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5日訊息,近日《紐約時報》網路版撰文稱,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人類即將迎來大資料時代,但在大資料的發展過程中,人們對隱私保護問題越來越擔心。世界經濟論壇的一份報告中強調要通過使用高科技手段保護人們的隱私,但不少專家對此持不同觀點。對於大資料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學習。
以下為文章全文:
在20世紀60年代,技術上的前進使大型計算機開始挑戰人們對隱私的傳統觀念。同時,聯邦政府也開始投入大量資金研發這種新技術,消費者信用局也開始建立包含上百萬個人財務資訊的資料庫。許多人都擔心新型的計算機資料銀行很有可能會被他人侵入,自己的隱私將會受到威脅。
“這真的把人們都嚇壞了,”奧巴馬政府前任網際網路政策制定官員丹尼爾- 韋茨納( Daniel J. Weitzner)說道。“那些擔心隱私被竊取的人時時刻刻都在關注這件事,就像我們現在一樣。”
儘管對隱私有所擔憂,但當然,這些大型計算機幫助我們發展和創新,同時也將我們帶入了計算機時代。今天,有很多專家預計,下一個時代的到來很有可能會被大資料所推動,即就是包含網頁、瀏覽習慣、感測器訊號、智慧手機位置跟蹤、基因資訊等資料量規模巨大的資料。大資料和智慧軟體相結合後將會產生巨大的能量。
這一新型科技的支持者們表示,該種科技能夠使我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審視檢測事物,就像是顯微鏡能夠使科學界看到生命的細胞一樣。他們說,大資料將會使各個領域能夠做出更為明智的決定,不論是商界、生物,還是醫療和環保。
“這種資料是我們新的資產,”MIT計算社會科學家以及人類活力實驗室主任阿萊克斯-彭特蘭(Alex Pentland)說。“你會希望這些資料流動起來並使用它。”
但是近期在資料收集上所獲得的巨大進步卻再一次引起了人們對於隱私問題的擔憂,這一問題至關重要,它很有可能使“大資料”的無法實現重大突破。彭特蘭教授支援大資料並相信未來是一個由資料推動的時代。但他也承認,由於這一技術確實存在監控人們生活的可能性,其普及可能會侵犯到人們的隱私。
上月,世界經濟論壇發表了一份提供解決辦法的報告,該解決方案是通過高階科技來保護隱私。這份報告是在去年由眾多研究隱私保護人士和組織完成,由世界經濟論壇、論談成員國的政府官員、隱私支持者和商業高管們贊助。最後報告的完成多是由論壇的公司會員完成。
這份報告的題目為:“解除個人資訊的價值:從收集到使用”。該報告建議要將重心從管理轉移到限制使用資料上來。根據此份報告,通過新型技術手段以限制使用個人資料能夠讓個人控制自己的資訊保安,同時還能夠使重要的資料資產得以自由利用。
“沒有壞資料,只有對資料的不合理使用,”微軟研究及策略部門主管克瑞格·蒙迪(Craig Mundie)表示,他也參與了該份報告的撰寫。
這份報告也回應了早期的隱私保護法案。於1970年通過的《公平信用報告法》(The Fair Credit Reporting Act)即就是對大型主機侵犯人們隱私的有效防護。該法案允許信用諮詢公司收集個人財務資訊,但收集所得資訊只能用在三個方面:信用、保險以及就業。
此次世界經濟論壇推出的這份報告建議在未來,所有資料的收集都應該通過密碼,這種密碼可以是個人對自己資料如何使用的偏好。所有對於資料的使用都應該登記,同時對於那些違反規定的人要採取處罰措施。例如,對於資料的違規操作很有可能是智慧手機應用儲存了其並不需要的多餘資料。
此次論壇的成員們表示他們已經意識到了,如果要讓有用的資料得以使用那麼隱私保護確實是一個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著名的凱撒基金醫療機構(Kaiser Permanente)董事長喬治·霍爾沃森(George C. Halvorson)對其不斷壯大的900萬病人的資料庫讚不絕口,這份資料庫可以使他們追蹤病人的病情以提高醫療質量,在慢性病的治療當中,如心臟病這份資料庫尤其發揮了重要作用。他表示,新的智慧手機應用預示著未來更多的便捷。例如,當一個長期抑鬱病人的移動速度突然下降時,他們會打電話以核查其病情。
“我們正處在醫療科學的黃金時代,”霍爾沃森說道。“但對隱私的破壞將會使這一程式遭到破壞。”
公司的高管們以及隱私保護專家同意,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將新的管理條例和高科技結合起來。但一些隱私保護專家表示,該報告中所寫方法對於高科技過於信任,但對強大的管理條例強調不多,尤其是將重心轉向限制資料收集方面。
“我們確實需要管制,但問題是我們正在逐步擺脫資料收集的管制,”喬治城大學法學教授戴維‧弗拉傑克(David Vladeck)說。“但這卻是我們正在通往的方向。”
“我不同意只要合理運用,所有的資料都無害這一觀點,”弗拉傑克同時還是FTC消費者保護局局長。
他講述了這樣一個例子:想象下在網上花費幾個小時時間去尋找油炸鍋的資訊。你可能是在尋找給朋友的禮物,或者你可能是在尋找烹飪學校的相關資訊。但是對一個資料探勘者來說,他可以追蹤到你點選過的所有頁面,你的這些資訊可以被解讀為你有一個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這一以資料為基準的資訊很有可能會到達健康顧問或是潛在僱主的手上。
彭特蘭教授是此次世界經濟論壇“大資料”以及個人資料包告的諮詢顧問,他同意只要方法靈活並不損害公眾利益,應該不限制資料的收集。
他所領導的MIT媒介研究實驗室在研究的個人資料、隱私保護專案以及真實實驗方面居於全球領先地位。他支援被他稱為“資料上的新決議”的三個原則:你有權利擁有你的資料、你有權利掌握資料的使用、你有權利摧毀或貢獻出你的資料。
彭特蘭教授表示,個人資料就像是現代生活中的錢一樣,只不過是數字錢包圍繞地球轉,運轉快速需要得以控制。“你將錢存入銀行,但銀行卻有多種不同的使用方式。”
彭特蘭領導的這一研究小組正在開發能夠控制、儲存以及審驗個人資料流動的工具。它的資料商店是開源的,被稱作為“開放式PDS”。從理論上講,這種型別的技術會減弱資料代理的作用,或許還能夠減弱隱私被竊取的風險。例如,在尋找油炸鍋的過程中,一個審驗工具就能過檢測出未被授權的使用。
彭特蘭的研究小組同時還在和一些法律專家相互合作,如華盛頓大學的斯科特-大衛( Scott L. David)。這樣做的目的在於能夠開發出在處理和交換資料時具有創新意義的條款,這就能夠確保隱私安全並減少風險。
這個實驗小組還在研究一些生活實驗室專案。這一專案於近期開始於義大利特蘭託,並和義大利電信以及西班牙電信相互合作。大約有100個有孩子的年輕家庭參與了這一專案。該專案的研究目標是調查參與者會在智慧手機上以及社交和醫療服務中分享哪些資訊,並在多大程度上分享這些資訊,以及他們對於隱私的看法。
“像任何一件新事物一樣,”彭特蘭教授說道,“人們會對大資料、隱私和資料共享持各種各樣的觀點,”這些其實都是源於他們自己的想法和個人的偏見。“我們做的事就是努力研究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