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T時代,IBM提出“智慧城市”,以“資訊化解決方案”為驅動力促進城市發展,智慧城市是以有限資源、集中式治理、解決城市優先順序最高的少數問題。通常採用集中化的資源、思維模式、技術來解決城市中少數集中的問題,掌控在少數精英部門機構中,通過資訊化產品、小資料實現城市的 “集中式”管理 ,從城市上層管理者出發,強調人為控制。

在DT時代,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微博推出“DT城市”,DT城市是以海量社會資源、生態化治理、解決每一位市民、每一個企業的個性化需求。開創性地採用分散式的資源、思維模式、技術來解決城市中每一個市民、每一個企業遇到的難題,充分發揮社會化力量與智慧,通過雲端計算、大資料等領先技術,從市民、企業等城市服務物件出發,以啟用資料資源、社會化賦能,充分利用政府、傳統服務業、網際網路企業的各自優勢,用社會的創新力量解決社會的問題,實現 “分散式”運營、”資料化”創新、”生態化”治理。

從“智慧城市”升級到“DT城市”,必須以“大資料創新”和“網際網路平臺”為城市賦能,幫助“IT智慧”升維到“DT智慧”。

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微博共同探索適合中國的DT城市生態,用“智慧服務指數”來指引城市創新發展。

從IT到DT的城市服務

以控制為出發點的IT時代,正在走向啟用生產力為目的DT時代。DT城市,是以“雲網端”為城市新型基礎設施,以大資料為城市新型生產資料,以資料驅動的人機智慧[1]為城市服務中樞大腦和創新經濟引擎。“智慧服務”即通過“DT城市”創新思想,逐步實現城市服務的線上化、平臺化、資料化、智慧化,是DT時代中國城市群現代化發展的新方向。DT時代的快速到來,在城市經濟體轉型升級過程中已經初步展示出廣闊無邊的巨大潛力,以及一個令人心儀的美好未來。
城市是國家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研究表明,在2014年,全球TOP 300的大城市創造了將近一半的全球經濟(47%的世界經濟產值和40% 的全球經濟增長),而這一重大價值僅由佔世界五分之一(20%)的城市人口創造。城市經濟體的持續發展,是國家經濟繁榮的重要保障。

我國未來20年處於城市化“加速發展”階段

從1949年我國城市化(10.64%)開始起步,長期發展較慢;從1998年(30.4%)至今(52.28%)加速發展,城市人口規模快速膨脹,城市數量增多,第二產業(工業)、第三產業(服務業)主導區域經濟和社會生活發展,預計未來20年我國將處於城市化加速程式,全球增長最快的城市集中在中國。

 “網際網路+”成為我國城市經濟新常態
截止2015年6月,中國72.1%的網民(約4.82億)是城市居民,城市網民覆蓋率約為64.4%,網民需求決定服務供給,中國城市智慧服務能夠直接惠及接近5億城市上網人口的日常生活。如何充分利用DT思想創新城市生態,幫助城市經濟體升維,突破發展瓶頸(工作崗位、居住空間、配套服務、自然環境等),成為中國城市中長期的時代機遇與挑戰。
 

 “DT城市”以人為本,以服務為核心

我國城市是居民、企業和其他組織開展各類經濟社會活動的載體,也是政府面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載體。DT時代的商業活動將城市的地理空間與資訊空間合二為一,以“網”經“商”,以“業”興“城”,大力發展以網際網路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的政務、醫療、健康、養老、教育、社會保障等城市服務,催生網上商店、移動支付、網路租車、社群服務、文化旅遊等“衣食住行遊購娛”的便民服務新業態,成為創新政府服務模式、增加政民互動的新途徑,成為激發城市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動力。

 “智慧服務”是DT時代的“三民城市”的發展新方向

打造“智慧服務體系”,應重點把握城市建設的三個主體方向:政務服務、便民服務、基礎服務。政務服務實現“C2G”治理模式(Citizen to Government),堅持以“服務物件”的需求為政務服務中心,打造“為民城市”。便民服務實現“一體化”保障模式,堅持為所有城市居民提供O2O、門對門、全生命週期的“淘寶式”綜合服務,打造“便民城市”。基礎服務實現“平臺+端”運營模式,堅持以“雲網端”為服務平臺,運營“DT城市”新型生態,幫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啟用“共享經濟”,打造“助民城市”。
 

 “DT城市”程式推動“智慧服務指數體系”不斷演進

城市智慧服務指數體系包括政務服務指數(A)、便民服務指數(B)、基礎服務指數(C),由3個一級指數,以及9個二級指標、數十個三級指標構成。其中,政務服務指標由傳播力(A1)、服務力(A2)、互動力(A3)3個二級指標組成;便民服務指標由公共繳費服務(B1)、公共民生服務(B2)、商業消費服務(B3)3個二級指標組成;基礎服務指標由保障能力(C1)、雲服務能力(C2)、雲應用能力(C3)3個二級指標組成。
 

