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夢想, 而每個人的前途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網際網路+”使我國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快速融合,“移動網際網路+”讓“中國夢”人人觸手可及,為中國經濟帶來了難得的“換道超車”機會,幫助中國從“人口大國”、“製造大國”快速轉型成為“網路強國”、“創新大國”。資訊經濟下,網際網路、雲端計算、大資料、智慧手機、電子商務、物流網路讓遙不可及的“創業”夢變成現實,併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中國夢”迎來“眾享”、“眾智”、“眾創”的三眾時代。
本報告從最受大眾歡迎、切實可行的網際網路“雙創”生態圈切入,分析創業公司情況、投融資環境、創業生態環境、使用者市場、未來發展五大方面的變化趨勢,用較為全面的市場孵化資料構建“創業燈塔”,為“中國創客”點亮蹣跚的前行之路。
一、 中國矽谷:六大“雙創”沃土
圖1 新創公司數量及全國重點城市分佈 來源 36Kr 2005-2014
自2010年起,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中國地區創業產業急速升溫。2014年新創公司數量達到新高,約有3200多家創業公司誕生,創業公司發展態勢與中國智慧手機保有量趨勢基本同步。
圖2 中國智慧手機保有量 來源:艾瑞諮詢
圖3 創業公司全國重點城市分佈 來源:36Kr 2005-2014
目前移動網際網路相關創業主要集中於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廣州和成都,六大“雙創”城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孵化的創業公司總量全國佔比81%,而北京創業公司在絕對數量上遠超其他城市,佔全國超過三分之一。
長三角地區的創業熱度都比較高,以上海和杭州為中心,其他如南京和蘇州等地也在興起創業熱潮,“中國矽谷”快速創新的整體實力不可小覷。
圖4 熱門“雙創”城市創業產業特色 來源:36Kr 2010-2014
“文化之都“北京擁有良好的媒體和教育氛圍,文體娛樂和教育行業在本地發展較好;“金融之都”上海地區遊戲和金融領域優勢突出;“硬體矽谷”深圳打造了最好的硬體創新氛圍;“電商天堂”杭州長期成為電商創業孵化沃土;“生活城市”廣州產生更多遊戲/文娛/社交類創業公司;“天府之國”成都孕育遊戲動漫和消費生活領域創新。六大“雙創”地區以各自的產業特色、大眾喜好匯聚了各具風格的創業者。
二、 創業風口:產業網際網路PK消費網際網路
1) 創業領域:C端略勝一籌
圖5 創業公司整體行業分佈 來源:36Kr 2005-2014(外環)
電子商務和企業服務是整體上目前創業公司最為集中的兩個熱點領域。其中電子商務作為網際網路創業的天然起步領域,歷年來一直穩居第一,持續發酵。企業服務作為創業的第二大領域,在2013年新創公司數量達到高點,B端的“產業網際網路”成為C端的“消費網際網路”後的創新方向。
圖6 各行業歷年發展趨勢 來源:36Kr 2010-2014
2014年是創業行業格局大變革的一年,企業服務、遊戲動漫等傳統創業熱門領域增速放緩,創業產業競爭逐步開闢新的戰場,金融、消費生活、社交網路和汽車交通等行業在這一年爆發,創下新高,“網際網路+”風口初現。與此同時,硬體、教育、旅遊、醫療和房產家居行業的創業公司數量與2013年基本持平,在傳統政策和產業佈局中摸索可行的創新模式蓄勢待發。2014年創業公司數量最“多”的TOP3細分領域依次是貸款、理財、興趣社群,創業公司數量增長最“快”的TOP3細分領域依次是校園社交、汽車金融、大學教育。
2) 使用者地域差異:一二線偏實用,三四線更娛樂
圖7 垂直領域使用者地域分佈 來源:友盟
不同經濟水平的城市,移動網際網路爭相發展,而使用者的使用情況有所區別,這是全國範圍內移動網際網路發展有先有後、不同地區生活方式有所差別的原因造成的。
從使用者的地域分佈可以看出,一二線城市使用者最多的類別是旅遊、導航、商務辦公、金融理財和教育學習。這些使用者更期待移動網際網路滿足他們實際的生活、工作、教育等垂直領域的需求。
而三線及以下城市,使用者較多的應用以桌布、系統工具、影片、音樂、遊戲、娛樂、拍攝美化等應用為主,使用者傾向於用APP滿足自己的休閒娛樂需求,以及更好的管理自己的裝置。未來隨著城市生活的發展和資本市場對使用者習慣的培養,一二線以外的城市也會有更多生活、工作和教育等的需求逐漸被移動網際網路滿足。
3) 投資熱點轉移:B端關注度上升
企業服務和電子商務的投資關注度最高,其中企業服務在增長上已超過電商。金融、消費生活等行業逐漸成為新的資本關注領域;房產、醫療、汽車等正在興起,在今明兩年值得重點關注;遊戲領域投資降溫明顯。
