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日前,文化部文化市場司釋出《2014中國網路音樂市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14年網路音樂在我國網民中仍然擁有最多使用者,其居高不下的使用者規模和使用率確立了網路音樂在我國網路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同時,網路音樂作為匯入使用者的渠道價值不斷提升,吸引著傳統音樂企業和網際網路企業爭相進入,資本市場也相當活躍,行業中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擁有競爭優勢的代表性企業。

從市場規模來看,2014年中國網路音樂市場呈現線上增,無線降的特點,總體規模達到75.5億元人民幣,較2013年的74.1億元人民幣,增長了1.8%,增速下滑。其中無線音樂市場規模僅為24.3億元,較2013年減少了20.4%;線上音樂市場規模為51.2億元,較2013年增長17.4%。《報告》指出,無線音樂市場收入減少的主要原因是,盈利模式單一、運營商政策調整以及使用者收聽音樂習慣變化等導致傳統的彩鈴業務收入急劇下滑。

從行業發展環境來看,隨著各大網際網路企業先後佈局數字娛樂,2014年全新的網路音樂行業競爭格局基本形成,傳統PC端的音樂使用者日趨飽和,而移動端的使用者規模出現了45%左右的大幅增長,成為企業競爭的焦點。統計資料顯示,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天天動聽、多米音樂、天天靜聽、QQ音樂、唱吧等七大手機音樂APP佔據了整個市場超過90%的份額,競爭優勢明顯。

2014年度網路音樂行業對正版音樂版權的購買和維權活動也非常活躍,一方面,各大網際網路企業紛紛爭相購買音樂產品(節目)的獨家授權;另一方面,許多企業選擇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年內發生了多起因音樂版權糾紛導致的法律訴訟,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網路音樂市場版權環境正在發生積極變化,關於網路音樂版權的市場競爭日趨加劇。

《報告》預測,未來網路音樂市場發展將呈現以下趨勢:網路音樂將形成多終端融合,多場景多屏模式;粉絲經濟將成為網路音樂的重要贏利點;行業版權的競爭將推動音樂內容逐漸正版化和豐富化;網路音樂憑藉著海量使用者和高活躍度,較長一段時期仍將是重要的使用者匯入渠道。

以下為《2014年中國網路音樂市場年度發展報告》報告全文:

網路音樂在我國的文化生活中佔據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龐大的使用者規模和使用率都說明了網路音樂是群眾文化消費的剛性需求;傳統音樂企業和網際網路企業仍舊爭相進入這一領域,資本市場也相當活躍,行業中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擁有競爭優勢的代表性企業,它們不斷探索,積極推動行業的發展,同時,網路音樂作為使用者匯入渠道價值不斷提升。

一、使用者狀況

2014年網路音樂在我國網民中仍然擁有最多的使用者,使用者規模由2013年底的4.53億人增長至4.78億人,增長率為5.5%,高於我國同期總體網民規模的增長率2.3%。網路音樂使用者佔網民總數的比例達73.7%。

網路音樂使用者一直呈現出男多女少的性別分佈比例,但是差距正逐步縮小,使用者主要集中在低收入和無收入的在校中學生和大學生中,這些使用者喜歡的音樂型別較為廣泛、付費率低,且他們獲取音樂產品的途徑較豐富。

我國網路音樂使用者中來自鄉鎮農村及其他偏遠地區的使用者佔14.3%,來自各地縣級市的使用者佔30.8%,來自北上廣深以外的其他省會城市、直轄市的使用者佔31.9%,來自北上廣深四個特大城市的使用者佔23.0%。

二、經營主體

截至2014年底,取得網路音樂經營資質的企業總數為1034家,其中2014年新增企業有339家,增長率為49%。新增的網路音樂經營企業仍主要來自北京、廣東、上海、四川等網路音樂經營企業較為集中的傳統地區。

0wx_fmtpng1

圖1 2010-2014年獲得網路音樂相關業務經營資質的企業比較表

三、營業收入

2014年中國網路音樂市場呈現線上增,無線降的特點,總體規模達到75.5億元人民幣,較2013年的74.1億元人民幣,增長了1.9%,增速下滑。其中無線音樂市場規模為24.3億元,較2013年減少20.4%;線上音樂市場規模為51.2億元,較2013年增長了17.4%。除了線上演藝已經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外,網路音樂音視訊播放業務在商業模式方面依然沒有獲得突破,曾經抱以期望的高品質音源付費下載服務(或稱VIP會員服務)並沒有收到市場的熱烈回應,使用者付費率低使其難以成為核心商業模式。

0wx_fmtpng1

圖2 2007-2014年中國線上音樂市場規模

伴隨著Wi-Fi覆蓋提升、3G網路成熟和4G網路展開以及智慧移動裝置的普及,2014年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保持著持續穩定的增長趨勢,已接近6億,使用者規模的增長帶動了移動端音樂播放類應用規模的擴大。

0wx_fmtpng1

圖3 2007-2014年中國無線音樂市場規模

四、行業投融資

2014年的網路音樂市場獲得了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音樂APP、音樂電臺、線上演藝(秀場)、音樂眾籌等模式都吸引了一定數額的投資,網路音樂的概念以其應用創新、使用者規模規模大等特點,依然備受資本市場的青睞。

