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在工作中除了要完成產品經理或者業務方的需求,往往還希望在設計產出上能有更多的創新來體現自身的價值。但是我們有時冥思苦想也無法有所創新,我在這裡整理了一些方法,希望可以對大家有一點點啟發。
我將設計師所需要的設計創新能力劃分為兩種: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如何提升這兩種能力呢?
一、發現問題的能力
我們在設計時很容易只靠已有經驗來找尋設計機會點,一般而言,這個技能就可以讓大部分設計問題被輕鬆發現。但我們其實可以利用更多的方法來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問題,從而產生更多創新。
1. 詢問、觀察、參與
該方法適用於當遇到不熟悉的領域,自己的設計經驗不足或者很難利用同理心去模擬的情況。
(1)詢問。直接和使用者溝通。不要過於依賴PD或者業務方整理篩選過的問題,試著與使用者聊天,發現問題後再和別人討論似乎更好。
(2)觀察。觀察使用者的操作行為,以瞭解使用者真正的想法。因為很多時候使用者說的和實際做的是不一致的。
(3)參與。參與使用者的實際操作,最大化的以使用者視角感受其操作的所有環節,這樣也許能發現一些新的問題。
概括起來就是要多聽,多看,多做。具體的操作細節可以參考 IDEO 的 Method Card,裡面介紹了相當多類似的發現問題的方法。
2. 整理分析
該方法適用於流程鏈路較為複雜的使用場景。通過體驗地圖或者服務藍圖來整理分析整個流程,能幫我們儘可能地不漏掉任何環節的問題。網上關於這些方法的介紹很多,大家可以自行展開研究。(下圖是優化歐洲鐵路系統的體驗地圖)
總之,設計創新的起點絕不是在明確問題的情況下找尋最創新的解決方案,而是要去發掘別人都忽略的重要問題。這樣一來,你就完成了設計創新的一半,比別人多了更多的創新抓手。
二、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題發現後,接下來就是如何創新地去解決。這裡會介紹思考的幾種方法,並且這些方法不僅適用於小組頭腦風暴,也適合設計師獨自思考。
1. 多問幾個為什麼?
通過多問為什麼可以幫我們把問題放大以尋找更多解決方案。具體來說,問題無法解決往往是因為我們被限定在了一個很小的範圍內。如果這時一步步倒退,問一個比原來更大更寬泛的問題時,你會發現解決方案變多了。
舉個例子:海底撈經常面臨顧客排隊嚴重的問題,現實是海底撈並不能通過加桌或者催促顧客用餐來減少排隊時間。來開始問為什麼:為什麼排隊嚴重是個問題?因為排隊時間長讓我們很痛苦。為什麼會痛苦?因為無聊。一旦退回到這個問題,就很容易找到解決方案。於是,海底撈通過提供小食飲料、電視節目、電腦遊戲、美甲護理等服務讓每一位使用者在等待的時候都不至於很無聊。這就大大緩解了排隊顧客抱怨的問題。
再舉一個網際網路產品的例子:當我們發現輸入框的錯誤提示很不明顯的問題時,我們可以先不思考如何加強錯誤提示的展示,而將問題退回到為什麼使用者需要輸入。仔細想想,為什麼不能從系統調取資訊或利用之前的資訊幫使用者自動填入呢,是吧?
相信我,多問為什麼真的非常有用,它可以幫你從更高更全面的層次開始思考,而不是一上來就陷入考慮這個輸入框如何把提醒做得更明顯這樣的細節中。
2. 賓士法
在經過了上述多個為什麼的提煉之後,我們就可以針對最終的問題展開具體解決方案的思考了。在這裡推薦一種由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艾伯爾創作的思考方法-賓士法(SCAMPER,1971)。
賓士法含有7個重要思路,我將通過7個對應的設計例項來幫助大家理解。
(1)替代(Substituted, S)。在設計中我們可以考慮替代某個功能、環節或者原有細節來達到創新的目的。介紹一個使用這個思路的 App,叫《be my eyes》。通過這款 App,視障使用者可使用移動裝置上的相機來拍攝任何他們需要識別或者明白的內容,另一端的志願者可以根據拍攝內容描述給視障使用者,比如牛奶的保質期、路標、過馬路以及藥物說明書等等。這個設計就是用志願者的眼睛替代了視障者的眼睛從而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2)結合(Combined, C)。把不同的想法、功能、步驟結合,產生新的創意和解決方案。還記得 Path 裡新增內容的「加號」變「叉號」的動畫嗎?這個設計將功能的入口和出口結合成一個按鈕,並巧妙地利用旋轉動效來回切換,最終形成了一個經典設計,並被之後的很多 App 借鑑。
