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8.2

199IT資料中心微信賬戶:i199IT

全球移動醫療市場持續升溫,各大企業和投資機構紛紛開始佈局。美國在移動醫療方面無疑扮演了領頭羊的角色,這為中國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模板,未來隨著相關服務和政策的成熟,中國的移動醫療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產業鏈中的移動運營商、醫療裝置製造商、內容與應用提供商及醫療保健服務提供商等各環節均將受益。

本文為老虎財經作者、 Medicool醫庫軟體科技有限公司CEO讀美國智庫研報的綜述,重點介紹了中美移動醫療的市場規模、發展環境、現狀、以及發展趨勢等。

值得指出的是,該報告中不少案例都較老,很多資料也是來自網際網路,或者來自一些諮詢公司的研報,一手的調研資料並不太多,有些並沒有把握中國移動醫療市場的真實脈搏。而且報告中不少內容是以美國人的視角來寫的,美國研究員有時低估了我國移動醫療生態的進展,筆者雖然有一些不同意見,但儘量遵循了原文意思。因此,文中觀點主要來自原作者。

以下是報告的摘要部分:

一、全球和中國的移動市場

從中美兩國提煉的資料以及全球趨勢來看,我們可以觀察到移動醫療最近的發展狀態以及新機遇的到來。

自2008年以來移動使用者數量急速增長,且在未來長時間內將保持增長趨勢。根據GSMA釋出的2013年移動經濟報告,移動使用者數量從2008年的23億增長到2013年的34億並且有望在2017年超越39億(見圖1)。

圖1:全球移動使用者數量

如果以移動裝置的數量來計算,這一數字將更加驚人,因為許多人不止有一部行動電話、手機或者平板電腦。根據思科視覺網路指數預測,全球行動通訊資料流量在2012至2017年之間將會增長超過十倍分析人士同樣預測中國和美國的行動通訊資料流量會有大幅度增長。

行動網路對於全球經濟起到了巨大作用,對於消費的增長貢獻尤其明顯,其遠超預期的發展成果使得產業效益得以提升。根據OECD從1998到2010年以來針對已開發國家的資料顯示,網路普及率每提高10%將帶動0.035%的經濟增長。

在中國城鎮中,行動網路的影響甚至高於普通網路。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在2013年6月所做的研究來看,中國鄉鎮78.9%的網路使用者都依靠移動手機訪問網路,這遠遠高於使用臺式電腦(58.8%)和膝上型電腦(32.4%)訪問網路的比例。就2013年6月而言,中國27.9%的網路使用者(1.65億人)生活在鄉鎮。這些資料也預示著,對於通過網路來提供廣泛的服務而言,仍然存在巨大的機遇。

二、中國和美國面臨的醫療環境

(1)醫療成本持續升高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美國,醫療費用都飛速增長。中國2011年的醫療費用佔了GDP的5.15%。中國在2006年到2011年之間每年的醫療開銷,該項支出從2006年的0.98萬億人民幣(摺合0.16萬億美元)增長到2011年的2.4萬億人民幣(摺合0.396萬億美元)(見圖2)。

圖2:中國年均醫療開銷,2006-2011

在美國,2013年的醫療服務總支出約2.9萬億美元,並且有望到2021年時提高至4.8萬億美元左右(見圖3)。醫療服務支出佔GDP總量的比例有望從2006年的16.2%提升到2021年的19.6%。

圖3:美國年均醫療服務支出,2006-2011

(2)人口老齡化

中國和美國同時都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對於中國,現有人口的8%在65歲以上(見圖4)。對於美國,3.1億人口中有4千萬人(合12.9%)的年齡在65歲以上。由於嬰兒潮一代人的退休,美國的這一比例預計將提升至20%。

圖4:中國的人口比例,1982–2010

(3)承受能力的挑戰

儘管科技在醫療行業正在發展,但是很多人仍無法承受個人醫療的花費。醫療支出施加於中國公民的壓力很大(見圖5)。最近看來,個人承擔的醫療支出比例從35%到50%不等。

