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英”(LinkedIn)公認是成年人的社交網站,它召集了全世界的2億5900萬人,在網站上公佈自己的簡歷。它從來沒有打算成為青少年的後花園。為人父母者或許喜歡在上面張貼自己數十年的工作經歷,但是還在念中學的保姆和漢堡店廚師卻並不喜歡用它來記錄自己做過的臨時工。
資料科學家上場之後,情況變了。其實在2011年,領英就已經開始考慮如何與18歲以下的使用者交流了。這些青少年或許對領英的20拍位元組的職業資訊寶庫無甚貢獻,但他們卻有可能成為最熱情的資料消費者。具體地說,領英可以為他們開一扇門,讓他們瞭解各家高校的畢業生都去了哪裡工作――這就等於是給了這些青年人一塊分析儀表盤,讓他們能據此賭一把未來。
以美國的著名高校卡內基梅隆大學和普渡大學為例:對這兩所高校,領英都收集了60000多名畢業生的職業生涯資料。資料量之龐大,足以在其中看出清晰的規律。輸入“MIT”,你很快就會看到這所高校的畢業生一般會在谷歌、IBM和甲骨文公司找到工作。輸入“普渡”,你會發現禮萊、康明斯和波音是畢業生的首選。
加州庫比蒂諾的大學諮詢師普維·穆迪(Purvi Modi)指出,這類資訊對於中學的高年級生和低年級學生都是一座金礦,因為大多數中學生對將來的職業都只有模糊的想法。運用領英的這個工具,對太陽能、編劇、或者醫療器械感興趣的學生,就可以挑選那些畢業生最容易進入相關領域的大學報考了。穆迪每年都要給大約300名學生提供諮詢,他表示,現在有40%左右的學生都在瀏覽領英資料庫的這個叫做“大學頁面”(University Pages)的部分、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想法。考慮到領英在2013年8月才開始向大眾提供資料梳理服務,這個比例實在是夠驚人的了。
領英的盈利靠的是它龐大的會員人數,盈利的途徑有兩條。第一,招工者每年支付8500美元,就能得到更多求職者的資訊。第二,會員可以購買各種高階服務,從而更加容易地瀏覽網站。在投資者看來,領英或許會在全球招聘市場上獲得近乎壟斷的地位。到今年1月,領英的市值已經達到了245億美元(年收益增長率是驚人的728倍)。這說明社交網路已經在開始利用其龐大資料庫的價值了。
這樣高的估值也對領英的68位資料科學家形成了壓力,迫使他們開發新的工具、從海量的位元中抽取價值。目前他們已經設計了一套演算法,指導招工者“找到你想僱的人”,另有一些工具則向心思不定的員工提供“你可能喜歡的工作”。“大學頁面”也是這個模式的一個例子,它可謂是低調版本的“你或許想上的大學”。
在領英負責這個專案的首席資料科學家格洛利亞·劉(Gloria Lau)表示,為報考大學者開發適合的工具並非易事,其棘手的程度出人意料。他們現在還無法一下子列出優秀大學的清單,因為青少年(連同他們的父母)通常一開始對自己的志向沒有什麼明確的想法。
劉發現,年輕人需要花費些時間自己探索。起初,這些學生只對一些寬泛的領域感興趣,比如工程類,在試用了各種篩選程式之後,他們就會發現以前並不知道的一些具體領域、以及相關的公司了。他們有的或許會對特斯拉或洛克希德馬丁提供的機械工程師職位發生興趣,還有的會了解到當地的大學就能幫助他們在哈里伯頓找到石油工程師的工作。
這個“自助挑選資料”的方法速度較慢,得到的結果也比領英給求職者的即刻推薦更難預測。然而對領英來說,這並不完全是壞事。因為報考大學者會在網站上流連,也因此可能看見更多的廣告、並且更好地利用網站。另外,讓使用者在摸索中發現自己的需求,也就能避免網站對某些學校特別關照、對另一些又做負面評價了。
眼下,領英還沒有因為大學頁面的功能向學生或是大學收取費用,不過免費的服務同樣有助於達成商業目標。領英的資料主管吉姆·拜爾(Jim Baer)指出,最明顯的回報就是新的會員資料。領英的會員人數正以每年38%的速度遞增,其中增長最快的部分正是在校學生和剛剛踏上社會的畢業生。
自:科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