(3)除錯適應(Adapt, A)。設計時往往需要調整細節以適應某些特殊的需求。用 iPhone 內建 Safari 瀏覽網頁的時候,當使用者向上滑動頁面,瀏覽器位址列會從輸入態變成展示態並縮小字號,底部功能區會自動隱藏。這樣調整變化是為了擴大網頁的瀏覽區域,從而更好地滿足使用者滑動瀏覽網頁的需求。
(4)修改(Modify, M)。通過改變原有功能的操作形式或表現形式來獲得設計創新。Twitter 當初開啟了無線端下拉重新整理的風潮,更改了原有按鍵重新整理的傳統方式。他們發現使用者在瀏覽按時間降序排列的 Feed 流的時候是通過向上滑動檢視之前的 Feed 的,那麼要看最新的 Feed 採用相反的操作向下拉動很符合使用者的心智。Twitter 就是抓住了這一點,用下拉重新整理大大提升了操作效率。
(5)用作他用(Put to other uses, P)。設計時可以把別的領域的概念或處理方式拿來借鑑。其實擬物化就是用作他用的典型代表。它是在 UI 層面模擬實物的形態材質,從互動層面模擬實物的物理特性,最終運用在圖示介面設計、動效設計等方面。還有一個我喜歡的例子就是 iMovie 裡的圖示細節。在使用者將一段視訊快速或慢速播放的時候,iMovie 分別會用一隻兔子和一隻烏龜的圖示代表快播或者慢播。設計師從人們熟知的動物世界裡尋找了「快」和「慢」的代表,並將它們運用在了圖示上,讓人會心一笑。
(6)去除(Eliminate, E)。思考是否可以去除一些複雜或者不必要的流程或者功能。在網際網路產品中註冊流程曾經一直是所有設計師苦心研究的課題,如何減少註冊流程步驟,降低流失率一直很讓人頭疼。聯合登入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問題,當我們只要一鍵授權微博或者微信就可以登入各種產品的時候,註冊的確沒啥必要。
(7)重組(Rearrange, R)。重組流程的順序,尋找可能的創新點。現在新聞和視訊類 App 都有了離線下載的功能,這個功能的創新就是一個重組的案例。之前我們看新聞或者視訊都是實時載入資料的,但當沒有 Wi-Fi 訊號或者流量不夠的時候閱讀或觀看就會受到影響。離線下載功能就是將流程重組,把載入的過程提前了,從而讓擠地鐵公交的上班族也可以舒舒服服看劇重新整理聞了。
3. 多積累多練習
解決問題的方法再好但缺乏積累,還是會在設計創新上無法突破。為此設計師也要保持大量優秀設計案例的收集,並做到多思考多運用。
(1)關於積累
設計師可以去 Dribbble、Behance等網站吸收別人設計的思路和方法,然後用花瓣、Pinterest 等聚合軟體將這些方案按分類收集整理,方便以後檢視學習。在這裡還推薦一個叫 Ember 的圖片採集管理軟體,它可以自動聯網收集各個著名設計門戶裡的圖片,並且支援使用者分類收集和新增註釋,還可以按標籤顏色迅速查詢,是離線整理收集素材的一大利器。
還有一個收集設計思路的方法就是定期下載 App 排行榜 Top 的 App,分析它上榜的原因。用非國內的賬號(比如美國賬號)登入的話更好,因為外國的榜單相對純淨一些。如果你覺得不夠方便還可以直接參考「最美應用」這樣的 App,他們的小編會定期測評並推薦優秀的 App 給你。
(2)關於練習
俗話說熟能生巧,設計師需要反覆練習掌握的創新方法。不僅僅是工作中的專案,平時生活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嘗試用創新方法解決。
最近我們設計組內發起了一個創新活動《工作園區裡的創新設計》,鼓勵大家發現我們工作環境中不合理的地方並使用創新的方法去解決。這裡分享兩個我發現的例子。我發現園區食堂很大而同事很難找到彼此,所以我建議食堂可以在餐桌上標上編號,就和我們的工位一樣,這樣小夥伴找人就方便多了。這裡用到的就是「除錯」和「用作他用」的創新方法。還有一個例子,比如茶水間的瓶瓶罐罐裡裝滿了各種泡茶的材料,很多同事都不知道每種材料有什麼功效,以及如何搭配沖泡。因此我建議可以將多種材料打包成一個茶包並標明用處。這樣比如上火的同事,只要去對應標籤茶罐裡找到組合好的茶包就好了。這裡用到的就是「重組」和「組合」的方法。
設計創新的方法介紹完了,但設計師們除了掌握方法,平時還需要時刻保持創新的意識。記得老羅在《羅輯思維》的一期中提到:現實生活中的創新需要我們堅持地做,持續地做,系統地做,並保有匠人的精神。希望我們設計師在未來的設計工作中都能做到匠心獨運,獨出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