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介意放下你的智慧手機片刻讀這篇文章嗎? 謝謝,非常感謝。

Pew釋出的最新研究中的潛在分析,其現實的觀點讓我們有些暗自擔心:這是21世紀美國千禧一代所崇尚的超連線生活方式的現實結果!冷靜,不需要皺眉的表情。

主要的一些問題就是千禧一代們依賴網際網路作為“外腦”,包括對即刻滿足感的慾望,提升做出“快速,膚淺的選擇”的機會。但是,研究人員也表示,這些網路年輕人都是反應敏捷的,行動快速的,能夠執行多工的人才,是社會的有用之才。

青少年非常沉迷於技術。95%的年齡在12 – 17歲的青少年上網,76%的使用社交網站,77%的使用手機。較年長的18 – 29歲群體中,96%的是網際網路使用者,84%的使用社交網路,97%的使用手機。超過一半的使用者有智慧手機,23%的使用者有像iPad的平板。

在選擇式的調查中,Pew與1021個技術“風險收益者和批評者”談話。調查中,近55%的同意,超連線的未來看起來是有前途的,有42%的認為是沒有前景的。這一結果更偏向於正面一些;事實上,Pew也表示,其機率可能是50:50,正如半空與半滿的杯子,凡事應樂觀。

網路化的未來看起來不錯,夥計! 一路揚帆向前!

近一半(確實的說是52%)的人認為,超連線會帶來積極的影響,顯示出更強的多工處理能力,貫穿個人與工作相關的任務,更有利於找到問題的答案。千禧一代們將擁有網際網路更大的知識庫,獲取更多的資訊,進行眾包協作工作。

研究青少年網路文化的知名微軟高階研究員danah boyd認為:“大腦正在重新佈線,任何刺激的變化都會導致一次重新佈線。一些技術機構忙於注意力的快速轉移,這對從事創意工作的人群是非常有益的,他們津津樂道於啟發創意,找到事情的獨特之處。”

我們已經開始看到這些情況的發生。facebook是一個為藝術家們提供交流思想和快速參與討論的空間。網際網路連線著社交網路,Pinterest是一個釋出創意圖片的美麗空間,創意階層正受益於這些視覺、創意導向的論壇。

網路化的未來是一個黑暗,荒蕪的末日之地

根據Pew的觀察,半數人不同意上述樂觀的分析。他們認為千禧一代人們的大腦裡不會儲存資訊,他們會更專注於短篇幅的社交和娛樂資訊。他們不能深入的瞭解人和知識。這些使用者在網上瀏覽,找到一點點資訊,便將找到的虛擬世界資訊認為是現實。

“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信賴他們在網上最初找到一個論題的一點點資訊,就認為他們發現了‘正確’答案,而不是使用相關背景知識,調查/質疑資訊來源,從而獲得該論題的全面觀點”一個受訪者談到。隨著整個過程中耐心的逐漸缺失,即時的滿足感導致了這一負面的後果。

其它的非千禧一代也遇到同樣的問題。“我33歲了,在過去兩年裡,我每天上網時間超過10小時。這樣的結果是不好的。我關注的主要是消費類資訊,如書籍、電影、長篇文章,甚至乏味的30分鐘的電視節目,我已經盡力去減少上網時間了。我的人際溝通技巧很糟糕,我很難在溝通中找到好的思路。如果我離開網路太久,我的創意靈感會流失,我會變得很情緒化”

但總有些局外之人能夠在這看似黑暗的餛飩中,發現獨特的機會,抓住它,並一路向前。

Pew的一個參與者認為,千禧一代將開始漸漸真正看到價值,並穩健的贏得比賽。烏龜將戰勝兔子:“長期形成的認知和離線的思考被認為是有價值的,它將以一種令人感興趣和驚訝的方式,再融入於社交與工作生活中。”

誰又會去做這些深入思考,現在網際網路引發的ADD已經讓我們很混亂了?分工也隨之改變。

“問題是,如何完成這些深入思考,包括由誰,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這樣的深入思考”美國Georgetown大學副院長,美國國家科學院電腦科學和電信局前任局長Marjory S. Blumentha說。

今天,網際網路,facebook和所有網路技術,給我們帶來的挑戰是尋找最好的方式與他人互動。正如電影Connected的導演兼Webby Awards的創始人Tiffany Shlain所說:Sophocles曾經說過,“沒有什麼變革人生的,不被詛咒過。”

編譯者:phyllis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