“DT城市”發展路徑包括網際網路化、雲平臺化、大資料化、智慧化

智慧服務建設和發展是一個長期過程。可以把“DT城市”建設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觸網城市(0-24分)、平臺城市(25-49分)、資料城市(50-79分)、智慧城市(80-100分)。每個城市經歷“網際網路+”(資訊上網)、“移動網際網路+”(平臺上雲)、“大資料+”(資料服務)、“物聯網+人工智慧”(智慧運營)逐步具備DT時代的發展能力與創新服務空間。

 

沿海超級城市群領跑,中部城市群快速發展

中國城市智慧服務指數平均分為34,處於“平臺城市”的中期,“觸網城市”8個,“平臺城市”18個,“資料城市”5個,“智慧城市”0個,浙江、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分別處於前五位,多數智慧服務領先的城市集中在沿海地區,尤其是環渤海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中國這三大超級城市群,在“DT城市”發展方面遙遙領先,而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具有較大成長潛力。各區域“DT城市”發展的起步基礎不同,其中資訊化能力、電子商務能力、總體經濟實力(GDP)對城市智慧服務成熟度存在較大影響。“DT城市”平臺逐步發展成熟後,城市智慧服務建設、發展空間巨大。

 

中東部城市利用“網際網路+”改造“政務服務”

江蘇省政務服務能力位居首位,從地域分佈上看,浙江省開設政務微博最多,為7268個,江蘇、河南、廣東緊隨其後。同時,四川、山東、北京等地也處在較高位。從總體上看,中東部地區、經濟發達地區的政務服務能力較強,而西部大部分地區偏弱。但是,四川、甘肅、新疆等少數西部省份的政務服務指標也超過了部分中東部省份,這種現象與當地政府對網際網路應用創新(例如政務微博)的重視程度有關。經過多年耕耘之後,綜合影響力在一定程度已呈現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馬太效應”,主流話語權向政務微博大v集中化趨勢明顯,開始呈現“金字塔”結構。

東部城市引領“便民服務”創新

城市便民服務得分排名前十的依次為:浙江、上海、北京、山東、湖北、江蘇、廣東、河南、重慶和福建。31個省市自治區行政區便民服務得分平均值為29.1,其中有12個在平均水平之上。東部地區城市平均分最高,各地區城市便民服務DT發展程式差異較大,尤其是在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便民服務較為落後,有待提升。“便民服務”站在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的風口中,充分發揮“DT服務業”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精益優化和集約作用,將形成更廣泛的以網際網路為運營基礎和創新模式的經濟發展“新業態”。

 

超大型城市與中型城市爭相構築“DT基礎服務”

綜合評估全國各省份的“DT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在機制體制保障、平臺保障、應用上雲、資料共享、服務上網,以及公有云應用情況等各個方面的因素。排名前十的城市包括北上廣這樣的超大型城市,和山東、浙江、福建、江蘇等地沿海城市,這些城市的共同特點是經濟發達、資訊化基礎紮實;同時,貴州、河南、重慶也成功晉級前十強,與當地中高層領導重視“DT平臺”建設與運營有關。超大型城市存在城市基礎設施體量巨大、架構複雜等挑戰,中型城市的歷史遺留包袱較小,更容易在全域性創新、取得明顯成效。持續發展彈性靈活、領先可靠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實現城市服務的網際網路化、大資料化、電商服務化,將為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便捷、高效的生活體驗與創業環境。

 

杭州樹立浙江省“DT城市”標杆

浙江省11個地市的城市智慧服務發展各具特色,杭州市政務服務、便民服務和基礎服務三項指標均居全省前列;寧波、溫州、紹興單項排名均在浙江省前5位;嘉興和湖州總體排名中游偏上,但個別排名落後,如嘉興在“便民服務”指標上處於第8位,湖州在“基礎服務”指標上排在全省最後11名;綜合指數排名靠後的地市也有亮點,如衢州市的“基礎服務”位列全省第3名,金華、台州的“便民服務”分別位列第5、6名。隨著浙江各地市全面接入“城市服務”,市民通過阿里雲上以微博、支付寶為核心的移動終端享有更貼心、高效、便捷的“政務到廳服務”、“便民到家服務”,醫療、出行、就業、上學、餐飲等諸多民生領域的問題變得容易解決,人們生活的質量和幸福指數得到大幅度提升,居民的滿意度更高,從“平安浙江”逐步跨越到“幸福浙江”。


城市智慧服務,“DT化”升維

我國城市在“DT化”的演進中,一站式智慧服務向移動化、雲端化、資料化、信用化、市場化發展,尤其需要依託網際網路技術群,加快構建城市資訊經濟新基礎設施,大力推進城市服務資料化程式,加快政府資料雲端化,建立城市資料開放制度,建設統一的政務資料開放平臺,建立城市資料官制度[2]和企業首席資料官[3]制度,鼓勵資料社會化開發利用,形成豐富的城市服務創新浪潮和應用市場,堅持以市場化思路政企合作共同推進城市智慧服務,通過統籌規劃、組織機構保障、政策法規與標準規範保障,全面強化DT時代的城市智慧服務保障能力建設。
基於領先可靠的技術、清晰的發展路徑,DT城市將重構“智慧城市”。

來源:阿里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