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xjs簡單入門

雨異發表於2016-11-28

rxjs簡單入門

rxjs全名Reactive Extensions for JavaScript,Javascript的響應式擴充套件, 響應式的思路是把隨時間不斷變化的資料、狀態、事件等等轉成可被觀察的序列(Observable Sequence),然後訂閱序列中那些Observable物件的變化,一旦變化,就會執行事先安排好的各種轉換和操作

rxjs適用於非同步場景,即前端互動中介面請求、瀏覽器事件以及自定義事件。通過使用rxjs帶給我們前所未有的開發體驗。

  1. 統一非同步程式設計的規範,不管是Promise、ajax還是事件,通通封裝成序列(Observable Sequence),一旦有非同步環節發生變更,觀察序列即可截獲發生變更的資訊。
  2. 前端業務層和展現層解耦,比如展現層不需要關係指定事件觸發時和DOM無關的處理邏輯。同時業務層也能組裝非同步操作中多個非同步邏輯之間的關係,無需暴露給展現層。展現層關心的是:非同步操作其中環節的資料變化。
  3. rxjs開發業務層具有高彈性,高穩定性,高實時性等特點。

廢話不多說,此篇文件結合模擬場景的例子,通過傻瓜式的描述來說明rxjs常用的方法以及組合關係。

1. Let`s Go

rxjs應用觀察者模式,其中包含2個重要的例項:Observer觀察者和Subject被觀察物件,多個Observer註冊到Subject中,在Subject功能觸發時,會通知註冊好的Observab列表,逐一通知其響應觀察變更資訊。

1.1 quick start

  1. 先從官網搬來rxjs的幾個例項概念

    • Observable: 可觀察的資料序列.
    • Observer: 觀察者例項,用來決定何時觀察指定資料.
    • Subscription: 觀察資料序列返回訂閱例項.
    • Operators: Observable的操作方法,包括轉換資料序列,過濾等,所有的Operators方法接受的引數是上一次傳送的資料變更的值,而方法返回值我們稱之為發射新資料變更.
    • Subject: 被觀察物件.
    • Schedulers: 控制排程併發,即當Observable接受Subject的變更響應時,可以通過scheduler設定響應方式,目前內建的響應可以呼叫Object.keys(Rx.Subject)檢視。
  2. 我們最常用也最關心的Observable,四個生命週期:建立 、訂閱 、 執行 、銷燬。

    • 建立Obervable,返回被觀察的序列源例項,該例項不具備傳送資料的能力,相比之下通過new Rx.Subject建立的觀察物件例項具備傳送資料來源的能力。
    • 通過序列源例項可以訂閱序列發射新資料變更時的響應方法(回撥方法)
    • 響應的動作實際上就是Observable的執行
    • 通過序列源例項可以銷燬,而當訂閱方法發生錯誤時也會自動銷燬。
    • 序列源例項catch方法可以捕獲訂閱方法發生的錯誤,同時序列源例項可以接受從catch方法返回值,作為新的序列源例項
  3. 掌握最簡單的例子

     // 5.0.0-rc.1
     import Rx from `rxjs`;
     //emit 1 from promise
     const source = Rx.Observable.fromPromise(new Promise(resolve => resolve(1)));
     //add 10 to the value
     const example = source.map(val => val + 10);
     //output: 11
     const subscribe = example.subscribe(val => console.log(val));

通過程式碼掌握Observable, Observer, Subscription, Operators, SubjectSchedulers之間的關係

  import Rx from `rxjs`;
  /**
    Rx.Observable是Observable
    Rx.Observable.create建立序列源source,建立source的方法有多個,比如of, from, fromPromise等
    observer是Observer觀察者,只有在Rx.Observable.create建立方法可以獲取,其他建立方法內建了observer且不可訪問
    observer.next發射資料更新
    source.map其中map就是Operators的其中一個方法,方法呼叫返回新的source1
    source1.subscribe是訂閱,即資料更新時的響應方法。同時返回訂閱例項Subscription
    subscription.next立即響應(不同於發射)靜態資料,此時不會經過`Operators`處理
    ! Rx.Observable.create或者Rx.Subject.create建立的source不會自動關閉,其他方式則當檢測到沒有序列發生變更會自動銷燬source.
  */
  const source = Rx.Observable.create(observer => {
    observer.next(`foo`);
    setTimeout(() => observer.next(`bar`), 1000);
  });
  const source1 = source.map(val => `hello ${val}`);
  const subscription = source1.subscribe(value => console.log(value));
  subscription.next(`foo1`);

