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類應用在我國經過近5年的發展,完成了使用者的培育和周邊產業鏈的配套,獲得了廣大使用者的認可。目前的社交類應用,已經從使用者交流、分享的平臺,轉換為使用者重要的資訊獲取渠道與娛樂陣地、同時也是商家重要的商品宣傳和推廣渠道之一。

目前,三大類社交應用形成了各自的發展重點,社交類網站主要被用來上傳照片、釋出更新狀態、釋出日誌/評論,微信為代表的即時通訊工具主要被用來聊天或者是關注朋友圈,這兩類應用主要用來溝通、交流,維繫當前的熟人關係。使用者在微博上更多會關注新聞熱點話題和關注感興趣的人,微博對於使用者來說不僅僅是社交,更是重要的新聞來源。

隨著各類社交應用的定位不斷清晰,使用者結構逐步穩定,與社交應用結合的市場營銷活動獲得了廣大商家的重視,消費者也漸漸適應了社交應用上層出不窮的各種營銷方式,並積極參與其中。

調查結果顯示,網民願意購買他人推薦的商品的比例半年來上漲8個百分點,表明社交性購物被越來越多的網民嘗試、接受,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隨著廣大企業逐步重視在社交應用上推廣自己的產品,以及配套的推廣方式日益成熟,可以預見社交購物會為企業帶來可觀的增量。

  遊戲不僅是增強使用者粘性的重要手段,更是社交類應用的重要贏利點,12.9%的社交使用者在微信遊戲中付費,在微博中付費遊戲的使用者比例增長了3.8個百分點,增至10%。這一方面與社交應用收費遊戲的質量提升和收費模式的逐步成熟有關,另一方面也表明網民對網路付費娛樂的接受程度不斷提升。

結論

(一)社交應用目前已有的盈利模式發展勢頭良好

目前社交應用主要贏利來自於收費廣告和收費遊戲,網民願意嘗試從社交應用中獲得的購物資訊、願意分享購物資訊的比例提升,對於社交應用自身的廣告業務有促進作用,而網民對付費遊戲投入的比例也有所提升,將進一步刺激收費遊戲的發展。收費廣告和收費遊戲這兩大類社交應用的傳統盈利模式擁有蓬勃的生命力。

(二)社交應用仍有可開發新的盈利模式

社交應用的資訊真實性是困擾很多新型盈利模式獲得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原因,作為應用的提供商,不僅可通過認證主體資訊等傳統方式進行准入把關,也可考慮通過在大資料和雲端計算的基礎上,建立針對品牌、商品、商家的口碑指數、誠信指數,引領社交化購物向更深、更有價值的層次發展。

(三)社交應用可攜手傳統企業開發新的領地

目前在社交應用上的廣告更多的是快消品、化妝品、保健品、服飾等日用產品及部分奢侈品,傳統企業除少數大企業進行品牌宣傳外甚少涉及。究其原因,目前的社交應用在資訊整合、流量轉化、支付保證等諸多環節與傳統企業的需求還有一定差距。而傳統企業自己在探索社交化協作平臺、社交化銷售時缺乏對網際網路、對社交應用本質的理解,收效甚微。已有的社交服務提供商可針對部分行業開發適合的社交協作、服務方式,在數十萬億的傳統行業的盤子中分得屬於自己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