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團隊如何把控產品策略

edithfang發表於2014-09-02



1. 儘早釋出

早釋出意味著你有更多的機會,而機會意味著一切。早釋出才可能有一個足夠好的時間視窗,更快的發現想法中錯誤的部分,摸清並梳理好使用者真正的需求。有些時候產品經理甚至整個團隊其實是在閉門造車,即使你收集到了足夠多的使用者資料,梳理之後覺得把握住了使用者的痛點。但實際卻往往是相反的,你所理解的痛點可能並不是使用者真正的「痛點」,不過是隔靴搔癢罷了。

不需要等到產品完美再發布。完美的產品如果沒人用,那麼就沒資格稱之為完美。

2. 改進比改版重要

無意義的產品改版幾乎是所有團隊的通病。一個產品一旦成型之後,可能根本不需要做頻繁的改版。如果團隊有開發資源,更應該集中力量去做產品的「改進」,而改版本身並不是改進,雖然有些改版短期內能看到一些令人欣喜的變化,但那只是通過改版覆蓋掉舊問題,用不了多久,新的問題就會出現。

通過一些功能點的「改進」,產品團隊能夠快速的收集反饋資料。沒有反饋資料做後續改進的基礎,那這樣的改進則是盲人摸象。

產品經理喜歡通過「改版」解決問題或是炫技,跟工程師喜歡過度「重構」一樣有危害。

不少工程師非常討厭產品經理帶來的變化,一會兒一個主意,「為什麼不想好了再做?」 這本身就是個極端錯誤的判斷,產品經理就應該一會兒一個主意,一會兒改動一下,以便驗證自己的想法。這是常態,他又不是產品之神。即使是神,也會犯錯。

3. 節奏最有力量

團隊最好能保持自己固定的工作節奏,不要搞疲勞戰,不要搞無意義的消耗戰。更不要看同行業產品有什麼功能就跟進去做什麼功能,跟著別人亦步亦趨,自己的節奏會先亂掉。

控制好節奏,意味著一個團隊各個環節應該銜接好。產品做的不錯,那麼運營就必須要跟上,運營一旦能跟上,服務也要跟上…

4. 內容本身也是產品

如果產品的功能做的不夠好,那就不如把產品裡的內容先做好,內容要比 App 更容易傳播。內容本身就是產品,內容本身就是功能。

如果是起步中的團隊,你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花很多精力去做網站,不需要去找外包做一個根本沒幾個人用的App,寫幾篇好文章傳播效應更廣。微信微博就是很好的傳播平臺,你為什麼不好好利用? 在任何一個地方能夠取得優勢的話,都可以提升你的產品覆蓋能力,漏斗效應你總知道的吧?

5. 不要做體外迴圈式的運營

有些團隊看了各種病毒營銷的案例,也去有樣學樣,比如拍個視訊之類的,希望能通過 SNS 傳播開來,基本上不會有多大作用。即使是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做這個也做不來,成功的案例非常少。

之所以說這些是「體外迴圈」原因也簡單,跟你的核心業務沒什麼關係。舉個例子,桔子水晶酒店以前搞的那個「十二星座」微電影,就是典型的體外迴圈,對企業推廣品牌的價值並沒那麼大。儘管他們不會承認。再比如,一些創業團隊到處參加各種創業大賽,基本上也是在消耗自己有限的資源。如果你想曝光,只需要一兩次就行了,熱衷於參加這些活動,而且還需要公司資源去配合,對你的團隊究竟有多大幫助 ?

6. 多思考,少開會

如果你想少開會,那你就要平時多思考。不要停下對產品的思考,當你思考的足夠多,你就應該知道怎麼做。通過冗長的會議得不到這些,除了浪費更多的時間,大多數會議毫無用途。我到現在還無法理解為什麼有的創業團隊一開會還要一天。這麼喜歡開會,還是去大公司工作算了,那裡每天都有會議開。

少開會不意味著少溝通,把你的想法記錄下來,見縫插針的跟團隊成員做非同步的資訊交流。這樣應該夠用了。

7. 任何產品都要能第一時間收集統計資料

產品關鍵指標的統計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就應該埋好點,要求能夠第一時間統計到。如果能夠做到近乎實時統計,當然更好。

統計資料也是功能,給團隊成員使用的功能。沒有地圖,軍隊怎麼作戰? 沒有資料,多數時候沒辦法做出有效的分析。沒有資料,又怎麼支撐你的結論? 還有,資料包表如果能美觀一點就更好了…

最後說一下,別把創業想的太酷。身處創業團隊做產品,毫無疑問你面對的會是漫長的、煎熬的、瑣碎的事情。這些本身並不酷,只不過是很有樂趣罷了,如果你能發現的話。
相關閱讀
評論(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