  // forEach和subscribe相似,同是實現訂閱效果,等到promise可以監控subscription完成和失敗的異常。
  // 日誌列印並沒有comlete, 因為source並沒有完成關閉,觸發呼叫observer.complete()
  const promise = source1.forEach(value => console.log(value))
  promise.then(() => console.log(`complete`), (err) => console.log(err));
  /**
    output: 
    hello foo
    foo1
    hello foo
    hello bar
    hello bar
  */

  /**
    new Subject建立被觀察者例項,同source一樣都具備subscribe方法,表示的含義和作用也一樣,即發射資料變更時響應方法。
    subject.next立即發射資料變更,作用同observer.next
    注意foo1是最後輸出的,是因為在建立source時指定了Rx.Scheduler.async,是非同步的排程器,表示在響應資料處理時是非同步執行的。
  */
  Rx.Observable.of(`foo1`, Rx.Scheduler.async).subscribe(value => console.log(value));

  const subject = new Subject();
  const source2 = subject.map(val => `hello ${val}`);
  const subscription = source1.subscribe(value => console.log(value));
  subject.next(`foo`);
  subscription.next(`bar`);
  /**
    output: 
    hello foo
    bar
    foo1
  */

1.2 學會看rxjs互動圖

互動圖中每條連表示一個資料序列,每個球表示每次發射的變更,最後一條線表示最終產出的資料序列。

下圖以combineLastest來舉例:

  • 方法之上的每條線都是一個source(資料序列例項)
  • 方法之下方法呼叫後返回的新source
  • combineLastest表示被組合的每個source,一旦發射資料變更,必須拿到其餘的source的最新值(當非同步時則等待,直到都拿到最新值),組合為新的資料,作為新source發射的資料變更。
 source1: ————————①——————————②——————————③————————————④—————————⑤——————————|——>
 source2: ———————————ⓐ————————ⓑ————————————ⓒ—————————————————————ⓓ—————————|——>
                combineLastest(source1, source2, (x, y) => x + y)
 source:  ———————(①ⓐ)—(②ⓐ)—(②ⓑ)—————(③ⓑ)—(③ⓒ)———(④ⓒ)————(⑤ⓒ)—(⑤ⓓ)——|——>

2. 例項方法Operators

前面講過Operators方法呼叫時,接收的引數是source,返回新的source, 以下是個人學習使用過程中,簡單總結的rxjs各方法用法。

2.1 建立

  • 發射完資料更新自動關閉:from, fromPromise, of, from, range
  • 不發射直接關閉:empty
  • 丟擲異常後關閉:throw
  • 不發射資料也不關閉:never
  • 保持發射資料且不自動關閉:timer, interval, fromEvent
  • 需要手動發射資料且不自動關閉:create, (還有Rx.Subject.create)

2.2 轉換

  1. 1:1效果:map, mapTo, flatMap, scan, expand, pluck

    • map,source = source1.map(func)表示source1每次發射資料時經過func函式處理,返回新的值作為source發射的資料
    • mapTo,不同於map,func改為靜態值
    • flatMap,當發射的資料是一個source時,在訂閱的響應方法中接收到的也是一個source(這是合理的,發射什麼資料就響應什麼資料嘛,但是如果我們想在響應方法收到的是source的發射資料),flatMap就是可以允許發射資料是一個source,同時在響應的時候接收的是source的傳送資料,後面我們稱之為source打平
    • scan,source = source1.scan(func, initialValue), source每次發射的資料是source前次發射資料和source1當前發射的資料 的組合結果(取決於func,一般是相加), initialValue第一次發射,source前次沒發射過,採用initialValue作為前次發射的資料
    • expand,和scan不同的是當func返回值是一個source時,在func接收到的資料是source打平後的發射資料。特別適用於polling長輪詢
    • pluck,每次發射資料時,獲取資料中的指定屬性的值作為source的發射資料
  2. 1:N效果:concat, concatAll, concatMap, concatMapTo, merge, mergeAll, mergeMap, mergeMapTo, switchMap, switchMapTo

