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拿走了全美超過50%的電信投資(上圖),而且這個份額還在增長。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諸如Google、蘋果、 VMware和Salesforce這類大公司重新定義了電信運營商業務,將網際網路、移動和雲與無線通訊、地面和衛星語音及資料傳輸關聯在了一起。
由於這股力量,現在很多矽谷的電信企業已經轉型,從原先的做資本密集型、運營商銷售週期長的硬體設施轉型做資本投入相對較低、運營商銷售週期更短的基於軟體的產品和服務。
研究機構PricewaterhouseCoopers Moneytree對矽谷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電信領域的10大季度投資做了報告,而這個報告正表明了這種產品定位上的轉變。新的商業模式往往是基於這樣的服務:這類服務可以由標準的資料中心伺服器硬體和軟體堆疊託管,並可以通過運營商借助網路營銷的銷售活動傳送給企業和客戶。Nicira Networks便是一個極好的例子,這家公司是一家基於軟體定義網路技術(SDN)的基礎設施公司,最近剛剛被VMware以12億美元收購(另外,說到SDN技術,我們之前也報導說,SDN技術逐漸熱絡,惠普推出九款支援OpenFlow的交換機及一個SDN控制器)。
而這類極富創新意識的新型公司除了吸引風投以外,也在吸引包括AT&T, Sprint, 中國移動,法國電信和瑞士電信在內的多家運營商。這類公司在矽谷均開設了自己的辦事處,目標都是通過從初創公司引入創新和技術來加快他們的研發速度,更快推出產品。
而運營商現在之所以要介入,正是因為諸如蘋果、Google、Youtube以及其他應用提供的服務正在逐漸吸引運營商服務的個人和企業客戶視線,稀釋他們的品牌識別度。但假若運營商真的被牽著鼻子走,那麼他們勢必要陷入一場移動和網際網路資料服務的低成本化、商品化競爭中。
其實運營商跟風投一樣,都不願意承擔風險,投資或者收購那些做電信硬體設施的創業公司。不過,有很多創業公司的業務實際並沒有牽涉很大的風險,因為他們提供的都是OTT服務(over-the-top service,非網路服務提供商直接提供)、關於網路效率、面向消費者的產品和服務,而這類服務無需大額的資本承擔。
所以,有些反應非常敏捷的電信運營商,比如說瑞士電信和法國的Bouygues,已經有了一些戰略部署。關於風險和回報之間的關係,瑞士電信創新副總裁Ursula Oesterle就發表了獨到見解:
“硬體和服務的生命週期非常不同。與硬體基礎設施開發相比,OTT服務可以更快速地推出原型,也可以通過跟一些創新型的公司合作推出,因為這裡面的風險和投資都要小很多。”
而另外一些創業公司,比如說提供Wifi技術服務的Devicescape和為視訊提供技術支援的Ooyala,也已經跟運營商達成了合作。這正說明了,創業公司現在可以快速地從那些對創新如飢似渴的運營商手裡拿到錢。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上述提到的兩個案例。Ooyala這家公司可以提供視訊流媒體技術和分析服務,並根據觀眾、位置和裝置提供個性化視訊。這家公司在與澳大利亞電信運營商Telstra在首次會面的8周時間內就簽署了授權協議。Ooyala的CEO Jay Fulcher稱,因為這類投資的風險有限,而Telstra又急需藉助創業公司的研發能力來加速公司的創新和創業精神。Telstra最近還領投了Ooyala 3500萬美元的融資。
另外一家公司Devicescape則可以提供數百萬個Wifi網路,分擔運營商在3G和4G網路的壓力,降低他們的經濟成本。這家公司最初瞄準了美國的二線運營商,因為這類運營商的研發經費有限,對他們的技術更有需求。Devicescape花了一年時間才做成第一筆大單,但隨後,Devicescape發現運營商的動作越來越快了——只要風險可控,這些運營商現在更加願意基於不完善的資訊做出更快反應。
於是,法國運營商Bouygues僅僅不到六週就跟Devicescape簽署了協議。Bouygues在矽谷辦事處的負責人Allaire認為,對他們而言:“通過承擔小部分的風險,與創業公司開展合作,可以更快地引入創新。”不僅如此,Allaire稱他們也願意跟比Devicescape更小的創業公司合作,只要這類公司具備創新能力。
另外,矽谷電信委員會主席Liz Kerton也指出,“近年來,隨著運營商逐漸向創業公司尋求外部創新,我們獲得的新舊運營商的贊助也多了很多。”可以說,矽谷的創業公司因為與那些網際網路、移動和雲技術領域的行業佼佼者接壤,具備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和獨特的產品研發視角,而這種產品視角正是那些相對企業化、內部創新有限的運營商們所欠缺的。所以,運營商通過投資或收購這類創業公司、與他們達成合作,承擔可控風險,或許更有勝算。
via 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