圖8 頂級投資機構投資熱點轉換 來源:36Kr 2010-2015.4
圖9 投資專案行業分佈 來源:36Kr 2010-2014
三、 一大波“獨角獸”正在來襲
圖10 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未上市公司(截至2014年) 來源:36Kr 2014
最近15年的不完全統計,未上市公司的“10億美金俱樂部”成員分佈與上市公司分佈情況比較接近,60%的未上市高估值(又名“獨角獸”)公司聚集在北京,而上海、廣東、浙江、江蘇包攬其他席位。整體上,北京、華東、華南具有良好的移動網際網路“雙創”孵化環境和大眾創客化基礎。 從細分市場來看,高估值的電子商務創業公司數量最多,其次是大眾高頻需求的泛生活領域,這與每個行業“網際網路+”的時間先後、產業規模、政策環境有關。隨著全國各地創客孵化器的大量湧現,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城市、地區加入“高估值創客俱樂部”。
四、 創業公司成長史:A輪不難,2年是“分水嶺”
圖11 投資專案輪次分佈 來源:36Kr 2010-2014
國內創業產業現處於起步階段,天使輪和A輪投資佔絕大部分。社會網際網路化加速,優質早期創業專案越來越多,創業者在種子輪到A輪生存率較高,其後每一輪融資發展都面臨“進化”考驗,但產品失利並不意味創業團隊出局,較多成功創業者都是從原有失敗產品的基礎上轉型、創新、重生。
圖12 App生命週期 來源:友盟
APP正在出現明顯的“低齡化”趨勢。時隔半年,在活躍的APP中,上線時間在半年內的APP比例從33%上升為38%,上線時間在1-2年的APP比例從33%下降為23%。這表明,大量新APP正在進入市場,迭代更快,競爭加劇,創新型應用有更多的機會。
另一方面,2年至4年期APP比例從14.71%增至16.85%,說明2年是道坎,持續發展超過2年的應用將獲得更好的生存空間和勝出機率。
五、 人人都想做“天使”:資本前置,創業溯源
圖13 頂級投資機構投資輪次分佈 來源:36Kr 2010-2015.4
近年來,創業投資逐漸呈現資本前移,天使輪及Pre-A輪投資專案比例增多,各大投資方和新晉資本紛紛搶佔早期先機。一方面投資早期的資金規模較小,企業成長空間大;另一方面隨著網際網路加速進化,創業公司成長週期縮短,成熟期更早到來,投資週期隨之縮短。 資本前移為創業者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同時,伴隨創業投融資服務和眾籌等金融平臺的興起,社會資本進一步解放,創業者的資金問題得到大大緩解。
六、 “北京熱”:運營創業生態環境
圖14 投資機構與投資事件分佈 來源:36Kr 2014
圖15 上市公司與高估值未上市公司分佈 來源:36Kr 2014
圖16 創業公司全國重點城市分佈 來源:36Kr 2005-2014
如上圖所示,北京地區的創業集中度和投資活躍性遠超其他地區。對於創業者來說,選擇合適的創業場所至關重要。一個完善健全的創業生態環境能夠大大降低初創企業的試錯成本,加快企業發展速度,提高創業成功率。高校、創業服務機構、投資機構、成熟網際網路企業、配套政策、技術與商業人才、創業文化和新媒體等等,都是創業生態環境的有機物種。
我國現有的國家級創業園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主要密集於北京、江蘇、山東、廣東和浙江等東部沿海地區,並向內陸城市演進。這些創業園區依託於國家政策優勢,集聚了人才、技術、資本和市場等各種資源,成為國家技術創新的重要載體,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起著關鍵的支撐作用。通用型產業園已經過多,根據各地經濟資源、配套環境設立不同創新特色與產業分工的產業園、創業園是未來發展之道。
創業公司的發展與其周邊的創業配套資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以中國創業產業最前端陣地——北京為例,創業公司最集中的海淀區和朝陽區都同時聚集了眾多創業服務機構、投資機構、知名網際網路公司以及高校人才資源。初期由高校提供人才,孕育出第一批網際網路公司,逐步長大成為上市公司、“獨角獸”公司,這些大中型網際網路企業產生更多的人才需求,聚集更多更優的業內專家,並且產生人才流動,專業人才產生“溢位效應”為同地區的網際網路創業圈帶來核心驅動力,啟用更多創新產品、創業專案,“人才+孵化器”的“軟+硬”模式良性運轉起來,進而吸引更多風險投資注入,形成下一輪“人才黑洞”的吸引迭代。
圖17 北京創業公司行政區域分佈 來源:36Kr 2011-2014
圖18 北京海淀區創業生態環境概覽
圖19 北京朝陽區創業生態環境概覽 來源:36Kr
七、 多終端生活:誰在佔用使用者時間?
