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納粹:以自由和公平的名義

——對360的反思和批判(之一)

 <wbr>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東西比生命更重要,那就是自由。讓我們以自由的名義團結起來,為一個嶄新的、公平的世界而戰!”

知道上面這句話是誰說的嗎?

不是周鴻禕,是希特勒。

仔細琢磨琢磨,是不是像極了周鴻禕的腔調?

 <wbr>

在前不久結束的2012年的網際網路大會上,對360不勝襲擾的騰訊馬化騰公開表示,360是利用安全名義在奉行“軍國主義思想”,而非正常的競爭思維。在我看來,這是小看了周鴻禕,周的所作所為絕不僅僅是軍國主義這麼簡單,我們甚至可以將其看作是網際網路上的納粹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雖然邪惡,但在其藐視人權和主權、奉行弱肉強食的強盜邏輯背後,因其對尚武精神的追崇,所以還存有一絲的底線;而納粹的所作所為,則處處充滿背信棄義、顛倒黑白的極端行為。

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最苦難的歷史。納粹作為其始作俑者和主要責任者,對內一直奉行兩個極端政策:對以雅利安人為主的德國公民大肆拉攏,在其歇斯底里的精神激勵法作用下,當時的德國國內經濟建設確實取得了飛躍發展;而對猶太德國公民,納粹則殘酷鑑別然後加以血腥殺害。對外,納粹則不斷樹敵,從一開始橫掃西歐各國,到最後戰爭轉折走向崩潰之前,納粹幾乎已經與全世界為敵了。

對比一下,我們不難發現周鴻禕實在堪稱網際網路界的納粹:一方面,用免費策略竭力籠絡更多的菜鳥使用者,為其歌功頌德;另一方面,又動用大量水軍,消滅一切來自使用者和業界的批評聲音。同時,為了滿足自己不斷擴張的產業“領土”野心,不惜一次又一次發動非正當的產業戰爭,其足跡踏遍了中國網際網路產業幾乎所有的大企業。要麼血腥廝殺,要麼劍拔弩張,範圍涉及到網際網路產業的各個細分行業。而在這個過程中,周鴻禕和360所使用的下三濫手段,因其屢屢突破正當競爭的底線,所以令所有的競爭對手都瘁不及防。

恰恰這一點,也像極了希特勒的制勝法寶:閃電突襲。

就像希特勒的鐵蹄踏遍整個歐洲大陸,將英法等傳統大國打得疲於招架;幾乎中國所有的產業大佬都遭到了周鴻禕的挑釁和進攻,而面對這些挑釁和進攻,居然都只有招架之功,乏有還手之力。縱觀產業歷史和世界舞臺,有哪個公司會選擇與所有產業成員開戰,樹所有產業成員為敵?即使真正的IT產業鬥士,如SUN麥克里尼、Oracle拉里森,也都只是選擇挑戰微軟的權威,而不是將HP、IBM、Intel統統樹立成敵手。

 <wbr>

剛剛推出安全衛士的時候,360也讓人感覺是一個善意的企業、善意的軟體;直至推出所謂的QQ保鏢,360的司馬昭之心即刻昭然若揭。以競爭對手的軟體產品不能保障使用者安全為由,用非法的外掛手段強行移植競爭對手的使用者,這是任何具有正常商業邏輯和恪守競爭底線的廠商都不可能做出的事情。360卻做了,QQ保鏢就是這樣的產品。當然,周鴻禕“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希特勒也是這麼做的。我想起納粹邁向***世界的第一步:佔領捷克的蘇臺德地區。對此佔領事件,希特勒的解釋是,自己對捷克沒有一絲一毫的領土要求,出兵理由完全是為了保護蘇臺德地區德意志民族的安全。結果我們都知道了,繼蘇臺德之後,捷克全境淪陷,再後來就是波蘭、比利時······

幸運的是,面對QQ保鏢凶惡的***,馬化騰反擊了,即使顯得有些笨拙。而當年英法盟軍沒有反擊、沒有報復,希特勒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整個歐洲也一步一步滑向深淵。

如同希特勒在吞併法國之後反覆宣稱地那樣,“我一再地抓住所有機會,敦促全世界建立和平”。周鴻禕也時常在這樣那樣的峰會上,在這種那種的媒體上,口口聲聲地表示“使用者利益至上”、追求“開放平臺”、“公平競爭”。一幅多麼諷刺的畫面!

 <wbr>

業界都說,360是一個勤勉的企業,經常通宵達旦加班加點的360工程師也是同行當中最勤奮的。我們不能排除的是,360有大批的年輕員工,胸有大志,滿懷激情,投入到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當中。這些有志青年如何會成為周的幫凶呢?因為欺騙。周鴻禕率領360一城一池殺過來,先是阿里、瑞星、金山,然後是騰訊、小米,最近又是百度······希特勒當年聲稱,“我們的成功是揭露這些謊言的最好證據。不論是誰,凡是干涉我們的使命,全都是我們的敵人!”而在360員工的眼力,自己則一直在追求著正義與公平。那些用來打擊競爭對手的流氓手段,在360公司內部竟然被灌輸成為讓員工自我感覺高尚的一種教義。“禁止其他競爭對手軟體進入電腦,因為我們認為競爭對手是邪惡的。因為他是邪惡的,所以可以對他進行不擇手段。因為網民是不懂得的,所以我們要幫網民做選擇。我們在幫網民做選擇的時候,我們內心充滿了崇高的感受。”

希特勒還有一句話描述得很準確:“能夠團結人們的,只有兩件東西: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犯罪”。在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終勝利之前,整個德國都以為是在追求一個“共同的理想”,真相卻是在希特勒的欺騙之下,坐上他的戰車,不知覺中同他一起“共同”進行著對全世界的犯罪。

360的員工們不是同樣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瞬雨
自由評論人,技術經濟觀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