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74

40 年前的今天,個人電腦的雛形被發明出來了,它和你現在有的那一臺,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我們如今坐在個人電腦前若無其事敲擊鍵盤的時候,可能很難體會到,40 年那個人這樣敲下世界上第一行字的時候是懷著怎樣的心情。那個人叫做斯蒂夫·沃茲尼亞克,那天是 1975 年 6 月 29 日,晚上 10 點。

對,他就是賈伯斯的搭檔,蘋果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之後的兩年時間裡,蘋果早期的兩代產品 Apple I 和 Apple II 誕生了,人們的生活中出現了一個叫做“個人電腦”的東西。

在此之前,名字叫做“計算機”的龐然大物都是些跟人們的生活八杆子打不著的東西,除了那些過分好奇的頭腦,人們也不會主動想象這玩意兒跟他們能有什麼關係。

b095412c56ceApple I

“‘個人電腦’(PC)這個詞現在是日常語言的一部分,但是當它剛出現的時候,聽上去簡直就是痴心妄想,就像今天我們聽到‘個人衛星’時的那種感覺。”矽谷著名網際網路公司創業者、投資人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回憶個人電腦剛開始的年月時這麼說道。

這件事情了不起的地方在於,沃茲尼亞克不僅僅是發明了一部所見即所得的打字機而已。他的那行字,以及之後的蘋果公司讓個人電腦成為現實。之後 40 年裡,計算機從政府、實驗室、大型企業才能用得起的專業裝置,變成一個每個家庭、每間辦公室都會用到的基本設施。甚至今天的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也是這個趨勢的延伸。

73383ea852bf

在蘋果的個人電腦之後,我們有了作業系統、軟體、網際網路服務……人們在這裡聽音樂、看視訊、閱讀、獲取資訊、製作電影、直播賽事、表達自己,並且認識更多的人。那行字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沃茲尼亞克到底做了什麼?

他在 1975 年-1977 年間創造出了兩個傑出的作品,Apple I 和 Apple II,在這期間,蘋果電腦公司成立,沃茲將自己的個人愛好變成事業,也逐漸將少部分人的事業變成了絕大部分人的個人愛好。他想做一臺可以打字,並且能夠顯示出視訊資訊的玩具。

DSC_0881Apple II

在沃茲敲出那行字之前,有一些東西曾經帶給他靈感,比如他曾經設計過一臺可以打字,連上網路,並且將字元回傳到螢幕上的終端機;比如他在大學的時候組裝過的“奶油蘇打電腦”,試著用相對簡便的隨機存取記憶體晶片來組裝電腦,而不是當時計算機所用的磁芯記憶體。

當時沃茲在惠普上班,下班之後就專門研究這個。在這些靈感和嘗試的過程中,沃茲終於做出了它的發明。Apple I 在現在看起來雖然非常簡陋,像一臺不成形的打字機,不過跟其它產品比起來,它的便利性顯而易見。此前幾年開始流行的低價計算機都是使用者自己買下零件,回去自己焊接晶片,而 Apple I 將所有需要的 30 個晶片都整合在了單個電路板上。它內建有卡帶樣式的儲存器,配套的軟體是沃茲寫的 BASIC。這臺電腦生產了 200 臺,售價為 666.66 美元。

“我總是想要一臺電腦。有一天我意識到‘嘿,微處理器變得足夠便宜了,我可以給自己做一臺電腦。’不過賈伯斯想的更遠一點,他覺得這是我們可以造出來賣給別人用。”在蘋果公司早期的一段採訪視訊裡,沃茲這麼回憶說道。

跟今天使用的個人電腦更接近的是 Apple II,除了處理器更快了之外,它有了讓這個玩具看上去更加完整的外殼,如果說光從外形上看,Apple I 只是工程師的玩具,那麼 Apple II 可以做到讓打算購買家電的人在不知道這是用來幹嘛的之前就動那麼點心思。這個產品整個了鍵盤,以及可供選擇的顯示器。插上電源,開機,你會看到彩虹條紋的蘋果圖案――Apple II 已經可以顯示彩色影像。

開放設計這事兒帶來了更多的想象力

Apple II 的一個重要亮點,是計算機的“擴充套件卡”,它的好處在於,買到這臺電腦之外,你還可以安裝蘋果電腦公司自己或者第三方提供的新功能,它給一臺個人電腦還埋藏著不少的“彩蛋”。

