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去聽了新浪總編輯陳彤關於《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網路編輯》的主題演講,聽的時候便在思考和自我反思。現將這些作為筆記一一記下,留待進一步的參考。
 
一、抓住它的特性,利用!
 
不可否認,在聽第一部分內容的時候,腦袋裡轉的東西比較多,甚至是雜亂的跑題的。
 
新浪以“快速、全面”見長,其實“快速反應”本來就是新聞的特性,可以說新浪的長處正是抓住了事務的本質,進而倡導並有力執行;話說“全面”,則是利用了網際網路的特性——海量資訊本身就是存在的,需要的是挖掘、整理和釋出,此處的“長”或者說是新浪走的早。
 
再進一步思考,網路被稱為新的媒體,那麼選擇以新聞和網路的特性冠稱自己的特性的新浪,確實利用了事務的特性,也確實抓住了人們的視線。
 
二、理論學習的必然性,重要!
 
演講第二部分第一句話,便讓我意識到了“理論學習”的必然性。於是我在筆記本上敲下了——“最大的心得:請回去參閱“教程”!”
 
從標題的要求到正文的規範,無不是曾學習的課程書上的內容。而這部分內容的基礎便是總結的“編輯”應該掌握的知識,只不過換個載體。唯一沒想到的是,換了個場合,我再次聽到了這方面的知識。也就是說,網路編輯必然要學習到傳統的編輯、記者所有掌握的東西,即使是皮毛也好。而這場演講,與其說是“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網路編輯”,不如說是“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網路編輯”。
 
知識是基礎的,也不是陌生的,但此時聽來心情卻卓然。重要性在此刻才真正被認識到,“溫故而知新”也在腦袋裡留下了新的符號。
 
 
三、職業和生活,分開!
 
在演講後的問答討論中,很多人問了關於新浪的問題。雖然有趣,卻又讓人無奈——抓錯了時機。
 
幸好同事問了關於“網編的職業規劃”的問題,才勉強讓我感到主題的存在。問題的寬泛,也造成了回答的模糊。但從中得到的認知卻有2個:
 
第一個是自我的反思:面對手上機械的重複性工作行為,是否該考慮到是自己最基礎的掌握不到位才使得自己沒有找到更簡便快捷的通路?(當然,此處是特指某些狀況。畢竟熟悉的操作也是在反覆重複下練就的。)
 
第二個是職業思考:網路編輯如何提高自我的能力而使得理想化結果的實現?——學習什麼、積累什麼?才使得不放棄的堅持得到好的結果?(沒有答案的路,只有走下去的人才知道)
 
 
——————————————————————
 
四、從別人的眼睛裡看同一個世界
 
經驗的分享,口頭的、書面的都為我們展示了同一個世界的另一面。
 
內容完畢,思考在進行。
 
 
——————————————————————
記錄於2007年8月8日凌晨1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