    • concat, concatAllmerge, mergeAll屬於組合型別,放在這講更好體現其效果。
    • concat,source = source1.concat(source2)表示source發射陣列的順序是,當source1或source2發射資料,source就發射。但是隻有當source1發射完且關閉(source1不在傳送資料)後,才觸發source2發射資料。
    • concatAll,不同於concat,會把所有的發射的資料打平(如果資料為source時),然後在決定下次發射哪個資料。
    • concatMap,source = source1.concatMap(source2)表示source1每次發射資料時,獲取source2的所有發射資料,map返回多個待發射資料,按順序發射第一個資料變更。
    • concatMapTo, 不同於concatMap, map處理以source2的資料為返回結果
    • switchMap, 和concatMap不同的是在map之後的待發射資料排序上,concatMap中source1每次發射時source2的所有發射資料都接收,作為source1下一次發射前,之間的所有發射資料。switchMap則會判斷source2的所有發射資料是否有資料的發射時間比source1下一次發射的時間晚,找出來去除掉。
    • switchMapToswitchMap就好比concatMapconcatMapTo, mergeMap對比mergeMapTo的關係也是如此。
    • mergeMap相比於switchMap,找出的資料會打平到source中,不丟棄。
  3. N:1效果:buffer, bufferCount, bufferTime, bufferWhen

    • buffer,source = source1.buffer(source2)表示source1以source2為參考,在source2的2次發射資料之間為時間段,source才發射一次資料,資料為該時間段內source1本該發射的資料的組合。
    • 比如source1原先每隔1秒發射一次資料,source2是每個2秒發射資料,source = source1.buffer(source2), 那麼source會每隔2秒發射資料(source1的2秒內發射的2個數值組成的陣列)
    • bufferCount,source = source1.bufferCount(count, start), count表示source1毎3次發射資料作為source的一次發射資料,發射完後,以source1當前組合的發射資料的第start個開始算下次發射資料需要組合的起始資料。
    • bufferTime,一段時間內的source1發射資料作為source的一次發射資料
    • bufferWhen, 以預設結果為準分成2段,分別作為source的每次發射資料
  4. 1:source效果:groupBy, window, windowCount, windowTime, windowWhen

    • groupBy, source = source1.groupBy(func), 表示source1的所有發射資料,按func分成多段,每段作為source的每次傳送的資料(這裡資料只是新的source,你可以理解為inner Observable例項)
    • windowbuffer不同的時,source每次傳送的是innerObservable
    • window vs windowCount vs windowTime vs windowWhenbuffer相似
  5. 1:sources效果:partition

    • partition,sources = source1.partition(func), 根據func吧所有的source1發射資料分段,每段組成一個source,最終得到sources陣列

2.3 過濾

source的過濾不會對發射資料做任何改變,只是減少source的發射次數,所以理解起來會簡單很多,這裡只做個簡單分類

  • 防抖動(一段時間內只取最新資料作為一次發射資料,其他資料取消發射):debounce, debounceTime, throttle(和debounce唯一區別是debounce取一段時間內最新的,而throttle忽略這段時間後,發現新值才傳送), throttleTime
  • 去重(重疊的發射資料只去第一資料作為發射資料,其他相同資料取消發射):distinct, distinctUntilChanged
  • 定位(根據條件值去一個或部分幾個資料作為對應發射資料,其他取消發射):elementAt, first, last, filter, take, takeLatst, takeUntil, takeWhile,
  • 跳過(根據條件去除符合條件的,取剩下的值作為每次發射資料):skip, skipUntil, skipWhile, ignoreElements(忽略所有的,等同於empty)
  • 樣本:sample, source=source1.sample(source2), 以source2發射資料時來發現最新一次source1發射的資料,作為source的發射資料,個人覺得應該屬於轉換分類,官網放到了過濾