圖5:中國的醫療開銷,2006-2010

美國的醫療支出佔家庭收入的比例預計也將日益增加。美國學者預測,到2037年,平均醫療支出將超過家庭收入的中位數。

(4)醫療服務差異明顯

美國醫療保險貧富差距明顯。相比於中產階級或者富人,低收入美國人接受醫療服務的機會普遍少於前者。95%左右的高收入美國人購買了醫療保險,而低收入人群則只有70%(見圖6)。

圖6:美國不同收入水平人群醫療保險比例的差異,2006-2010

中國在2009年到2011年之間,醫療保險的覆蓋面增加。政府的干預保障了醫療服務的獲得率,尤其對鄉鎮地區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中國擁有醫療保險的的人口比例從2009年的85%迅速增長到了2011年的95%。中國政府通過新農合醫療體系提高對鄉鎮居民的醫療保障範圍。

(5)慢性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挑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訊息,醫生每年診斷慢性疾病患者2.6億,85%的患者死亡,這些疾病中佔大多數的有:癌症(27.79%)腦血管疾病(20.22%)心臟疾病(21.3%)(見表1)。

表1:中國慢性病發病率

慢性疾病也是美國的一大難題,慢性疾病佔醫療總費用的75%,11.3%的美國人患有心臟疾病,6.4%患冠狀動脈心臟病,3.2%患有中風2.6%有心臟發作,8%患癌,21.9%患關節炎,8.6%患有糖尿病。

表2:美國慢性病發病率

(6)慢性疾病消耗著人力和財力

慢性疾病治療費用昂貴。慢性疾病治療佔70%的醫療保健花費。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從2006年到2015年,中國人將為心臟疾病,中風,糖尿病花費39100億人民幣(5580億美元)。慢性疾病高昂費用將持續增加,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組織計生委估計在2012年,醫療保健費共花費28910億人民幣,比2011年增加了4568.5億人民幣。儘管有大量的醫療費用,但中國人的慢性病治療並無明顯改善。未來慢性疾病將消耗更多的資源。

在美國,某些慢性治療比其他的治療更昂貴,一般情況下,癌症和心臟病治療費用在逐步增加,而哮喘,糖尿病,骨關節炎的治療費用則相對穩定。

(7)心血管疾病

兩個國家最大的健康挑戰之一是心腦血管疾病。據中國衛生部資訊,1000萬人中大約有132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研究衛生部防治研究中心研究表明,中國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將迅猛增長,中國的心血管病人的數量將以0.5倍的速度增長,或者未來20年內數量將達到2130萬(見圖7)。心血管疾病為患者帶來巨大的家庭負擔。根據2010年的中國資料統計,急性心肌梗塞耗資42.87億人民幣(7.02億美元),顱內出血耗資123.5億人民幣(20.1億美元)腦梗塞花費227.5億人民幣(37.1億美元)。

圖7:中國心血管疾病人數(千),1980-2010

在美國,過去十年,心臟疾病治療的成本大幅度上漲,從2000年到2010年的費用中,我們看到,心臟疾病住院患者的治療費用從13,433美元上升至20,831美元,緊急室就診,處方藥和醫院門診治療費用都有類似的成本上漲。

三、移動與醫療的結合發展

行動通訊技術可以通過更好得接入以及醫療服務的推送來促進移動醫療的發展。移動裝置為醫療承載能力的提高以及醫療服務相關補貼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性。同時向病人和醫生髮送吃藥提醒和診斷資訊,手機為此提供了合適的途徑。最終,移動醫療協議能夠促進健康資料的收集和分析進而推動整個醫療體系的發展。

移動健康活動已經在世界各地普及,由世界衛生組織從事的全球調查發現多達114個國家已經積極的建立了移動醫療體系,最常見的是建立健康呼叫中心應對患者的諮詢(38%),見圖8,其次是設定短訊服務設定預約提醒(25%),使用遠端醫療(18%),訪問病人記錄(18%),測量治療狀態(17%)提高健康意識(10%),監控患者(8%),醫生診療支援(6%)。

