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谷歌:用計算機形式描述帝國版圖

發表於2013-04-13

來源:pingwest

另眼看谷歌:用計算機形式描述的帝國版圖

我們知道,Google是一家龐大的科技公司,其創新能力也可以算是世界最強的。它不僅涉及搜尋、系統、應用的網際網路產品,還有Chromebook pixel、Google Glass、Nexus4/7/10等一系列硬體,更有甚者,它還觸及Google Fiber、無人駕駛、當日快遞等更加瘋狂的基礎設施服務。

那這些產品和服務之間有什麼聯絡嗎?Google 難道只是為了創新而創新,用一個個刺激腎上腺素卻又毫無關聯的產品來堆砌自己的創新帝國嗎?雖然Page、Brin、Schmidt或任何一位高管都沒有明確談論過Google 的產品線戰略,但我們不妨從戰略層角度分析一下,或許給你一個不同的視角。

Google Drive——雲端硬碟

另眼看谷歌:用計算機形式描述的帝國版圖

我們先從Google Drive開始。之前我有一篇文章分析過:未來私有云服務會成為人們網際網路資源的預設備份倉庫,人們產生的檔案、照片、視訊、聊天內容等,都會儲存在雲服務中。Wired去年的一篇文章也稱2014年個人雲服務會替代PC,而對於Google 來說,Google Drive就在做這種事情。

但Google Drive 並不是簡單的替代硬碟,去年Google Drive剛推出的時候,還同時釋出了18個第三方應用。這些應用通過Google Drive 提供的API介面,可以直接將使用者資料儲存在雲端儲存中,並可以直接讀寫和修改Google Drive上的資料。這樣Google Drive上不僅可以儲存資料,還可以修改、更新、刪除資料。

這時候你就會發現,如果把人們的網際網路生活比作是一個計算機的話,Google Drive 就在充當著計算機中硬碟的作用。而除了硬碟,Google的每一款產品或服務在這個“網際網路計算機”中充當著一部分只能,比如CPU、顯示器、輸入輸出裝置等。下面,我們會把Google裡的一系列服務進行分解,你就會發現Google 正在構建每個人的網際網路計算機帝國。

Google 資料中心——CPU/GPU

另眼看谷歌:用計算機形式描述的帝國版圖

Google 3億歐元擴建比利時資料中心只是冰山一角,從去年開始,Google就陸續透露了其資料中心的一些資訊,之前公佈的資料中心高清大圖還著實讓人驚歎了一陣。根據Google 資料中心官網的資料顯示,Google目前在全球有13個資料中心。這些資料中心不光承擔著Google 搜尋的工作,還包括Google 地圖、GAE、Google Drive等資料的支援。

而這就像計算機的CPU和GPU,全球大量服務的運算處理工作都在這裡進行,Google 通過資料中心為其全球的服務提供強大的後臺支援。比如你用Google Now的語音服務功能,它會先返回資料中心,通過對你的和網路上的資料進行一系列分析,然後給你一個返回結果。你得到的結果並不是在你的Nexus 4計算出來的,而是後面類似CPU的資料中心。

Google Fiber——資料匯流排

另眼看谷歌:用計算機形式描述的帝國版圖

Google Fiber是一項服務性措施,這兩天Google Fiber開始進入第二個城市——奧斯汀。Google在這方面做得還很少,但Google Fiber的千兆頻寬就像計算機中的匯流排一樣,為你傳輸著各個模組之間的資料。你用YouTube看視訊、用Google Earth瀏覽全球各地、用Google的各項服務,都需要傳輸資料。

GAE——系統層(BIOS級)

另眼看谷歌:用計算機形式描述的帝國版圖

Google App Engine(GAE,谷歌應用引擎)是一項面對開發者的服務,企業級使用者通過GAE服務搭建自己的雲端服務,比如網站、SaaS服務等。和AWS的EC2、S3等服務相比,GAE更像是提供了一個系統層架構,然後你可以在上面繼續開發微系統或應用程式,為使用者提供各種產品或服務。

Android、Chrome OS、Chrome——系統層

另眼看谷歌:用計算機形式描述的帝國版圖

Google的Android手機系統、Chrome OS和Chrome 瀏覽器,則更像計算機上的作業系統。第三方開發者可以在上面開發Android App、Chrome商店裡的Web App或Chrome瀏覽器外掛等軟體,直接面向消費者提供產品。Google 的這三個平臺基本上涵蓋了現在作業系統的所有領域,分別代表者Mobile端、PC端和Web端,未來系統平臺戰爭,Google都已經搶佔了很好的位置。

