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處才能get到G點——如何選擇合適的用研方法

發表於2016-08-30

綜述:現如今,很多問題可以使用“使用者體驗研究方法”來產出答案。本文介紹如何恰到好處的挑選使用者研究方法,文中所提到的20種方法是通過三個維度在典型產品的開發過程中對映出來的。

用一個三維的框架來看待這個問題可以讓我們更好的理解什麼時間用什麼研究方法。三條軸線:

  • 態度 vs 行為

  • 定性 vs 定量

  • 使用情境

下圖展示了20種研究方法在這樣的三位框架中的分佈:

2016083001

一.“態度 vs 行為”維度

態度研究的目的通常是理解和測量人們既定的想法,這也是為什麼態度研究在市場部廣受歡迎的原因。

首先,聚焦於態度的研究方法,例如,卡片分類可以為構建使用者心理模型提供洞察力,幫助產品、應用和網站選擇最好的資訊架構。調查測量、態度分類、收集使用者原聲,可以幫助跟蹤和發現重要問題。焦點小組傾對於可用性測試來說用處不大,基於種種原因,它卻可以提供小組成員有關某個品牌或者產品想法的關鍵資訊。

另一方面,聚焦於行為的使用者研究方法致力於去理解使用者在產品和服務中“做了什麼”。例如A/B Test向網站訪問者呈現出不一樣的網站設計,但在研究中保持了所有其他的要素不變,為的是觀察不同的網站設計選擇對使用者行為的影響。同時,眼動追蹤旨在瞭解使用者如何在視覺上與介面設計進行互動。

在上述兩類極端方法中間有兩種我們最經常使用的用研方法,可用性測試和田野調查。這兩種方法綜合利用使用者原聲和行為資料,可以向兩種極端情況的任意一方靠近,雖然通常情況下更傾向於使用者行為這邊。

二.“定性 vs 定量”維度

定性研究方法通過直接觀察收集行為或者態度資料,而在定量研究中,有關的行為或態度問題的資料收集間接地通過測量或儀器進行。

與此定性方法相反,定量方法的見解一般由數學分析得出,由於資料採集的儀器(如調查工具或web伺服器的日誌)捕獲這樣大量的資料,很容易用數字編碼。

由於這兩種方法的本質性差異,定性方法通常更適合回答為什麼或如何解決問題,而定量方法更適合回答有關“量”的問題,量化的資料有助於優化資源配置,把注意力放在重點上。下面的圖表顯示瞭如何通過上述兩個維度決定研究方法:

2016083002

三.產品的使用情境(劇本)

第三個區別與研究者在什麼情境下使用產品或服務有關,這可以被描述為:

  • 自然狀態或者近自然狀態的產品使用:目的是儘可能的減少研究本身的干擾,更好地理解使用者真實的行為或者態度。
  • 按照劇本設定的場景進行產品使用:專注於特定的使用方面,如對新設計的流量見解完成的。一般來說它可以產出可靠的可用性指標。
  • 研究過程中不使用產品:不使用產品的情況一般致力於更廣的研究,如品牌和文化研究。
  • 上述情況的混合:使用創造性的產品使用形式滿足研究者的需求。例如,參與式研究設計方法讓研究者和使用者一起重新設計元素和提出解決方案。

圖表中顯示的20種方法大多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不同維度上進行調整。例如,卡片分類就有定性和定量兩種版本,眼動追蹤也可以按照劇本執行或者脫離劇本。

四.產品開發的各個階段(時間維度)

另一個選擇研究方法時需要考慮的要點是:產品開發的階段和實際情況。

  1. 制定戰略:在產品開發的開始階段,研究者通常會考慮未來的新想法和機會。在此階段的研究方法可以變化很大。

  2. 執行:在此階段,你會達到一個“通過/不通過”決定點。研究這一階段主要是形成幫助決策的意見並幫助您減少執行的風險。

  3. 評估:產品或服務將通過足夠多的使用者使用,開始測量產品做得如何。這通常是在本質上總結,並且可能對產品自身的歷史資料或反對它的競爭對手做的。

下表總結了產品開發各個階段典型的研究途徑和方法:

201608300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