圖8. 報導的建立了移動醫療體系的國家

在iiMedia調查報告中,中國移動醫療應用市場正在迅速增長,他們估計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是18.6億人民幣,比去年增長17.7%。他們還預測中國移動醫療市場在2017年底將超過100億人民幣。

(1)國內可穿戴裝置和遠端監控

iiMedia同時還預見到中國的可穿戴式醫療器械市場的快速增長。資料顯示,2012年可穿戴式醫療裝置市場在中國將達到4.2億人民幣,到2017年將超過50億人民幣(見圖9)。遠端監控裝置快速發展的移動醫療產業的一部分。據報導,中國醫療監控服務市場規模在2017年將達到12億美元,有超過90%的收入將來自於慢性疾病的解決方案。

圖9. 中國的可穿戴移動醫療裝置的市場規模

監控服務將主導全球移動醫療市場。到2017年,檢測服務將達到150億美元(見圖10)。

圖10. 2017年通過業務分類的全球移動醫療市場機遇

(2)中國遠端診斷和遠端治療

接下來的兩個最大的子行業分別是診斷和治療。

一個正在增長的領域是視訊會議。諸如Facetime,Skype之類的視訊聊天軟體為遠端醫療者服務不便提供了一個簡單快捷的解決方案。視訊會議系統可以幫助那些生活在欠發達或醫療服務不完善地區的人們獲得低成本、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這種方案可以克服城鄉之間的地理差距,為可能缺乏醫生或醫療設施的地區帶來高質量的醫療。中國的視訊會議系統市場逐年遞增。在2010年,視訊會議的市場規模為66.3億元人民幣,而與上一年相比,增長了28.24%。

(3)美國移動醫療使用率

美國的移動醫療使用率正在快速增長。PewInternet和American Life Project進行的一項全國性調查發現,2012年31%的受訪者通過手機網路查詢健康或醫療資訊。該調查還發現,越來越多的人使用應用程式時時跟蹤或管理自己的健康資訊,這一調查發現該資料從2010年的17%增加到2012年的37%。

(4)美國對移動健康管理的接受程度

在2013年由Ruder Finn提供的有關移動醫療報告顯示,16%使用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使用者定期或至少每週一次訪問醫療或健康生活應用程式。65%在18-24歲的人和52%在25-34歲的人表示,在未來六個月內他們 “可能”或“很有可能”使用移動醫療程式。如果應用程式內包括卡路里計算器,有44%的受訪者表示願意嘗試;如果是健康飲食程式,則有37%的受訪者表示很有興趣。

(5)美國醫生視訊治療的使用情況

視訊聊天為醫療服務者們提供了一種非正式診斷的方法。但美國醫生使用視訊聊天的人數不多,因為目前的美國報銷規則下很難讓醫生們獲得報酬。根據醫療保險的規定,醫生們無法收到提供視訊諮詢的報酬,除非受益人生活在一個醫療行業緊缺的領域,而且諮詢要能夠提供實時語音和視訊的環境。曼哈頓研究調查機構發現,在2041名擁有執照的醫生中,只有7%的人使用視訊軟體與患者溝通。

(6)移動醫療的未來

移動醫療部門預計在未來會快速發展。通過Vishwanath,Siddharth,PwC等機構的分析顯示,到2017年移動醫療收入預計在全球範圍內可達到230億美元。其分析是基於當前健康保障市場的缺口,以及基於現有規劃的推斷。預計移動醫療在美國和中國的收入將分別達到59億美元和25億美元。

移動醫療應用市場有很大的增長潛力。在中國有大約2000個關於移動醫療的應用程式。Cube實驗室研究發現,預計到2015年,30%的智慧手機使用者將使用健康保障應用程式。移動應用程式通過移動終端裝置為使用者提供健康服務,這將縮短健康保障提供者與使用者之間的距離。該應用不僅將為使用者節約時間,也讓醫生更有效率的為患者服務。同時Cube實驗室又一研究發現,移動應用程式可以每天為醫療工作者節約39分鐘。

