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9日美國團購市場吸引了數百萬美元風險投資,也催生了眾多效仿團購市場領導者Groupon和LivingSocial的團購網站。但是,現在這個行業已開始重新洗牌,很多團購網站被迫出局。

激烈競爭導致1/3團購網站出局

根據團購資訊聚合網站Yipit.com的統計,在美國530家團購網站中,將近有1/3(約合170家)團購網站已被關閉或出售。這些團購網站包括Scoop St.和RelishNYC等等。甚至一些較大的企業,例如Facebook和Yelp,它們原本是準備利用其使用者數量優勢來推出團購業務的,最近也宣佈放棄了。

Scoop St.團購網站的創始人、26歲的大衛-安布羅斯(David Ambrose)說,團購業務已演變成了一場“軍備競賽”,競爭對手都不惜花重金吸引使用者,吸納人才,想方設法把別人甩在後面。在上個月,Scoop St.團購網站已出售給了競爭對手BuyWithMe Inc.。

行業洗牌的背後是團購市場出現的變化。在以前,你要進軍團購市場,只需要建立一個網站、開通幾個電子郵箱,說服本土商家提供折扣商品,你就能開始賺錢了。但是,隨著團購行業逐漸成熟,運營團購業務的成本已開始飆升。

團購網站的高管們說,在過去兩年中,團購網站獲得使用者的成本正在急劇提高。早期的使用者所需要的市場營銷成本微乎其微,因為他們對於新推出的團購業務充滿了好奇。但是,現在團購網站需要耗費更多的市場營銷費用來留住使用者,以及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以今年6月上市的團購市場領導者 Groupon為例,在2010年第一季度,它獲得每個使用者的成本大約為7.99美元;而在2011年第二季度,這個數字幾乎增加了兩倍,達到了23.46美元。整體而言,在2011年上半年,Groupon網站的市場營銷費用約為3.787億美元;而在去年同期,這個數字僅為3550萬美元。許多小型團購網站根本就沒有這樣的資金實力參與競爭。

與此同時,團購網站還大幅擴招了銷售人員,並派他們向本土商家爭取折扣商品。在2010年,Groupon網站在北美還僅有201名銷售員;但是現在,這個數字已飆升到了990名。第二大團購網站LivingSocial也將其銷售團隊從去年的191人增加到了今年的700人。

據知情人士透露,Groupon網站支付給銷售員的工資大約為每年3.5萬美元,再加上業務提成,銷售員的年薪可高達10萬美元。團購行業的一些高管說,小型團購網站通常只招聘有幾個銷售員,而且不支付底薪,只有業務提成,因此它們的報酬很難與大公司的薪酬體系比拼。

大小團購企業均受衝擊

Scoop St.團購網站創始人安布羅斯說,他根本籌不到足夠的資金來滿足日益增加的運營團購業務的成本。在2009年,儘管投資者提供了大約1000萬美元的資金,但是他最後只能抽出120萬美元做市場營銷。在2010年上半年,他花費了將近20萬美元做市場營銷,結果發現消費者要麼不購買折扣產品,要麼難以轉變成回頭客。Scoop St.網站在出售時已有了5萬名使用者。“團購業務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安布羅斯說。

現年31歲的瓦利德-卡巴茲(Waleed Khabbaz)是在2009年10月利用信用卡舉債3萬美元,開始籌備RelishNYC LLC公司的。他在2010年5月推出了RelishNYC網站,幾個月後又在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推出了RelishCharlotte網站。卡巴茲將所有資金均用於開發和維護網站,根本沒有餘錢支付營銷費用或員工薪水。他說,他把團購業務利潤分給四個銷售員,讓他們從每筆業務中賺取100美元。

在2010年6月,為了吸引更多商家給他的網站提供折扣商品,卡巴茲主動將提成比例從50%削減到了20%。很多時候,他甚至不抽取任何提成。他還嘗試提供一些價格在4-5美元之間的小商品。但是,儘管費盡心機,但是他的網站仍然難以賺到足夠的錢。卡巴茲說,不做市場營銷,他的網站就“不可能”獲得新的使用者,他的每筆業務也難以吸引到20個以上的消費者。在今年4月,當他關閉自己的網站時,他已有了1萬名使用者。“我本不該跟風的。”卡巴茲說。

即使是大型網站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Facebook在4月開始測試自己的團購服務。該公司擁有11個團購網站合作伙伴,例如Gilt City網站,在其社交網路上提供折扣商品。但是,測試一段時間後,Facebook感到這項業務並不值得投資,於是在上個月,它宣佈關閉了其團購業務。Facebook發言人稱,該公司認為專注於其他核心社交體驗要比團購業務來得更划算。

上個月,本土商鋪評論網站Yelp宣稱,它將會縮減其團購業務。在一篇部落格文章中,Yelp網站CEO傑雷米-斯托佩爾曼(Jeremy Stoppelman)說,這家舊金山公司將會削減一半的團購銷售員。斯托佩爾曼補充說,團購市場“正面臨著真正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