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化購買(Programmatic Buying)的革命已經在美國打響。根據MAGNA GLOBAL最新的調研顯示,在2013年通過程式化購買的廣告花費將會達到74億美元,佔所有展示廣告的53%;而74億美元裡,通過實時競價(RTB或Real-time Bidding)交易的金額佔39億美元(53%),非實時競價(Non-RTB)的金額達到35億美元(47%)。MAGNA GLOBAL並預計,通過程式化購買交易的金額,在2017年將會達到169億美元,佔所有展示廣告的83%。

程式化購買的下一步:從效果到品牌
而在中國,自阿里巴巴集團在2011年10月推出了中國第一個廣告交易平臺TANX,悠易互通在2102年3月推出了中國第一個支援RTB的需求方平臺(DSP)以後,程式化購買也在中國迅猛地發展。

在2012-13年這兩年裡,大部分通過DSP投放的活動都是有一定的效果需求,比如說要求點選後的轉化等。但隨著越來越多廣告交易平臺的出現,如谷歌的DoubleClick AdX,百度的BES;騰訊、新浪、優酷、盛大、搜狐等等,截止到2013年10月底,在中國可通過RTB購買的廣告量每天已經達到50億,加上非RTB的量,我們已經看到有很多非常好的黃金資源(Premium Inventory),可以通過程式化購買來採購了。所以程式化購買的下一步,必定會從效果需求,慢慢擴大到品牌需求。

針對品牌廣告主,程式化購買主要能帶來3大利益點:

第一、 幫助提高廣告展示覆蓋率;

第二、 實現跨媒體頻次控制;

第三、 廣告的價效比高。

就以視訊為例,目前通過程式化的方式,可購買到的視訊流量非常之多。由於今天這些流量主要來自於2、3線的視訊媒體,所以它們的CPM單價比較便宜。在客戶相同的預算底下,把100%的預算投放在一線視訊媒體,不如把部分預算挪到程式化購買,以我們實際執行的案例所看到,這種結合購買的方式,能為客戶帶來更高的目標人群覆蓋率。而當程式化購買能為網站方帶來更高收入的時候,一些一線媒體如優土,也推出了它們的廣告交易平臺了。

其次,今天在中國通過媒體購買所投放的展示廣告(Display Advertising),只能做到該媒體的頻次控制。前幾年的廣告網路(AdNetwork)能開始實現跨媒體頻次控制;但由於廣告網路是通過用現金包斷媒體的方式,哪怕中國最大的廣告網路,它每天所能買到的流量,相對廣告交易平臺每天可購買的流量,還是一個非常低的數。所以,最後廣告網路都碰到“客戶有預算,但錢花不出去;同時包斷流量天天在空擋”的問題。但今天通過程式化購買,我們就能在一個非常龐大的媒體池子裡,實現頻次控制,有效地減少預算的浪費。

第三,由於今天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如BAT都在搶流量份額,導致今天中國程式化購買的供應遠遠大於需求,這樣直接的結果就是價格低。在這兩年“喝頭啖湯”的客戶,都佔了很大的便宜。而由於1)還有很多很多的廣告流量,包括移動端的,未來會陸續加入到程式化購買的行列 2)廣告主可以通過程式化的方式,一個印象(impression)一個印象以CPM甚至CPC的方式選擇來買;程式化購買高價效比這個事實,將會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

以上三點,將會讓更多品牌廣告主,在未來陸續通過程式化的方式來購買廣告。

但同時,面對品牌廣告主,程式化購買也有一些挑戰需要面對的。這裡總結了4點:

第一、 流量質量

第二、 廣告可見

第三、 曝光價值

第四、 曝光環境

第一點關於流量質量。很多品牌廣告主覺得今天廣告交易平臺的流量不太理想,這個印象可能來自於去年,當時廣告交易平臺可購買流量有不少來自於長尾網站。但今天的情況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如上面所提到,今天在中國可以買到的RTB流量,每天已經達到50億,這個數字在2013年底只會更高。加上非RTB的流量,四大門戶、主流垂直等一線媒體的廣告位,甚至是一些頻道首頁的廣告位都涵蓋其中,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很好的流量可以通過程式化的方式去購買。

其次,在最近一段時間,我訪談過很多投放量過億元的品牌廣告主,以及一些主要網站的負責人,他們都說願意嘗試以私人交易(Private Deal)的方式,通過程式化購買來交易他們的一些黃金位置。其實這種做法在美國已經有好幾年了;它不單讓廣告主有更大的選擇權(可以挑選合適的流量),同時也保障了網站方的利益。

 

第二點關於廣告可見性。試想如果廣告主投放了一塊戶外廣告牌,但它有一半給一些雜物擋住了,廣告主會願意為這樣的一塊廣告牌埋單嗎?但在今天的中國網際網路,廣告主天天為這樣的廣告展示埋單。谷歌最近推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叫做Active View,今年第四季度將會在全球推出,悠易將會全力推動廣告可見性在中國的發展。而一直以來,我們也通過其他的方式,來保證廣告可見性,如定屏購買等等。

第三點是曝光價值。一直以來,在1,000個曝光裡,如果只有一個人點選,我們只會去關心這一個人的點選,以及後續的轉化情況;其餘的999個人的價值是被忽略掉的。而只關心點選造成的後果,就是忽略了那些展示效果好,但點選效果不好的曝光。現在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很多人在廣告曝光以後,不通過直接點選廣告,而是之後通過搜尋,或直接去登入品牌官網。其實有關曝光的價值是有很多可以考量的KPI,比如說平均展示時間、觀看的時長、全屏的印象數等等,這對品牌廣告主是非常有價值的。

第四點是曝光環境。我們的DSP有一個功能叫做品牌安全(Brand Safe),客戶可以選擇在一些大媒體,或第三方認證過的頁面展示廣告;反過來在一些環境不好的頁面,客戶可以選擇不投放廣告;這對關心曝光環境的品牌客戶非常有價值。

最後,程式化購買正在向多屏的方向發展。在國內的廣告交易平臺資源裡,不單有以橫幅廣告為代表的PC展示廣告流量,還有很多視訊前貼,和移動端如平板、手機APP的展示廣告流量。而我們已經從國外的調研發現,多屏的曝光對品牌廣告主是有很大價值的。

根據美國尼爾森的調研顯示,在同樣的預算前提下,如果把所有錢投放在電視廣告,跟把部分預算挪到PC、移動視訊、平板視訊來做比較,後者的品牌知名度能提升24%;而品牌參與度則能提升17%。

程式化購買的下一步:從效果到品牌
在今天的中國,品牌廣告主想做多屏廣告投放,只能找不同的廣告公司來做。但在不久的未來,品牌廣告主可以找接入多屏資源的DSP公司,便可以實現就同一個活動(campaign),同一個KPI,在不同的螢幕做優化投放了。

多屏程式化購買,已經成為數字廣告不可逆轉的發展大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