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手錶、虛擬現實裝置和Android L等新型軟硬體是目前大家關注的熱點,但不能忽視的是,智慧手機硬體也到了每一年的更迭期。手機制造商們一直試圖通過新的設計、材質及功能來增加產品吸引 力,但在2014年底至2015年,旗艦手機很可能迴歸傳統,通過處理器、電池壽命等基本硬體來展開新一輪的競爭。

2015年智慧手機硬體將向哪些方向發展?

Snapdragon 808及810:64位架構、4K視訊及更快的速度

2015年智慧手機硬體將向哪些方向發展?

截止到目前,高通在2014年的表現並不令人驚喜,Snapdragon 801、805處理器相比此前的800更多是提升處理效能,底層架構方面的進步甚少。幸運的是,未來的Snapdragon 808、810,將採用新的Cortex-A50核心及ARMv8架構,簡單地說就是64位架構,將於年底推出,預計大量的旗艦手機都會開始使用下一代的高通處理器。

其中,Snapdragon 808將於擁有6個核心,包括雙核Cortex-A57及四個低功率Cortex-A53,能夠更好地分配資源;而顯示卡部分也會採用Adreno 418,效能略遜色於Snapdragon 805的Adreno 420。定位更加高階的Snapdragon 810則是8核處理器,包括四個Cortex-A57核心及四個Cortex-A53,以及更強大的Adreno 430顯示卡,製程也將突破高通多年來的限制,提升至20nm,效能及功耗更為出色。

2015年智慧手機硬體將向哪些方向發展?

高通不僅僅提供高效能處理器,同時還整合了Soc,提供廣泛的調變解調器及數字訊號處理解決方案。Snapdragon 808和810都將整合新的CAT 6 LTE-A晶片,理論資料峰值達到了300MBPs,相比此前提升了一倍。另外,高通還計劃在Snapdragon 810上整合高速千兆無線短距無線技術,也就是WiGig,實現更高的區域網傳輸速度。

2015年智慧手機硬體將向哪些方向發展?

不能忽視的還有新型處理器帶來的更高解析度視訊支援,包括使用H.264格式拍攝4K視訊,當然也能夠支援播放。攝像頭方面,最大支援5500萬畫素、14 Bit雙影像訊號,相比801處理器的2100萬畫素限制是一個巨大的突破。

顯然,Snapdragon 808和810不僅會讓手機廠商們製造出效能更強勁的智慧手機,手機的傳輸速度、拍照解析度都將大幅提升,相信廠商們也會在強勁的效能下,開發出更多新型功能,令人十分期待。

更好的電池壽命?

2015年智慧手機硬體將向哪些方向發展?

雖然豪華的新型處理器的確令人心動,但如果續航力進一步縮水,那麼智慧手機很可能需要半天衝一次電,這顯然不是使用者所期待的。另外,雖然新型電池的研發一直沒有停止,但尚需時日來完善。

不過,最近美國西北大學的一項研究頗有前途,通過一種新型的鋰離子電極來實現10倍於普通鋰離子的電池壽命。設計使用了一個壓縮的矽及石墨烯充電層,來避免鋰離子的收縮和擴張,減少電池碎片現象。另外,石墨烯也是普遍被看好的下一代導電材質,將用於製作超級電容,實現更好的效能、更短的充電時間及長久的電力。

遺憾的是,這些新技術似乎還不會在2015年獲得重大的商業突破,所以對於手機廠商來說,增加電池容量、內建省電模式仍是最簡單的解決辦法。

更高效的元件

2015年智慧手機硬體將向哪些方向發展?

如果電池技術短時間內無法獲得突破,那麼讓其他手機元件更有效率地運轉,則是一個更加可行的方法。

首先,便是液晶螢幕。螢幕基本上是手機最費電的部分,尤其是擁有超高解析度的2K螢幕。更多畫素意味著更多電力消耗,如何改善便是關鍵。類似IGZO等底層皮膚技術是十分有前途的,當然三星也在進一步優化其AMOLED螢幕。高通和夏普合作投資的MEMS螢幕也是令人期待的,能夠實現更低的功耗。

另外,高通新型處理器所採用的Cortex-A53低功耗核心,也有望更好地控制手機底層硬體部分,根據系統需求實現智慧呼叫,有助於降低基本任務的功耗,從而提升操作效率、節省電力。

更大的儲存空間

2015年智慧手機硬體將向哪些方向發展?

Android L及64位處理器的到來,意味著Android開始邁進64位領域,所帶來的好處還是非常多的,比如更大的RAM及儲存支援。DDR4顯然是一個趨勢,不僅可以提升50%的效能,還可以節省40%的功耗,通過兩個模組結合,智慧手機RAM很快便可達到4GB。

儲存空間也在不斷攀升,128GB的micro SD儲存卡已經屢見不鮮。另外,eMMC 5.0標準也將有效提升傳輸速度,達到400MB/s,相比此前的eMMC 4.5提升了一倍。

總結

顯然,新型的智慧手機技術將在2014年底至2015年再次為我們帶來驚喜,更高效的處理、更好的圖形效果、超清影像等都是值得期待的部分。當然,諸如電池效能大幅提升、更小巧的光學變焦鏡頭技術、柔性螢幕可能還沒有那麼快到來,但隨著技術的進步,相信它們離我們也越來越近。

自:騰訊數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