0wx_fmtpng1

圖4 52014年中國網路音樂市場融資狀況

五、2014年網路音樂市場管理工作

文化部作為網路音樂的主管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的要求,堅持放管結合,進一步轉變工作思路和管理方式,著力激發網路音樂企業活力,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推動網路音樂行業健康發展。

一是加強制度建設。文化部2013年8月釋出了《網路文化經營單位內容自審管理辦法》(以下稱《辦法》)。《辦法》放權網路文化企業在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進行內容自主稽核。文化市場司組織專家編寫了《網路文化管理培訓教材》,指導制定《網路音樂內容稽核工作指引》,建立培訓師資庫和題庫,為各地網路文化經營單位內容自審工作及管理培訓工作提供服務。在此政策的推動下,各地在2014年也舉辦了網路文化經營單位自審人員的培訓,網路音樂經營企業的自審制度和自審機制逐步形成,網路音樂內容自審工作得到了大力推動。

二是加強事中事後監管。2014年通過管理方式方法的調整,管理部門在網路音樂的審查、釋出環節更多地充當服務性角色,將工作重心逐步由事前審批向事中檢查指導和事後監管執法轉變。通過強化網路音樂經營企業主體責任,加強市場監管力度等管理舉措,網路音樂整體環境逐漸好轉。

三是指導和充分發揮網路音樂行業發展聯盟作為行業自律組織的功能,真實反映網路音樂經營企業需求,督促網路音樂企業合規、合法經營,自覺抵制違法違規經營活動,淨化網路音樂市場環境。

六、2015年網路音樂市場管理思路

2015年,為進一步規範網路音樂市場秩序,促進網路音樂行業健康發展,文化部將重點在完善政策法規、推進自審制度和誠信制度建設、行業自律、執法監督等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完善現行管理政策,研究修訂《網際網路文化管理暫行規定》;出臺進一步改進和加強網路音樂內容管理工作的政策檔案,改進網路音樂內容管理方式。

二是繼續推動網路音樂內容自審制度建設。深入貫徹實施《網路文化經營單位內容自審管理辦法》,推動企業自審制度建設,加強企業自審人員培訓,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和自律意識。

三是推進網路音樂市場誠信制度建設。在加強網路音樂內容自審制度建設的同時,建立網路音樂市場信用管理制度,建立違法違規網路音樂產品和市場主體黑名單,強化信用監管。

四是完善技術手段,強化執法監督。加快文化市場技術監管與服務平臺建設,推進網路文化市場的統一、高效管理。繼續完善網路文化市場執法協作機制。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對違法違規經營開展專項查處和整治行動。

五是發揮行業中介組織的作用,加強行業引導,支援相關行業協會開展工作,加強行業自律。

七、2015年網路音樂市場發展趨勢

展望2015年中國網路音樂市場發展,主要呈現出如下趨勢:

1.多終端融合,構建多場景多屏模式

隨著行動網路的發展和智慧終端的普及,PC端的流量開始向移動端分散,後者也成為近幾年來網路文化企業重點搶佔高地。但移動端和PC端並不是互為替代的關係,使用者消費音樂的方式正在向多場景多屏轉移,使用者能夠利用電視屏、手機屏、PAD屏、PC屏訪問同樣的內容。多屏帶來的便捷性,使使用者擺脫了在收聽音樂時間、地點上的限制,逐步分化了使用者的使用習慣,打造情景融合的使用場景,這將使音樂消費使用者從年輕人群向各年齡人群滲透。

2、版權的競爭將逐漸推動音樂內容正版化和豐富化

音樂版權的競爭一方面使得行業更加規範化,維權思路更加清晰,另一方面網路音樂企業音樂版權成本上升,網際網路音樂服務的提供商開始逐漸向上遊方向發展,開始介入到版權的直接採購和交易中,將來也會涉及到音樂創作和內容生產,推動音樂內容的豐富化。

3、粉絲經濟仍是網路音樂的重要贏利點

在網路音樂收費模式未成熟的情況下,網路音樂的粉絲經濟的特點日益突出,尤其是線上演藝和線上直播領域。草根歌手在實時演藝過程中積累了大量忠實粉絲,線上演藝平臺也融合了SNS社互動動元素,使用者與表演的距離變得更加貼近,也更有參與感。粉絲通常會通過購買鮮花等虛擬禮物來表達對主播的喜愛,在節日和歌手生日等特定時期禮物的消費尤為活躍,道具、會員消費成為與服務契合度較高的商業模式。

4.網路音樂仍然是重要的使用者匯入渠道

從行業資料來看,雖然近年來網路音樂的發展步履蹣跚,但是,一方面,網路音樂在我國的文化生活中仍佔據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居高不下的使用者規模和使用率都說明了網路音樂是群眾文化消費的剛性需求;另一方面,傳統音樂企業和網際網路企業仍舊爭相進入這一領域,主要細分行業的競爭格局基本穩定;資本市場也相當活躍,行業中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擁有競爭優勢的代表性企業。一些知名的動漫和網遊往往都伴隨著廣為流傳的音樂歌曲,在內容上,這些音樂對於主要情節或是情境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渲染推動作用。在宣傳上,製作良好的音樂能夠帶來巨大的推廣效應,而隨後絡繹不絕的同人翻唱,也經常成為粉絲關注的熱點。

摘自: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