2.4 組合

做個source組合成新的souce

  • concat, concatAllmerge, mergeAll,在轉換分類講過了
  • combineLastest,source = source1.combineLastest(source2, func),source1和source2一旦發射資料,func會觸發,拿到source1和source2最新的發射資料,返回新的資料,作為source的發射資料。
  • combineAll,同combineLastest,,source = sources.combineAll()
  • forkJoin,source = Rx.Observable.forkJoin(sources), 所有的sources都關閉後,獲取各自最新的發射陣列組合為陣列,作為source的發射資料
  • zipforkJoin的區別是,zip是sources都有傳送資料時,組合為一個陣列作為source的傳送資料,而sources任一source關閉了,則取source最後發射的數值。
  • zipAll,同concatconcatAll
  • startWith,source = source1.startWith(value), 表示在source1的最前面注入第一次發射資料
  • withLastestFrom, soruce = source1.withLastestFrom(source2, func), 表示source1每次發射資料時,獲取source2最新發射的資料,如果存在則func處理得到新的陣列作為source的發射資料

2.5 判斷

  • findfindIndex分別是指定發射資料和發射資料的下標(第幾次傳送的),應該放到過濾分類才合理
  • isEmpty, every, include等,判斷是否為真,判斷的結果當做是source的發射資料

2.6 錯誤處理

  • catch,source在Operators呼叫過程中出現的異常,都可以在catch捕獲到,同時可以返回新的source,因為出現異常的當前source會自動銷燬掉。
  • retry,source = source.retry(times), source的所有發射,重複來幾遍。
  • retryWhen,根據條件來決定來幾遍,只有當條件為false時才跳出迴圈。

2.7 工具

  • do,在每次響應訂閱前,可以通過source.do(func),做一些提前處理等任何動作,比如列印一下發射的資料等。
  • delay, delayWhen,每次傳送資料時,都延遲一定時間間隔後再傳送。
  • observeOn, 設定scheduler,即發射資料的響應方式,Schedulers詳細檢視地址, 這裡不講解了,專案中應用得不多。
  • subcribeOn, timeInterval設定sheduler
  • toPromise, source轉成promise,可以通過promise.then達到source.subscribe的效果
  • toArray,把source所有發射的資料,組成陣列輸出。

2.8 計算

把source的所有發射資料進行指定計算後,得出的資料作為新source的發射資料,計算方法分別有:max, min, count, reduce, average

2.9 其他

  • cache, source = source1.cache(1);共享source1的訂閱結果,即不管source訂閱幾回,響應方法接收到的發射資料都是同一份。
  • 共享source訂閱結果很重要,因為組合等方法組合多個source時,其中包含sourceA,同時sourceA還需要單獨訂閱其結果,在不用cache情況下,sourceA會產生2個subscription,即2個訂閱例項,但是我們更希望是能達到sourceA發生變化時,都能通知到所有的組合sourceA的source。
  • publish,publishSource = source.publish(),讓source的訂閱的工作延後,即source不會發射資料,而是等到publishSource.connect()呼叫後才開發發射資料。效果和delay很相似,不同的是可以控制合適發射。
  • share,當source訂閱多次,那麼每次響應時do都會呼叫多次,通過share合併響應,則source發射一次資料更新,多次響應當當一次響應處理,do也呼叫一次。

參考資料

  1. rxjs官網 – http://reactivex.io/rxjs/
  2. rxjs程式碼 – https://github.com/ReactiveX/rxjs
  3. 常用rxjs方法的互動圖 – http://rxmarbles.com/
  4. rxhjs教程 – http://xgrommx.github.io/rx-book/content/observable/observable_instance_methods/toarray.html
  5. Scheduler – https://mcxiaoke.gitbooks.io/rxdocs/content/Scheduler.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