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城市的產業困境

阮一峰發表於2004-11-21

前天晚上,我和一個朋友聊天。

他的家鄉是湖南常德,一個沅江邊上的中等城市。他說,家鄉那裡現在根本沒有什麼像樣的製造業,滿街都是洗髮屋、足療城。

我說,有那麼多人去洗髮、足療嗎?

他說,不太清楚,反正那些店都開得好好的。

我又說,為什麼製造業辦不下去?

他說,我們那裡落後,基礎建設跟不上,投資環境太差了,和沿海根本不能比,本地人都想著外出打工,誰還會跑來投資啊?原先,有一些搞三線建設時,從上海搬過去的工廠,現在全都倒閉了。倒是有一兩家上市公司,但都是些爛公司,用行政手段上市的,用來騙股民錢的。

接著,他又說,農業也不行,農村年輕人大多都出去打工了,村子裡缺青壯年。

我說,那麼你們那裡豈不是隻有第一和第三產業,基本沒有第二產業?

他說,對啊,就是這樣,而且那些第三產業還是非常初級的第三產業,大多是要付出體力勞動的服務業。

我說,那麼你們那裡的經濟收入怎麼來呢,聽上去情況好像很糟糕啊?

他說,就是依靠打工匯回來的錢啊。

這下,我無語了。這是一個多麼脆弱的經濟啊。內地的經濟依靠著沿海,而沿海龐大的加工業又依靠著國外的消費能力。一旦國外消費者的消費放慢,進出口貿易不行了,那麼諾大的中國不就要走向蕭條嗎?這又是一個多麼畸形的經濟啊。

沿海的工業起來以後,首先摧毀了內地的工業,使內地城市的專業分工只能選擇第一產業或資源工業。我記得小時候,課本上寫"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商品傾銷,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原始經濟,帝國主義妄圖把中國變成他們的原料基地和消費品市場"。而現在,內地不正在變成沿海的原料(勞動力)基地和消費品市場嗎?這恰恰就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的邏輯結果。

當然,我知道經濟學原理,這樣的專業分工是有利於效率的,而且應該會還有產業的擴散效應,最終實現了聯動式的發展。

但問題是,中國並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很多經濟的自我糾正手段在國內是不起作用的。我很擔心內地和沿海最終將變成兩個世界。

(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