筆記本時代,你已經很少能聽見“擴充套件卡”這三個詞,但是個人電腦與其它外設協作的方式還是跟 1976 年差不多――被整合在主機板上的 CPU、硬碟、快閃記憶體、網路功能等硬體,仍然像 40 年前一樣,圍繞著一套統一標準與計算機溝通。

1978 年,軟盤驅動器出現了,也因此開啟了一個軟體的市場。開放設計這事兒帶來了更多的想象力。Apple I 用的配套軟體是沃茲自己寫的 BASIC,對了,BASIC 的意思是“初學者通用的符號指令程式碼”,雖然是程式語言,但是還是為了讓你能夠更加容易使用電腦而努力了一大步,後來,這事兒讓研發更加成熟的微軟包下了。

1979 年,微軟開發的 BASIC 成為了 Apple II 的標準配置。在微軟剛剛創立的那幾年,蘋果是它重要的客戶。同期,蘋果還推出了一個可供選配的 Apple DOS 作業系統。

但是真正讓人們體會到用電腦變得更加簡單的還是越來越豐富的軟體消費,1979 年有一個軟體叫做 VisiCalc 的表格製作軟體,跟你今天知道的 Excel 很像,它提供了一種辦公的工具,也是 Apple II 連續賣上十來年的重要原因。

與程式設計,哪怕是簡單的 BASIC 絕緣的人,在此之後也開始理解計算機了。現在,你可以借這個機會想一想,自己從接觸電腦以來,都安裝過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軟體呢?

6c52c7d77ae2斯蒂夫·沃茲尼亞克

你的電腦為什麼變得越來越小

當你從口袋裡掏出 iPhone,或者經過蘋果店的時候想看一眼最新的超薄 MacBook 時,你可能很難想到,從當初那個看上去有些有些古怪,需要自己提供機箱、電源供應器、鍵盤和顯示器的 Apple I 變成了今天這樣,靠的究竟是什麼。是什麼讓它們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輕,越來越簡單?

硬體。如今,快閃記憶體已經便宜到可以取代硬碟,它用的是英特爾 Core M 處理器因為熱設計功耗大大減少,已經可以做到不需要風扇。英特爾的創始人之一戈登·莫爾在 1965 年有過這樣的預言: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積體電路上可以容納的元器件數目,約每個 18-24 個月就會增加一倍,效能也將增加一倍。這個意思是,在電腦內部工作的晶片和處理器,由於技術的快速發展,會變得越來越快,成本也越來越低。這也是沃茲尼亞克最初做 Apple I 的原因,因為處理器已經變得足夠小和足夠便宜,“龐然大物”的時代可以過去了。

40 年來,為蘋果提供處理器的公司換過 3 輪,最早期的蘋果產品用的是 MOS 處理器,這是一些人離開摩托羅拉公司自己研發的,到了 Apple Lisa 和 Macintosh,它使用的是摩托羅拉的晶片,在當時效能頗高。到了 1994 年,蘋果用的是 PowerPC 處理器,這是 IBM、摩托羅拉和蘋果一起開發的。2006 年之後,它就開始跟英特爾合作至今。

沃茲的一行字,最後都叫醒了誰?

從 IBM 的崛起,到微軟的作業系統,再到雅虎的出現,以及現在社交網路,都是沃茲在 1975 年 6 月 29 日晚上 10 點的那行字帶來的,這 40 年,世界經歷了這些:

9f9ce068f7da

1.  1975 年-1984 年,早期個人電腦出現,科技創業公司的時代

1970 年代中期,晶片成本降低後,一大批形態各異的個人電腦誕生,雅達利、Micral 都是其中的例子。

不過相對於蘋果公司當時的產品,特別是 Apple II,競爭對手的個人電腦都不夠“個人”,還停留在程式設計工具這樣的小眾領域。1978 年,隨著 VisiCalc 的誕生,電腦對於非技術愛好者也有了吸引力,這是它當時成功的原因。

2.  1985-1993 年,PC 進入走進辦公室,微軟和英特爾開始統治

1984 年,蘋果為了賣 Apple Macintosh 電腦推出了一則如今看來仍然經典的 60 秒廣告,名字就是《1984》。跟喬治·奧威爾那本描寫極權主義國家的反諷意味相似,蘋果把自己當成了具有反叛精神的公司,把 IBM,當時佔據整個計算機領域霸主地位的 IBM 公司比喻成老大哥。

IBM PC 在 1981 年出現,它,以及更重要的,惠普、戴爾等公司生產的 IBM 相容機創造了一個商用個人電腦的時代。但 IBM 推動的個人電腦時代最終與它並沒有什麼關係,成果到了微軟和英特爾手上——為 IBM 提供作業系統和 CPU 的公司。

