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設計的未來隱藏在建築設計史之中

發表於2016-06-25

西方建築設計史可以告訴我們很多關於網頁設計的演變之事。同樣作為藝術形式而存在,二者都是由這樣幾個因素所限定的:

1.它們都是人們要去往的地方。

2.為了承擔這一實際職責,它們被反覆設計著。

3.技術的發展限制了它們的設計 。

4.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仍舊是藝術的一種形式。

在這些限制下,它們二者都沿著驚人的相似路徑前行——它們建立在過去的基礎之上,並對歷史做出了相似的迴應。如果你想知道網頁設計下一步的路在哪裡,只要看看建築行進到哪裡就明瞭了。

I.新石器時代

簡單、有限的結構  

巨石陣。公元前3000-2000年/www.org, 1992年

 除了在大小和位置方面略有不同,此時的設計只是一個將東西歸位的舉措。

II. 古典主義時

秩序和比例,並附有一些點綴

帕臺農神廟。公元前 437 年/ Yahoo.com,1996年

古典主義時期重新定義了和比例和層級,引入了因服務於不同目的而被明確劃分的各個區域。這些介質(如石頭、畫素等)也都在程式化地模仿著先前的材料:帶有三豎線花紋裝飾的石頭代表著(有紋理的)木頭樑柱,正如我們會使用立體的按鈕來代表現實世界中的按鈕一樣。

III.羅馬式

較厚重的形式以及圓潤的邊緣

瑪麗亞·拉赫修道院。 1093年/ Apple.com,2000年

除了柔化建築的邊緣,古典主義時期還會增加牆壁厚度並拓深隔板寬度,從而達到更厚重、更可點選的效果——就像網頁中的表單和按鈕一樣。

 IV.哥特式

華麗且迷人

蘭斯大教堂,1211年/ Maroon5.com, 2005年

CSS和Flash就是網頁設計中的花窗玻璃。在對應的位置都有了基礎要素之後,我們開始儘可能地挑戰材質設計的極限。哥特式建築將石頭設計出一種客服了地心引力、恍若能奪走遊客呼吸的奇觀異象。雖然現在,我們要記住它們很難,但早期那些Flash和CSS網站用畫素帶給我們的驚喜已經足夠多了。

是的,我剛剛就是在把古老的Maroon 5網站與蘭斯大教堂做對比。

V文藝復興時期

乾淨,邏輯和精確

香格里拉·羅通達別墅,1567年/ Rdio.com,2012年

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處的位置。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最近風靡的“扁平化設計”運動與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是何其相似!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呼籲人們迴歸到經典的邏輯中去。簡單的幾何形狀取代了華麗的複雜形狀。設計變得簡潔起來。

人們開始運用新的規則發表論述,一切似乎都有點返璞歸真的樣子了。

接著,我們開始進入未來……

VI 巴洛克

扭曲所有的規則

四泉聖嘉祿堂,1638年/ 待定(To Be Determined),2017年

保持如此的邏輯性與精確性只在一小段時間裡取悅了群眾。最終,我們開始打破規則。在建築中,這意味著從字面上使那些經典元素分崩離析,並將它們扭曲成複雜的形式。與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智相比,巴洛克式的設計是情感化且富有戲劇性的。

藉由此,我們將如何對網頁進行設計呢?這很難說。但請靜靜地等待——幾年之後,它必將到來。

VII. 新古典主義時期

傾聽過去的迴響

先賢祠(巴黎),1790年/待定,2022年

萬事萬物最終都是一個輪迴。一旦我們達到了一定的階段,我們會開始崇尚曾經的那些古典事物,並竭力復興它。這一切只是需要時間而已。新古典主義的網頁設計是一中先進的方法——老雅虎網站對我們來說確實是醜陋而非美好的。但是從現在開始再過六年、七年呢?(也許)這種形式將再次時髦起來。

VIII. 此後(的事),還有誰瞭解?

好了,其實我們還挺了解的。它可能會是某種形式的新羅馬式或新哥特式。一些全新的事物。藝術在以復興的形式不斷重演著。但最終會是怎樣?新的技術和新的世界觀將以我們在今天無法想象的形式來到我們面前。

然後,事情會變得不可思議起來。

圖片來源:巨石陣由jborsboom提供;帕臺農神廟由AJ Alfieri-Crispin提供;瑪麗亞·拉赫修道院由Berthold Werner提供;蘭斯大教堂由Archigeek提供;令人震驚的Maroon 5動圖由Nick提供;香格里拉·羅通達別墅由Timothy Brown提供;四泉聖嘉祿堂由wsifrancis提供;先賢祠由Marko Kudjerski提供;古根海姆博物館由Wojtek Gurak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