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1593843-5672-blackboard-2-col-TopicTwoCol
隨著網際網路品牌的價值迅速提高,他們開始在社會發展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並從根本上改善消費者的日常生活。

在2015年,科技品牌騰訊首次登上BrandZ最具價值中國品牌百強排行榜榜首。科技品牌總體品牌價值也在去年首次超過金融品牌總和。在當年的剩餘時間裡,網際網路品牌繼續其增長勢頭,領頭羊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表現出色。騰訊還在2016年BrandZ排行榜上蟬聯榜首。

當幾乎所有傳統行業品牌都在努力探索如何應對網際網路時代的新機遇、“網際網路+”、“O2O”或“數字化”等概念已經成為品牌建設不可或缺的議題,我們發現了一個新的趨勢:網際網路品牌—尤其是已經初步建立領導地位的網際網路品牌—-正在重新思考其品牌的本質及品牌建設的方向,以進一步提升自身在現實世界中的品牌影響力。

1. 重新思考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

網際網路品牌成功的起點通常在創新的解決方案,以滿足某個具體的、未得到開發的消費者需求,這可能是一種尚未得到滿足的需求,也可能是消費者本身也還沒有察覺的需求。以前,出色的產品體驗被視為品牌最重要的方面。但是,隨著網際網路品牌不斷擴張自己的生態系統,僅僅通過其旗下某一項產品的體驗來定義整個品牌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

因而網際網路領導品牌的思考方向正在從自身能為消費者提供什麼創新的產品體驗轉向能夠為消費者現實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相應的,品牌建設的重點也逐漸從單純的“產品+社群”營銷向與消費者建立更深層次情感聯絡傾斜。以騰訊為例:自推出12週年品牌宣傳活動以來,“人性互動”、“愛在身邊”等成為騰訊持續向普通消費者溝通的主題。

2. 重新思考品牌與生態圈利益相關方的關係

行業競爭的日趨激烈以及業務模式的迭代演進促使BAT、京東等領先的網際網路品牌不斷通過投資、併購、合作等多種方式持續構建品牌生態圈。隨著網際網路品牌迅速將觸角滲入到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所謂的網際網路生態圈上的利益相關方也不僅僅侷限於網際網路行業本身、而是會涉及諸多與消費者生活直接相關的具體行業,如商超、餐飲、娛樂、醫療、教育等。

這一變化固然意味著更大的機會,但同時也要求網際網路品牌更加清晰地審視自身因何而存在、以避免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迷失自我;更為重要的是,網際網路品牌需要進一步轉換戰略視角,以更加開放的姿態重新構建自身與更廣泛的利益相關方之間的關係、促進品牌生態圈的健康演進。

3.  重新思考品牌與社會發展的關係

網際網路品牌已經、並且仍將繼續以不可阻擋的方式改變著社會的發展程式。這些方式通常意味著對某個既有行業的創新乃至顛覆。無論是小米等對於傳統消費電子行業的挑戰、還是滴滴叫車對人們出行方式的改變、亦或是淘寶網和京東對傳統零售行業的替代均是如此。因此,我們並不奇怪看到如格力、TCL等傳統品牌關於“迴歸實業”的一系列倡議,傳統出租行業發生的“群體性事件”,以及來自監管層面的深切關注。

在擁有特定文化背景、正處於經濟再平衡時期的中國,建設成功的品牌尤其需要在商業收益之外慎重思考品牌自身對於社會的意義。這一點在網際網路行業並無例外。事實上,這就是為什麼阿里巴巴不斷強調自身存在的價值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而非其他。通過為品牌賦予更高的社會意義,阿里巴巴在顛覆傳統行業的同時仍然能夠在普通公眾心中建立正向的品牌聯想。

即便是在網際網路這樣日新月異的行業,品牌的本質仍未改變。正因如此,致力於實現卓越發展的網際網路品牌更應深入探索自身存在的意義。只有從根本上思考及構建品牌與消費者之間、與產業鏈/生態圈上其他利益相關方、以及與更廣泛的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才能更加有效的將自身在“網際網路世界”累積的虛擬品牌資產延展至現實世界,進而積極影響乃至改變現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