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博鰲亞洲論壇的主題是:“綠色復甦:亞洲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為了實現綠色復甦這一目標,每個行業、每個人都有責任為亞洲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這要求我們既要有“綠色”意識,讓“綠色”理念滲入到工作和生活的各個環節;又要將“理念”化為具體的“綠色”行動和措施。
談到“綠色復甦”和可持續發展,我認為涉及如下三個維度的轉變:
一、物理層面的“綠色復甦”——政府、企業和全社會都應致力於發展節能減排型產業和利用可再生、低碳能源。
二、商業模式向“綠色”轉型——“綠色”的技術、產品和服務將催生新的商業模式,並帶來商業模式的“綠色”變革。數字化、網路化、高能效的新商務模式將有利於企業節約開支,進而加速業務擴充、優化其業績表現。
三、企業文化與管理機制向“綠色”轉變——“綠色經濟”將由無數個“綠色企業”來支撐,從企業領導力到人才培養機制再到技術創新模式,乃至企業整體軟實力的提升,都必須貫徹“綠色”——健康持久的理念,以支撐企業的永續經營。
l <wbr> 物理層面的“綠色”含義
資訊科技將可使個人和組織通過整合硬體、軟體和服務資源來提高能源利用率——特別是軟體和服務對於節能增效而言至關重要。大體上,IT對於未來的能源可持續利用的獨特貢獻亦可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提升IT系統自身的能源效率;
二、提升各經濟領域的運營及能源效率;
三、促成可再生清潔能源開發、傳輸和使用方面的創新(如清潔電廠的管理與控制);
四、為組織和決策機構提供依據溫室氣體排放監測結果的決策支援。
l <wbr> <wbr> 商業模式向“綠色”轉型
傳統經濟模式向綠色經濟模式的轉型帶來了世界範圍內的商業思維的升級和變革。在人類發展史上,社會經濟發展程式中的重大改變與生產力的提升始終與技術變革相伴隨。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資訊化革命都曾帶來經濟發展模式的巨大改變,而與綠色經濟相呼應的正是現在日益蓬勃的網路革命。
如前所述,以破壞生態平衡、大量消耗能源與資源、損害人體健康為特徵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一種損耗式經濟。綠色經濟是指能夠遵循“開發需求、降低成本、加大動力、協調一致、巨集觀有控”等五項準則,並且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是以維護人類生存環境、合理保護資源與能源、有益於人體健康為特徵的經濟,是一種平衡式經濟。
微軟認為,綠色經濟是人類發展歷史上的一次深層次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變革,人類社會的發展導向從此加入了“綠色”指標,“綠色”將深入到社會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而傳統的國民經濟衡量指標也將從GDP過渡到新的“綠色”綜合經濟指數,這勢必會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以及已開發國家的經濟轉型產生深遠的影響。對於資訊產業來說,在傳統的摩爾定律、貝爾定律之外,又多了一個“綠色”定律,這個“綠色”定律有可能加速IT系統的升級與換代。
IT是綠色經濟發展的推動力。IT行業本身就屬於綠色產業,IT行業自身的創新與變革以及傳統產業的改造與提升,可以加快各行業向綠色經濟轉型的步伐,提升產業經濟向“綠色”模式的全面轉軌。在危機中抓住機遇進行技術創新和戰略佈局的行業、企業,將在經濟復甦階段,比其他行業、企業獲得更快的復甦和增長速度。
雲端計算和軟體+服務的革命:在發展中國家,傳統的商業運作模式還根深蒂固。在雲端計算的服務模式下,可以集中社會網際網路資產進行綠色管理,政府和企業則按需應用——軟體與服務應用使用量較低時,物理資產群將處於低能耗狀態,目前已開發國家對此已有規模化應用。
Web3.0:雲端計算+感測網+移動互聯將把網際網路帶入3.0的新階段。雲端計算連線了人與虛擬的資訊空間,是網路中的客流;感測網連線了現實物理世界,是網路中的物流。網路革命正在將網際網路虛擬世界與現實物理世界進行完美結合,未來,各行各業業務模式的創新、新業務模式的崛起、全球化協作、綠色IT技術的革新和應用,將帶來各種令人激動的可能性。
l <wbr> 打造“綠色”的企業文化與管理機制