Chromebook、Nexus 4/7/10、Google Glass——螢幕、鍵盤、輸入輸出裝置

另眼看谷歌:用計算機形式描述的帝國版圖

硬體方面也是Google 最近一兩年才涉足的,對於普通人來說,它們就是筆記本、手機、智慧眼鏡或智慧電視。但對於Google的整個網際網路帝國來說,這些硬體是最後面向大眾的終端,相當於螢幕、鍵盤等輸入輸出裝置。Google的 所有服務都通過這些硬體來呈現,使用者的所有資料也依靠這些硬體返回到Google的“中央處理器”中。

Google Search、Google Voice Search、Google Now——攝像頭、麥克風等輸入裝置

另眼看谷歌:用計算機形式描述的帝國版圖

搜尋服務是Google的核心,但如果放到“網際網路帝國版圖”這個巨型計算機服務中,也就只是很普通的一個組成。而Search、Voice Search、Google Now這些產品,從某種意義上講是“輸入裝置”(和前面的硬體不同,這裡是感測裝置)。Google 通過這些輸入服務獲得使用者的指令、使用者通過這些來告訴這臺巨型計算機(Google)要做什麼,然後它通過CPU(資料中心)運算,經由匯流排(Google Fiber),把資料呈現到螢幕上(Google Glass等)。

GMS框架、Google +、Blogger、Google Analytics等——應用層

另眼看谷歌:用計算機形式描述的帝國版圖

有了計算機的硬體和作業系統,自然還需要各種程式或軟體。而Google不光通過平臺吸引大量的第三方開發者為其提供各種軟體,同時自己也提供一些應用層服務,比如移動端的GMS框架(Google Mobile Service),同時還有Google +、YouTube、Blogger、Google Analytics、企業Gmail 等,讓不管是普通使用者、企業使用者還是開發者,都能使用Google 的服務。(蘋果應用商店中都有26個Google官方應用。)

當然,Google 的應用層服務還遠不止這些,Google 每年大量的創新服務的出現,都是在挖掘和佔有大眾的潛在需求。Google 不僅不斷在各領域都圈出自己的領地,同時也有大量的創新、公益性專案讓大眾瘋狂。比如Google的知識圖譜、海景計劃、博物館專案等,都在講任何有價值的內容轉化成Google的產品。只要你有網際網路生活,你就活在Google龐大的帝國版圖中。

無人駕駛、當日快遞、BufferBox——現實與計算機的連線介面

另眼看谷歌:用計算機形式描述的帝國版圖

如果拿“計算機理論”套用上面這些服務的話,可能會很難理解。但從某種意義上講,上面那些都是網際網路生活的延伸,物聯網的成型,將讓物品間的流通更加頻繁。而物品的流通就自然避免不了快遞,快遞的發展最終就是無人駕駛,解決最後一公里則用BufferBox是一個很好的方案。而且O2O、LBS的發展,也讓現實物品和網際網路緊緊的捆綁在了一起。所以,只要和網際網路生活相關的,Google都會滲透進來,未來Google 還會做什麼,誰也不知道。

Google AdSense、Google Wallet——收費方式

另眼看谷歌:用計算機形式描述的帝國版圖

計算機的軟硬體都有了,除了個別服務會收費,整個計算機基本算是白送給使用者的。但Google如何賺錢呢?Google的廣告是一個很好且很成熟的方式,但搜尋廣告只能在PC時代發揮其巨大的價值,而在移動網際網路上則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Google 開始嘗試 Google Wallet,這是未來網路時代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方式,如果Google Wallet成功,Google未來的盈利來源就沒任何問題了。但現在看來,似乎情況並不秒。

除了上面這些,Google 還做了更多的事情,比如參與NFC 標準、WiFi 網路標準、4G/5G行動網路等各種標準和服務協議的制定和推動(有人還記得Google的“超級WiFi計劃”嗎?),這些都意味著Google 在完善著它的“計算機帝國”。未來的Google,將會把網際網路變成他的超級計算機,而我們每一個人,都享受著這臺“超級計算機”的強大服務。

後記: Google Fiber 進入奧斯汀、Google 3億歐元擴建比利時資料中心、Google 街景瀏覽專案、Google 頂級域名計劃…… 看到這些訊息時,我並不把他們看作是一個個簡單獨立的動作。之所以有這個想法,是源於去年這個時候前同事的一篇文章,可惜當時並沒有多少讀者明白是怎麼回事,甚至包括周圍的同事。現在,我想把當時想法的雛形延展開來,全面、認真並結合當下現實來解釋一下那套理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