等。

  而就在6月底舉辦的中國網際網路大會上,當谷歌北京研發中心總經理趙澤紅展示該公司的人工智慧概念產品時,不少人起了雞皮疙瘩。

  視訊中,家庭保姆機器人通過安裝在各個角落裡的對話裝置,與人暢快溝通,並可以接受語言指令控制電視、電腦,安排出行,告知天氣等,展現一系列複雜工作。視訊中的生活讓人不由想起了電影中“鋼鐵俠”在家裡起床後智慧操控窗簾詢問天氣的畫面。

  這樣的生活如今正迅速走入現實。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逐漸完善,機器人技術已開始進入工業、生活等諸多領域。

  “AlphaGo戰勝圍棋高手這件事為何如此受關注,因為圍棋過去被認為是人工智慧的一個瓶頸,其複雜度是10的171次方,比全宇宙原子量的總和還要大,在如此情況下過去窮盡AI演算法是不可能做到的。谷歌讓AlphaGo作為機器人學習,靠經驗去挑選最佳選擇,這只是一個應用,此後我們能夠利用這個技術為人類解決高深的問題,比如說個人助理、金融、醫療、中藥,都可以用這個來學習。”趙澤紅說。

  前不久在德國舉行的第31屆國際超級計算大會上,英特爾公司釋出了可用於機器學習的第二代晶片。從機器“咿呀學語”開始,擁有自主學習能力一直都是人工智慧發展的階段性目標,如今微軟、IBM等巨頭在機器學習領域加快佈局。

  據360公司創始人兼總裁、360企業安全集團董事長齊向東介紹,現在很多公司都在研究無人駕駛,而特斯拉去年已經在新車型上實現了這個功能。“等紅燈、保持車距、躲避障礙物都沒問題,打一下方向燈,就能自己併線。以前堵車得一腳油門一腳剎車,踩到腿抽筋,現在可以完全解放手和腳。”

  不僅如此,媒體報導富士康在2011年就開始推進機器換人行動,根據最新報導,富士康目前共擁有機器人員工數量超過5萬人。除了工廠,保安、管家、餐飲服務,乃至於大人、小孩的看護服務,也都逐漸開始採用機器人。

  據英特爾戰略合作與創新總監、機器人產業負責人張志斌介紹,該公司在4月份釋出了機器人開發套件,包括三維的攝像頭技術,利用這個開發套件,人們可以快速組成自己的機器人基本系統。目前英特爾在中國研究院及全球研究小組做了數個圍繞機器人的參考系統,並將其中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推送給企業的合作伙伴。

  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andMarkets的資料顯示,隨著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在媒體、廣告、零售、金融和保健領域的廣泛應用,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從2014年的4.2億美元增長至2020年的50.5億美元。而研究機構Gartner稱,預計2018年,全世界將有60億臺裝置用上人工智慧技術。這些裝置包括網際網路家電、汽車和可穿戴裝置等物聯網產品。

  為加快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我國也制定了《“網際網路+”人工智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到2018年,打造人工智慧基礎資源與創新平臺,人工智慧產業體系、創新服務體系、標準化體系基本建立,基礎核心技術有所突破,總體技術和產業發展與國際同步,並形成千億級的人工智慧市場應用規模。

  十大網路攻擊事件與人工智慧相關佔比達六成

  與此同時,技術革新引發的擔憂以及問題已經開始顯現。網際網路從業者表示,當工廠、保安、家政、餐飲服務乃至老人和小孩的看護等都開始大量使用機器人時,其控制系統一旦被網路攻擊,工廠的廢品率會大幅升高,小孩、老人的安全會受到威脅。

  “特斯拉要實現這些,依靠的是遍佈車身的上百個感測器將源源不斷的資料傳送給自動駕駛系統。但360攻防實驗室的工程師劉健皓通過研究發現,其實可以利用資料欺詐等手段遠端控制汽車,讓其偏航,甚至逼停汽車造成事故。”齊向東的擔憂引發了人們對人工智慧安全問題的關心。

  國內一家網路安全公司梳理了最近12個月發生的十大網路攻擊事件,其與人工智慧相關的事件佔比達到60%。包括在去年12月份,烏克蘭的電廠遭到黑客攻擊,導致烏克蘭西部數百個家庭停電,這是全球首例因為網路攻擊導致電廠停電的事故。

