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資料加持的保險科技怎麼玩?

玄學醬發表於2017-10-25

在“AI+”時代,行業在技術驅動下高歌猛進,消費者行為也在隨之變化,這一切正在重塑全球保險業,對站在轉型十字路口的中國保險公司來說,亟待未雨綢繆,轉變觀念、釐清戰略,在新格局下背水一戰。

在全球保險市場,中國保險市場一直遙遙領先。2016年我國保險行業保費收入高達3萬億元,高居世界第二。

伴隨國內經濟發展和保險受眾群體的日益擴大,社會各界對保險產品和服務質量、效率都有新的期待。然而,傳統保險業在投保、理賠、運營各個核心環節仍分佈著諸多痛點。

在投保方面,實人、實證、保單三合一的實人認證非常繁瑣,且容易在保單過程中產生糾紛。一份保險申請資料往往多達四十幾頁,平均耗時長達15小時,因此造成的損失也難以忽視:2016年僅平安集團退保金就超過4000億,佔其全年保費收入五分之一。

某保險行業精算師向雷鋒網透露,退保率高反映出公司在前期銷售時客戶是不滿意的,而退保率高最大的影響則是削弱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導致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下降。

有人說保險行業的聲譽是賠出來的,理賠永遠是保險公司的主流業務。在理賠方面,由於公司為了規避道德風險,設計的理賠流程極其繁瑣,每單平均耗時超過三天,公司客戶雙方都會周旋到身心俱疲,很難讓客戶有滿意體驗;在運營方面,保險運營涉及部門廣,操作複雜,人力投入大,導致成本居高不下。這些行業頑疾對於一些資金、技術實力不足的小保險公司是很嚴峻的生存挑戰。

除了自身的侷限性,來自大環境更實質的威脅也眈眈相向。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如果保險仍是一個客戶互動低頻的業務,就會淪為一個單純產品供應商,利潤將會讓渡給互聯分銷商,從而失去生態系統的主導權,這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給保險業最大的挑戰。

創新是永恆的主題,轉型也永遠沒有退路,國內保險公司正在積極挖掘AI+大資料的價值。

以中國平安為例,平安從財產險起家,在科研投入和應用落地上已經先行一步,並取得一定成果。金融一賬通是平安集團旗下金融科技能力輸出的平臺型公司。

據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AI金融評論瞭解,2017年5月,金融壹帳通推出一站式全方位自助式開放雲平臺—金科空間站,目前已經建起包括智慧銀行雲、智慧保險雲、智慧信託雲、智慧網貸雲、智慧證券雲、智慧基金雲、智慧私募雲等在內的金融科技產品和服務體系。

雷鋒網AI金融評論9月6日 訊息,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智慧保險雲釋出會”上,金融壹賬通首次推出“智慧認證” “智慧閃賠” 兩大產品,並把技術向全行業開放。

壹帳通董事長兼CEO葉望春介紹,智慧保險雲在專業方面,使用人工智慧和大資料助力保險業實現從保單制到實人制的跨越發展;在靈活方面,涵蓋app、sdk、api 等多種介面輸出模式;在安全上,將區塊鏈技術與安全體系相融合,實現資料隔離、資訊加密、構建網路、業務、資料三層防護體系。

從投保上看,“智慧認證+智慧展業寶”通過人臉識別和聲紋認證技術為客戶建立第一無二的生物檔案,把投保時間從平均15小時縮短到30分鐘,退保率降低到1%,遠低於行業4%的退保率。

從理賠上看,智慧閃賠通過高精度圖片識別、海量賠案資料積累,結合機器深度學習技術,車險理賠識別精度在90%以上,一鍵秒級定損、自動精準定價和智慧風險限制,將萬元以下案件效能提升40%。使用者可以通過電話操作完成身份驗證變更資訊和理賠申請等一系列個人賬戶操作。

從運營上看,人工智慧客服覆蓋客戶服務90%的環節,智慧客服問題解決率高達95%。平安保險用實踐證明了金融科技在效率、風控、成本、客戶體驗上的可行性,通過技術幫助險企降低運營成本,創造成本優勢。

平安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兼營運長陳心穎女士說:“為回饋多年來監管、行業、客戶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援和信任,金融壹帳通聯合平安科技,推出智慧保險雲平臺,向保險行業全面開放人工智慧技術,助力行業智慧化轉型。”

根據調研,中國保險客戶反饋對險企的改進期待之中,排名前三位的是:更個性化的服務、更安全的隱私保護以及更簡單便捷的操作流程。而此次平安金融壹賬通釋出會推出的新產品無為鞏固他的江湖地位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文作者:陳夢迪
本文轉自雷鋒網禁止二次轉載,原文連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