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4

兩年前,隨著 Facebook 為代表的網頁社交網路在全球興起,許多廠商和商戶,看到了所謂“社交電商”的商機,他們紛紛在Facebook頁面中開設線上商店,然而不幸的是,這一次試驗以失敗而告終。

不過,隨著Facebook、Twitter進入移動社交時代,兩大社交網路藉助於手機客戶端,和人們的生活關係越來越密切。社交網路以及電商行業,又開始發現了社交電商的第二輪商機。最近,Facebook和Twitter不約而同開始進行站內購物按鈕的試驗,據稱,這種快速購物,將瞄準那些衝動購物“愛好者”。

據報導,當年,大批品牌曾經在Facebook內開設店鋪,其中包括遊戲零售商GameStop,服裝品牌Gap,零售商J.C. Penney及精品連鎖零售商Nordstrom等等,但是在經過了開張營業初期的熱鬧之後,這些零售商發現,Facebook站內的購物客流十分有限。隨後,大批店鋪以關門而收場。

不過,Facebook和Twitter,現在都在緊張進行購物按鈕的測試。在分析師看來,兩大社交網路經過多年的運營,掌握了數億網民的大量資料,通過這些個人偏好資訊和商品的結合,可以再次嘗試社交購物。

在社交網路中,最新購買的商品或者服務,也是網民之間討論的熱門話題,兩大社交網路希望,這樣的話題氛圍,可以催促一些衝動購物者,點選購物按鈕,在不離開本網站或者客戶端的情況下,快速完成購物。

按照Facebook和Twitter購物按鈕的工作模式,經過挑選的零售商或者廠商,將會在特定使用者的特定帖子(或推文)中,展示針對性的商品資訊,這些商品將和使用者緊密相關,和傳統的社交購物不同的是,網民下訂單、支付,都將在社交網站的頁面上進行。

由於整個交易是在站內完成,Facebook和Twitter,也將根據使用者的消費金額,從零售商那裡獲得佣金。從營收效果看,這種方式遠遠好於簡單的資訊流或推文廣告。

美國科技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的分析師威廉姆森(Debra Aho Williamson)表示,快速購物按鈕成功的關鍵,是零售商在最合適的網民面前展示出最恰當的商品,讓他們看了之後就有點選購買的衝動。

顯然,這種購物模式,和在 亞馬遜 、 eBay 等網站三番五次瀏覽對比之後再下訂單,截然不同。

據悉,在試驗階段,Facebook和Twitter,尚未從購物按鈕中獲得佣金收入,不過一旦試驗完成並大規模推開,佣金將成為這兩家上市公司新的收入增長點。

Facebook一位發言人表示,電子商務一直是Facebook看重的業務,Facebook希望廠商品牌能夠在Facebook實現營銷和銷售的目的。

在今年的倫敦春夏時裝週上,奢侈品牌巴寶莉,曾經在Twitter測試站內購物。當模特們身穿該品牌的服飾在T臺進行展示時,臺下的觀眾,可以在Burberry的推文中快速購買同一款商品。

另外,位於舊金山的非營利組織Glide,也曾經在Twitter上銷售15美元的帽子,同時宣傳該組織的志願者計劃。

在社交網路的站內購物中,所展示的商品介紹和退換貨等資訊,自然不像常規的購物網站一樣完整。對此,也有業內人士質疑購物按鈕的前景。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衝動的購物者,可能會在社交網站上買到不合身的衣服,回來之後甚至不知道怎麼退貨。

科技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的分析師Brian Blau表示,通過上一輪的社交網路開店閉店風潮,人們已經意識到,在社交網路這一人流密集的場所構建一個零售店,並不能確保有足夠的購物客流。

這位分析師表示,Facebook和Twitter,今天在網民的消費行為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如果兩家網站,能夠根據每一個使用者的消費偏好,將最恰當的商品呈現在他面前,那麼站內購物的潛力將會十分巨大。

摘自: 騰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