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經網站QUARTZ週四刊登題為《2013是科技行業失落的一年》(2013 was a lost year for tech)的評論文章稱,2013年的科技行業缺乏真正的創新,多數企業都在通過併購擴大規模,而科技企業引發的民怨也在逐漸發酵,“稜鏡門”同樣對該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斯諾登事件和NSA監聽醜聞是2013年科技圈的醒目註腳

斯諾登事件和NSA監聽醜聞是2013年科技圈的醒目註腳

以下為文章全文:

令人疲倦的2013年終於要結束了。對於整個科技行業以及它的發展引擎矽谷而言,這可以說是令人窘迫的一年。創新停滯不前,取而代之的金融工程和併購,以及對種種監管措施的逃避。整整一年,沒有一款革命性的產品釋出——谷歌眼鏡也不例外,原因將在下文闡述。如果現在處於兩次飛躍之間,那麼停滯便在所難免。而2013年之所以成為科技行業失落的一年,主要源於以下原因。

手機發展停滯

2013年,智慧手機就像它所取代的PC一樣,成為了普通消費品。即使是在高階市場,蘋果公司和三星電子的最新旗艦機型也沒有較上一代產品實現重大飛躍。iPhone 5s的新處理器號稱速度更快,但3D動畫效果卻令很多使用者不滿。而指紋識別也只不過解決了一個算不上多麼緊迫的問題。iOS 7作業系統更像是來自微軟,令很多iPhone老使用者怨聲載道。

三星推出了史上最暢銷的Android手機。雖然技術指標大幅升級,但在設計上依然給人廉價的感覺。它提供的免觸控手勢控制號稱可以帶來更簡單的識別模式,但很多使用者卻寧肯關掉這些功能。

與此同時,神祕兮兮的谷歌MOTO X超級手機也終於揭開了面紗。雖然它的確是一部不錯的Android手機,但很難稱得上是革命。

對於一款普通消費品而言,降價算得上是智慧手機的一大亮點。據悉,中國最便宜的智慧手機已經賣到20美元。平板電腦也在經歷類似的降價。

可穿戴裝置令人失望

谷歌眼鏡的隱祕設計令人有些毛骨悚然。常規的攝像頭都會通過些許微光顯示裝置正在錄影,但谷歌眼鏡卻沒有任何提示資訊,以至於有業內人士認為,應該考慮在公共場合禁用谷歌眼鏡。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雖然親自在公共場所試戴這款產品,但卻不能掩蓋它可能侵犯隱私的事實。

智慧手錶肯定會被很多人視作是全年最令人失望的產品。儘管幾乎所有的一線電子廠商都在開發這種產品,但電池和螢幕侷限卻束縛了設計師的手腳。三星和索尼的裝置都沒有吸引太多使用者,測評人士也不厭其煩地宣佈,現有的產品無法大範圍普及。

巨頭仍在走下坡路

微軟因為Surface RT平板電腦損失了將近10億美元,他們原本希望藉此與蘋果iPad一較高下,並擺脫PC行業的束縛。內部人士揭露了微軟內部不堪的文化,矛頭直指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很多內部人士甚至認為,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分拆微軟。

英特爾同樣前景不佳,不是因為他們缺乏創新,而是因為人們不再需要那麼多的微處理器,而他們真正需要的處理器反而帶不來太多利潤。

黑莓的投資者原本以為該公司可以通過分拆來釋放一些價值,但卻希望破滅。雖然惠普近些年來展開了糟糕的收購,而且經歷了管理層動盪,但他們目前還是有效抑制了下滑趨勢。

併購取代創新

微軟收購了諾基亞的手機業務。如果放在幾年前,這絕對是一條轟動性的新聞。但現在,這能算是“弱弱聯手”。蘋果公司最大的新聞是它的避稅醜聞和新品匱乏——儘管很多廠商都憑藉巨屏手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該公司依然不為所動。

谷歌明明已經不再允許員工自由支配20%的工作時間,但卻不肯承認。此舉甚至引發了該公司員工的公開辯論:谷歌是否依然支援自下而上的創新?

科技統治階級激起民怨

曾經有一位創業者說,矽谷應該獨立成美國的一個州。但經濟學家卻認為,網際網路過去20年的成就之一,是造就了大批美國人的貧困生活。雖然已開發國家的製造業崗位本來就所剩無幾,受到自動化的衝擊不算太嚴重,但機器人咖啡師卻會對服務業的崗位造成衝擊。矽谷的某些人甚至計劃徹底消滅工人這種崗位。租車應用Uber CEO則堅稱,大幅漲價只是為了確保高峰期的供應。

與此同時,美國科技公司卻紛紛借道愛爾蘭逃避監管。Uber和AirBnB等公司還明確表示,他們的商業模式就是靠著逃避美國的監管措施建立起來的。

社交媒體終於盈利,但吸引力降低

我們越來越厭倦社交媒體。Twitter裡充斥著機器人,Facebook混亂的Edgerank演算法也令該公司的吸引力大幅降低。

Facebook的確找到了增收訣竅,股價也走出破發窘境。可惜的是,這些訣竅中卻包括自動播放的視訊廣告,這難免對使用者造成侵擾。與此同時,Twitter IPO也表明,該公司將會步Facebook的後塵,釋出越來越多的侵擾性廣告,以此支撐股價。

媒體炒作科技新聞

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比特幣的價值今年至少增長了10倍。儘管多數公司手中掌握的資料根本稱不上“大”,但“大資料”卻成了IBM等企業的重要增長計劃。

亞馬遜宣佈要用無人機送貨時,更是引發了媒體的爭相報導,引發了對網路購物未來前景的連篇炒作。而包括聯邦快遞在內的很多企業都認為,這不過是一場公關秀而已。

“稜鏡門”影響深遠

隨著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披露的機密文件越來越多,很多觀察人士似乎已經逐漸麻木。但此事對科技行業的影響才剛剛開始:美國企業必須證明,他們的雲端計算服務並沒有與美國的情報機構串通,不會有意洩露使用者機密。但要讓國外客戶相信這種說辭,難度已經越來越大。

此事的影響已經顯現,思科就把俄羅斯和巴西的糟糕業績歸咎於“稜鏡門”。該公司還警告稱,其他美國科技公司也將受此影響,並認為這將影響到“物聯網”的未來——今後的所有電子裝置都有可能成為情報部門的監控器。

自: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