1985 年,微軟推出了作業系統 Windows 1.0,支援所有的 IBM PC。 IBM PC 讓個人電腦進入了一個商用時代,但是讓更多人在那個時期認識到電腦可以更好用的是微軟。個人電腦開始進入辦公室。

1990 年代初,比爾·蓋茨已經看清楚個人電腦可以改變所有公司的生產方式,它們開始投入辦公軟體,比如 Office 系列,為企業準備的伺服器軟體和伺服器作業系統。另一個這個時期的贏家是英特爾,它們是 CPU 的提供商,從 90 年代初開始牢牢控制住了市場,並且在 2000 年達到了峰值。

3.  1994 年 – 2001 年,網際網路來了

1994 年,這是個特別的年份。大衛·費羅和楊致遠創立了傑瑞·戴夫網際網路導航,網站後來更名為雅虎。最開始,這是網站版的黃頁,聚合了各類資訊,做起了廣告的生意。同一年,網景公司誕生,為個人電腦提供瀏覽器。第二年,網景上市,估值 14 美元的股票在當天上升到 75 美元。人們相信這些生意。通過個人電腦,人們可以看到更多的資訊。AOL(美國線上)做起了賣軟體和提供網際網路服務的生意,它是一個通過撥號接入網際網路的服務提供商。

在這段時間裡,誕生了許多最終讓我們看到更大世界的網際網路公司,比如始於線上影片租賃業務的 Netflix,始於在網上賣書的亞馬遜、始於讓人們上網購物和線上拍賣的 eBay,以及中國的阿里巴巴和騰訊,都開始出現。這是網際網路的探索階段,人們對此充滿了好奇,也是在這個階段,在歐美和亞洲等多個國家的股票市場中,與網際網路相關的企業股價高速上升,出現投機泡沫。2001 年泡沫徹底破面,在此之後,科技產業冷淡了幾年。

4.  2002 至今,網際網路直接開始面對個人了

作為到一家咖啡館就管人家要 Wi-Fi 密碼的人來說,我們現在很清楚網際網路是用來幹嘛的,刷下朋友圈,玩下游戲,搜一下附近哪有電影院,或者淘寶。十年前儘管網際網路是一件令人遐想的新鮮事,我們對此並不是很清楚。

2005 年之後,網際網路產業重新開始升溫,資本雖然沒有像從前那樣瘋狂湧來,但PC 和寬頻成本的持續降低讓更多人更便宜地用上了網路。真正滿足人們需求的公司大量誕生,並找到了盈利方式。比如 Google,Facebook,阿里巴巴和亞馬遜這些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公司在這個階段逐漸崛起。網際網路進一步與我們有關,是電腦變得越來越小,成為了你口袋裡的手機。個人電腦到了今天,反而變得沒有那麼重要,2007 年 iPhone 開始了一個新的趨勢,智慧手機普及了起來,軟體商店開始改變人們的生活。

現在的計算機,相當於什麼?

40 年前,計算機是一個程式設計工具。Apple II 的開放設計讓它變成了一個辦公用品,或者對於一些人來說,遊戲機。再後來,Macintosh 出現,基於它的 Photoshop 誕生,有了排版和照片編輯功能,攝影師和文字工作者越來越需要它。

1998 年的 iMac G3 增加了 CD-ROM,它變成了一個音樂播放器。到後來,剪輯師、調音師、動畫製作者這些人開始用它來工作。

今天當我們談到個人電腦的時候,很多時候在說的只是膝上型電腦和桌上型電腦——已經是一個相對逝去的概念。現在看來,它是什麼?開啟你的手機看看你最常用的幾個應用吧,出門旅行、預約車輛、發表感想、預訂餐廳、讀書、看新聞、拍照、錄音、找路、發郵件……

至於沃茲本人,他的發明家生涯並沒有伴隨個人電腦而持續。1981 年,沃茲拿到飛機駕照後,在飛往聖地亞哥的途中飛機失事。事故讓沃茲出現了失憶狀態。

事故五週後,沃茲恢復記憶,決定離開蘋果,過上了新的生活——創辦過幾家公司、教孩子們程式設計。這不是賈伯斯兩度執掌蘋果的勵志故事,但誰有能說這不是一個好選擇呢?畢竟,他參與推動的個人電腦,已經徹底滲入整個文明,不再會停下來。

自 好奇心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