四、移動醫療應用案例

1、中國移動醫療案例

中國與高通的社群衛生協會合作,由生活關愛網運作的無線心臟醫療專案。該專案旨在為生活在偏遠地區的人們提供可靠的醫療監護。

無線心臟醫療專案配置了擁有3G功能的心血管疾病篩查和監測系統,通過生活關愛網的發展,為資源匱乏的山東省、安徽省、四川省及重慶市建立社群醫療診所。帶有3G功能的系統包括具有內建心電圖(ECG)感測器的智慧手機;基於網路的電子病歷軟體;並且在診所內建立網路工作站。每個工作站包括一個與網際網路連線的計算機終端,醫護人員就能夠即時檢視患者的包括心電圖資料在內的電子醫療記錄。智慧手機通過中國電信的3G網路自動傳送患者的醫療資料,為了快速分析其資料,提供給位於北京生活服務網路呼叫中心的心臟專科。醫生們通過簡訊或電話提供及時的反饋給患者和診所工作人員。該裝置擁有超過60名醫生,記錄和分析心電圖資料,為使用者提供及時的反饋資訊。

2、美國移動醫療案例

美國試點專案發生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Flagstaff醫療中心(FMC)關於心臟衰竭管理的試點專案已經獲得了成功。該專案使用遠端監控裝置來治療正接受充血性心臟病衰竭的患者。

Rita Yazzi主要照顧患有充血性心臟衰竭的父親。他們住在沒有電和水的地區,而且離最近的醫院有兩個小時的路程。自從她加入“關愛無障礙”計劃,她說“我爸爸真的很喜歡這個專案,他的身體也有了好的轉變。以前他一個月要進出醫院兩次,但是現在都過了兩個月了,他都不用去醫院檢查,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結果。”

醫療中心跟蹤再住院的患者,醫療利用,急診室,為參加這項計劃的50名患者節約了成本,結果發現,相較於六個月前入院的患者,後六個月住院的人數更少(1.82vs.3.26)住院天數也更少(5.13vs.13.98)。結果,每位患者住院費用平均花費92317美元,前六個月住院的患者(136020美元)比後六個月住院的花費少(43703美元)。

Gigi Sorenson是負責該專案的註冊護士。她注意到專案成果的滿意度很高。遠端監控方案幫助醫護人員“不求回報的給予密切臨床護理”,並與患者建立更好的醫療關係。醫生與患者都表示,他們對該專案非常滿意。

五、移動醫療事業的建設和發展

我們建議政府可以通過以下四種方式加快移動醫療事業的建設和發展。

第一,行動通訊裝置的發展通過縮小由地域限制和收入差異而導致的差異化,來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政府應當積極鼓勵功能機、智慧手機以及平板電腦在醫療服務方面的應用。

第二,這些裝置通過減少錯誤、簡化報銷程式來提高管理效率。對於通過遠端可視裝置以及其他移動裝置來提供諮詢、診斷以及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政府機構應當給與補貼。

第三,通過移動裝置,可以將診斷資訊以及吃藥提醒同時推送給患者和醫生,這為患者提供了一種良好的診療體驗。通過簡訊或者手機來提醒病人醫囑建議用藥時間以及用藥量可以提高病人的護理質量。此外,對於那些需要應對長期頑疾或者慢性病的醫療單位或者病人,智慧手機之類的裝置同樣能夠使用特殊定製應用程式。

最後,移動醫療能夠幫助相關機構更好得對健康資料進行收集和分析。其中,最大困難是搞清楚哪些資料是有用的,哪些資料是干擾性的。進行醫療資料分析能夠為政府機構制定更好的決策提供幫助。

原文:

mHEALTH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原文作者:

工業和資訊化部電信研究院:Yu Xiaohui, Han Han, Du Jiadong, Wei Liurong, Li Cheng, Zhang Xueli, Li Haihua,Huang Ying, Sun Ke, Li Na

布魯金斯學會科技創新中心:Darrell West, Joshua Bleiberg

摘自: 老虎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