  媒體報導,今年1月份,加拿大安全情報局也披露了一組資料:加拿大電廠輸電網、航空軟體等一系列政府基礎設施遭受了25次來自於國外黑客的攻擊,這些攻擊都會導致供水、能源、電力乃至學校和醫院造成更大的安全事故。

  業內人士表示,傳統網路攻擊帶來的損失一般是資訊洩漏、銀行卡盜刷等欺詐、盜竊行為,這些損失往往可以衡量、相對能承受,但現在針對人工智慧的網路攻擊帶來的損失將迅速傳導給消費者,威脅到生命。

  美國政府2015年就曾對醫療裝置可能遭受的黑客攻擊做出警告,醫療器械被黑客入侵,患者可能因為裝置的原因受到傷害甚至死亡,醫療裝置可能會被遠端修改,以輸出致死劑量的藥物。

  工信部網路安全管理局副局長李學林表示,當前網際網路加速向各領域深入融合,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物聯網、雲端計算等新興技術和網際網路、金融、工業網際網路等新應用、新形態不斷湧現,網際網路已經成為我國最具活力的產業創新發展平臺。但另一方面,我國網路核心裝置和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網路安全防護能力相對薄弱,難以應對高階別網路安全威脅。

  網際網路從業者表示,傳統應對網路安全方法的核心是對網路劃分邊界,只要守住邊界便可以保障網路安全。但人工智慧需要企業內網大資料系統直接遙控消費者的使用終端,如此邊界不復存在,網路攻擊用傳統方法已經無法解決,只能用大資料的方法解決大資料帶來的安全問題。

  安全被推向網際網路發展的“風口”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創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胡啟恆表示,網際網路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助手,所以如何使網際網路更加可信賴尤為關鍵。這樣才能夠讓人們和網路和諧在一起,走向人類社會的更高階的發展階段。解決這個問題要加強監管,並在技術上開發新辦法。

  齊向東也認為,在當前的背景下,要解決安全問題,必須要有創新的解決方案。“移動網際網路、車聯網、手機、平板電腦、各種各樣的智慧硬體以及遍佈地球各個角落的各式各樣的感測器,都是大資料的來源和載體,它們不斷產生資料、分析資料、利用資料。我們要解決它們的安全問題,也必須要用大資料的方法。”

  360公司從去年開始提出“資料驅動安全”。“一個人可以把自己的面容、聲音、指紋偽裝起來,但是沒有辦法偽裝行為,在網路上就是資料。所以資料能看穿一切,說明一切。在網路上的任何訪問行為都會留下痕跡,網路攻擊者的行為和我們正常的網上訪問的資料行為是不一樣的,一個潛在的網路攻擊行為會產生可疑的流量和動作,依據這樣的資料,我們就能夠發現是否被攻擊了、被誰攻擊了、攻擊者對我們的什麼資料比較關心,以及我們應該怎麼掐斷這個攻擊源。”齊向東說。

  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2015年釋出的資料顯示,全球2015年資訊保安支出達833.78億美元,其中北美地區339.38億美元,西歐地區佔225.14億美元,而大中華區佔32.15億美元,與經濟體量明顯不相稱,僅為美國的9%。

  另據權威調研機構IDC的資料顯示,我國資訊保安投入佔IT投入比重在1%至2%,同期北美和歐洲企業資訊保安投入佔IT支出比重達到8%至14%。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在中國網路安全領域將大有可為。

  李學林表示,要進一步深化網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各企業要統籌處理好網路資料開發和應用安全的關係,建立健全網路資料安全管理制度,並不斷加大安全投入、加強安全技術手段建設和創新,提升網路安全的防禦能力。

  工信部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副主任曹建華表示,可推動雲安全在標準制定、規劃建設和服務國家以及民生工程方面開展一些產業建設和應用,以及相關的國際合作,並進一步深化網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網路基礎設施是各類關鍵資訊基礎設施中的基礎,是網路安全的重中之重,各相關企業要充分認識到維護網路安全設施的重要性。

  專家認為,企業在使用者資訊收集、傳輸、儲存、使用等各個階段都要把好關,防止資料的濫用。同時也要做好資料安全防護工作,防止因非資料來源訪問、網路攻擊等事件竊取資料,確保重要資訊和重要敏感資料的安全。同時持續加強網路安全技術能力建設,建立健全網路安全資訊共享機制。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