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華爾街日報上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蘋果公司是一個硬體商還是一個軟體商?它賣的商品是iPhone還是iCloud?這個問題的答案在金融分析師評價這個企業價值時具有深遠的意義。而它對於身份進行懷疑的形式,則對於這個在消費電子產品行業最具壟斷能力的企業構成一個潛在威脅。有很多人已經對此咬牙切齒了。
讓我們來解答這個讓人痛苦的問題吧。蘋果公司既不是一個硬體廠商,也不是一個軟體公司。它賣的商品既不是iOS也不是iMac。與谷歌、微軟以及其他希望在21世紀繼續生存的企業一樣,蘋果賣的商品只有一件——一個生態系統,而且是全球最強大的一個。
早在其他企業之前,蘋果就發現的秘密——亞馬遜、谷歌和微軟也在向它進軍,雖然緩慢但幹勁十足——買一部手機、平板電腦或者計算機的行為不是單獨的一個事件,就像現代化的工具不可能出現在孤島上。進入這個群島一樣的平臺是沒有回頭路的,在這裡有裝置在一個協調地工作。但是這兒被一堵又厚又高的牆所包圍,並且你會越來越難以從這裡脫身。
一部iPhone並不僅僅是一部iPhone,透過它可以獲得近100萬隻能在蘋果產品上執行的APP和150萬無法在Kindle(亞馬遜生產的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的電子書。它還是蘋果電視的遙控器、從iTunes上下載音樂和電影的儲存器。你不是為了它的A6處理器或者iOS6才買iPhone的,你是因為它是蘋果的產品才買的,就像因為谷歌才買Chromebook或者因為微軟才買Xbox。
最後,將建立一個緊密聯絡的生態系統,這個系統緊緊地纏繞著在一起,以至於不是你想離開就可以離開的。這並不是硬體或者軟體,而是一個由產品、應用、服務和各種附件組成的家族,有著黑洞一樣致命的引力。而蘋果就是其中做的最好的沒有之一。
安卓給予蘋果在移動領域有史以來最有力的競爭,這是一個好現象。而微軟正在以頑強的耐心追逐它的影響力,就像傑勒德追逐理查德·金貝爾醫生(電影《亡命天涯/絕命追殺令》情節)一樣。但是和蘋果分手並沒有和戴爾離婚那麼容易。我們寧可繼續做我們這些天選擇的這個小玩意兒的俘虜,因為離開它的代價——新的充電器、新的應用,甚至僅僅是設定就要花很多時間——常常太他喵的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