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器是 Python 初級開發者最難理解的概念之一,雖被認為是 Python 程式設計中的高階技能,但在各種專案中可以隨處見到生成器的身影,你得不得去理解它、使用它、甚至愛上它。
提到生成器,總不可避免地要把迭代器拉出來對比著講,生成器就是一個在行為上和迭代器非常類似的物件,如果把迭代器比作 Android 系統,那麼生成器就是 iOS,二者功能上差不多,但是生成器更優雅。
什麼是迭代器
顧名思義,迭代器就是用於迭代操作(for 迴圈)的物件,它像列表一樣可以迭代獲取其中的每一個元素,任何實現了 __next__ 方法 (python2 是 next)的物件都可以稱為迭代器。
它與列表的區別在於,構建迭代器的時候,不像列表把所有元素一次性載入到記憶體,而是以一種延遲計算(lazy evaluation)方式返回元素,這正是它的優點。比如列表含有中一千萬個整數,需要佔超過400M的記憶體,而迭代器只需要幾十個位元組的空間。因為它並沒有把所有元素裝載到記憶體中,而是等到呼叫 next 方法時候才返回該元素(按需呼叫 call by need 的方式,本質上 for 迴圈就是不斷地呼叫迭代器的next方法)。
以斐波那契數列為例來實現一個迭代器:
class Fib: def __init__(self, n): self.prev = 0 self.cur = 1 self.n = n def __iter__(self): return self def __next__(self): if self.n > 0: value = self.cur self.cur = self.cur + self.prev self.prev = value self.n -= 1 return value else: raise StopIteration() # 相容python2 def __next__(self): return self.next() f = Fib(10) print([i for i in f])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什麼是生成器
知道迭代器之後,就可以正式進入生成器的話題了。普通函式用 return 返回一個值,和 Java 等其他語言是一樣的,然而在 Python 中還有一種函式,用關鍵字 yield 來返回值,這種函式叫生成器函式,函式被呼叫時會返回一個生成器物件,生成器本質上還是一個迭代器,也是用在迭代操作中,因此它有和迭代器一樣的特性,唯一的區別在於實現方式上不一樣,後者更加簡潔
最簡單的生成器函式:
>>> def func(n): ... yield n*2 ... >>> func <function func at 0x00000000029F6EB8> >>> g = func(5) >>> g <generator object func at 0x0000000002908630> >>>
func 就是一個生成器函式,呼叫該函式時返回物件就是生成器 g ,這個生成器物件的行為和迭代器是非常相似的,可以用在 for 迴圈等場景中。注意 yield 對應的值在函式被呼叫時不會立刻返回,而是呼叫next方法時(本質上 for 迴圈也是呼叫 next 方法)才返回
>>> g = func(5) >>> next(g) 10 >>> g = func(5) >>> for i in g: ... print(i) ... 10
那為什麼要用生成器呢?顯然,用生成器在逼格上要比迭代器高几個等級,它沒有那麼多冗長程式碼了,而且效能上一樣的高效,為什麼不用呢?來看看用生成器實現斐波那契數列有多簡單。
def fib(n): prev, curr = 0, 1 while n > 0: n -= 1 yield curr prev, curr = curr, curr + prev print([i for i in fib(10)])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生成器表示式
在前面一期「這樣寫程式碼更優雅」的文章裡面曾經介紹過列表推導式(list comprehension),生成器表示式與列表推導式長的非常像,但是它倆返回的物件不一樣,前者返回生成器物件,後者返回列表物件。
>>> g = (x*2 for x in range(10)) >>> type(g) <type 'generator'> >>> l = [x*2 for x in range(10)] >>> type(l) <type 'list'>
前面已經介紹過生成器的優勢,就是迭代海量資料時,顯然生成器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