圖20 智慧終端使用行為時間分佈 來源:友盟
當下智慧裝置的多元化,使得使用者的使用場景越來越碎片化。與三年前僅手機、平板爭搶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時間不同,目前越來越多的移動裝置和智慧硬體出現在使用者手中,使用者的時間和注意力被不同場景分散,多數智慧裝置在晚間達到使用峰值(晚間17點至22點),手機在非工作時間、工作間隙使用較頻繁(中午11:30,下午16點,晚上20點),手環在非睡眠時間早上(7點查睡眠)、晚間(22點查閱、分享運動量)使用較高,盒子峰值在家庭晚餐時間段(晚上19點前後),智慧秤在早上、晚上同樣有兩個測量體重的高峰(早上7-8點,晚上22點),所以不同種類的智慧終端以更符合人類生活規律的場景化功能使用分流使用者的注意力和時間。
八、 移動創新趨勢
圖21 移動創新趨勢 來源:阿里研究院
“平臺+”模式是草根創業者以小博大的創業“槓桿”,讓移動創業者藉助開放平臺的技術能力,快速構建自己的APP應用,專注儘可能少的核心業務,形成敏捷開發、唯快不破的創新優勢,在細分市場聚焦創新、快速迭代、領先對手,成熟的網際網路開放平臺讓創新創業的“中國夢”人人可及。
創業本質上是創新商業,沒有商業就無法生存,傳統電商逐步內化為網際網路創業創新基礎設施,將商業閉環的能力賦予每一個移動端產品,“端電商”商業模式幫助創業者在所有網際網路應用中內建海量電商市場、實現“一站式“服務體驗、突破生存挑戰、實現商業盈利,例如阿里百川生態圈中的移動創新APP都巧妙內建了大淘寶的選品、交易、支付、物流等電商全套能力。
“資料鏈”動態連線“端電商”、“開放平臺”,創業團隊在業務運營中用資料替代人共,採用大資料演算法智慧推薦、實時匹配個性化供需服務,構成“資料-智慧-服務”的服務型電商體系,從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PGC(Professor Generated Content)轉向DGC(Data Generated Content)、DGS(Data Generated Service),不僅實現C2B(Consumer to Business)、C2S(Consumer to Service)。 以上三大驅動力正在共同打造未來的移動網際網路“雙創生態圈”(創業、創新)。
九、 移動創業展望
圖22 移動創業展望 來源:阿里研究院
我國曆史上六次創業浪潮具有鮮明的特色,2015年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指引的創業大軍是建國以來最大一次創業浪潮,這次以雲端計算、大資料、移動網際網路為核心的創業顯現出“小微化”、“生態化”、“去中心”、“低門檻”、“敏捷創新”的諸多特點。
創業企業面臨的挑戰按影響程度依次是人才缺乏、資金困難、市場開拓困難、同類產品太多/競爭激烈、人力/房租等各種成本連年上漲,各級政府部門有針對性地將工作重點放到就業創業的政策生態體系建設上,以網際網路思維思考和解決創業幫扶問題,正在逐步完善配套政策。各地政府、產業園區應逐步加強網際網路創業生態中人力資本、金融資本、基礎設施、商業環境四個維度建設,政府、產業園區、網際網路開放平臺一體化聯營,共同向小微企業開放各種科技資源、金融資本、配套環境、傳統行業升級的創業就業機會。
為打造中國網際網路創業創新的繁榮生態,建議全國各地以適當的配套政策為指引:
1、 扶持網際網路經濟做大做強,才能容納更大就業空間。
2、 簡政放權,扶持小微企業。
3、 大力提升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標準,取消小微企業稅務登記,研究制定電子商務稅收優惠政策。
4、 高校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人才培育體系的再造。
5、 將工作重點放到就業創業的政策生態體系建設上,以網際網路思維看待和思考問題,逐步完善配套政策。
一個嶄新的資料驅動的創新時代、一個屬於中國的黃金創業年代,已經來到你我身邊。人類未知遠遠大於已知,我們都身在網際網路創業風口之中,讓每個中國人都成為參與者、發現者、創造者!
完整版報告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