以卓越企業為目標,每個企業都需要搭建“綠色”、可持續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機制。
要體現在:
1. <wbr> <wbr> “綠色”的領導力:卓越領袖要有使命感,有長遠的眼光和責任;樂觀和堅韌是領導者扭轉困境、走向成功的關鍵;偉大的領導者還要抱有務實的態度和求實的精神。此外,企業的領導人還要有“綠色”眼光,能把“綠色”逐步植入企業的變革中,並持續履行企業對社會的“綠色”承諾。
2. <wbr> <wbr> “綠色”的責任感:領導人將承擔起全球環保的責任,並在培養後繼領導人的過程中,將這一責任感強化傳承下去。下一代的領導人,也需要更為負責任地採用“綠色”商業模式。
3. <wbr> <wbr> “綠色”的人才培養機制。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與產業升級,更多中國企業逐步居於生態鏈的中上游,人才更是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人才的培養與管理需要持久、規範、人性化。而“綠色”人才的新提法則把環保公益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為此而在MBA和MPA課程中增加一門“綠色領導力”的課程,也並不為過。
4. <wbr> <wbr> “綠色”的創新機制。要在技術創新、企業文化與管理機制創新、業務實踐與企業運營創新乃至企業生態系統創新的全流程中植入“綠色”的DNA。所有的創新都要有思想和機制的保障,才能把“綠色”創新程式化、持久化——全方位的創新也是企業提升軟實力的重要手段。
5. <wbr> <wbr> 企業需要著眼未來的“綠色” 心態——正如我在參加博鰲論壇討論時談到的,由於政府的部署、企業的努力,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看上去比較小——但這也意味著,經濟體系中的很多泡沫成分還沒有去掉,包括房地產泡沫、股市泡沫,特別是人的心態的泡沫——總的感覺是:海嘯過後,還沒有看到誰在裸泳。這是好事也是壞事。我們決不能因為金融風暴引發的經濟波動暫時得到控制而沾沾自喜,甚至於忘乎所以。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迫切需要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轉型,把握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主線,直接跨越至綠色經濟大國,少走彎路。企業需要警醒,不應盲目樂觀,加緊向健康、合理的發展模式的轉型,關注創新、打造更高附加值的產業鏈和生態系統。
最後,我也想分享,在經濟景氣低迷時,微軟是如何制定應對戰略,開展技術創新實踐的。
首先,基於長遠戰略考慮,繼續加大對研發的投入,如我們每年都將近百億美元投入研發創新,這樣,在經濟復甦階段,我們才能迅速把握市場需求,為使用者提供層出不窮的新產品、新服務,如Windows 7、Bing搜尋引擎及即將釋出的Office 2010、Visual Studio 2010和最新的視訊攝像頭產品等。
第二,在經濟低谷期,微軟在進行業務整合的同時,還對未來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領域進行戰略佈局和擴充,像網際網路、綠色IT、醫療及娛樂消費領域就是我們所看重的。
第三,在充滿變化的環境中找準新業務模式和增長點,包括——
1. <wbr> <wbr> 增加對傳統重點業務和新興業務的投入,確保穩定增長。同時調整內部體系架構,對於夕陽業務進行縮減、整合,甚至進行適當的裁員。
2. <wbr> <wbr> 通過新技術創新帶動新業務模式。目前幾大IT技術熱點包括:雲端計算和感測網、移動平臺與N屏合一趨勢、綠色IT等。新的IT技術帶來新的業務模式變革,其中顯現無限商機;同時,最新IT技術在教育、文化、醫療等垂直行業的應用將推動人類文明的提升。
第四, <wbr> 逐步部署均衡的全球化發展體系
作為跨國企業,微軟在根據全球經濟格局,不斷調整其全球化體系佈局,以達到動態中的平衡。隨著世界經濟中心的轉移,21世紀,開放的、多元化、創新的中國將成為最新崛起的經濟中心。而微軟在中國的發展,也將走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綠色”創新之路。微軟將在中國承擔起“綠色”公益領導力,實現可持續的“綠色有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