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有一篇文章《黑暗創投圈》引起了爭論,新浪科技的杜丹編輯向我約稿,談談對它的看法。
那篇文章抨擊了國內創投圈的亂象,感慨國內缺乏導師型的創投,多的是職業投資人出身的創投。這導致了一方面,投資人像評估銀行貸款一樣地評估創業專案;另一方面,創業者日益重視專案的包裝和概念,而忽視"內功"。
一定程度上,我同意那篇文章的觀點,確實感到國內很多創投,不善於孵化和培育專案,只是一個單純的出資者的角色。更糟的是,往往投錢以後,創投就深度介入專案開發,主導產品方向,逼迫創業者採納他們的觀點,不顧自己其實對技術知之甚少。大多數時候,這種做法只會起到反作用。
這讓我想起StackOverflow的創始人Joel Spolsky,在《軟體隨想錄》中舉過的一個例子。
19世紀的時候,在俄國的一個小村莊裡,住著一個貧窮的猶太人。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騎著馬的哥薩克人 。
"你用什麼餵雞?"哥薩克人問。
"就用一點麵包屑。"猶太人回答。
"你好大的膽子,竟敢用這麼低等的飼料喂俄國雞!"哥薩克人說,拿起棍子打猶太人。
第二天,哥薩克人又來了。"現在,你用什麼餵雞?"他問猶太人。
"報告大人,我給它上三道大菜,分別是新割下的鮮草,上等的鱘魚魚子醬,還有一小碗鮮奶油,上面還灑著進口的法國松露巧克力作為甜食。"
"白痴!"哥薩克人說,拿起棍子打猶太人,"你好大的膽子,竟敢在低等的家禽身上浪費這麼好的食物!"
第三天,哥薩克人又來問:"你用什麼餵雞?"
"不餵了!"猶太人稟告,"我給它一個銅板,它想吃什麼就自個兒去買。"
在我看來,很多國內創投就像上面故事裡的哥薩克人,他們其實不知道怎麼把事情做好,只是下命令,讓創業者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真正優秀的創投,應該起到一個指路人的作用,幫助創業團隊把專案做對、做大、做好。
Airbnb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2009年出自美國最著名的創業孵化器YC。今年4月剛剛完成4.5億美元的B輪投資,目前估值為100億美元。可以說,它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創業公司之一。
就是這樣一家明星公司,曾經令美國兩大創投產生過嚴重分歧。YC創始人Paul Graham堅決看好,而紐約風險投資家Fred Wilson則表示懷疑。我覺得,這是一個絕佳的例子,可以說明一個優秀的創投可以發揮多大的作用。
Fred Wilson之所以不看好Airbnb,是因為他是投資銀行出身,使用傳統眼光評價。在他看來,首先,Airbnb的兩個創始人都是設計系畢業,缺乏軟體背景;其次,他們在舊金山過得窮困潦倒,連房租都付不出;第三,只因為某次會議導致旅館緊張,他們靠出租自己的公寓賺了一筆,居然就覺得可以創辦一個類似Ebay的專門出租公寓的網站。這怎麼可能成功呢?況且,就算有人將自己的公寓放上他們的網站,也可以放到其他網站啊!
Paul Graham是程式設計師出身,看問題的眼光,與投資家出身的創投完全不同。他最看中的不是令人叫好的專案或者創意,而是創業者的素質。因為一個優秀的創業者,可以將壞點子變成好點子,將好點子變成可以出售的產品。在他看來,Airbnb的兩個創業者有著非凡的創造力和執行力,這遠比Airbnb的創意本身重要。
一個例證是,2008年正趕上美國總統大選,Airbnb的創始人靈機一動,將奧巴馬和麥凱恩的卡通形象,分別印在500個包裝盒上,裡面裝入燕麥片,每一盒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編號,然後拿到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出售,每盒售價40美元。最後居然賺了30000美元,這比當時Airbnb得到的天使投資都要多。這件事給Paul Graham留下深刻印象,從此認定Airbnb這個專案會成功。
後來,Fred Wilson公開承認,錯過Airbnb是他風投生涯中最大的錯誤。他說道:
"我太關注他們那時正在做的事情,而忽視了他們做過的、將做的、有能力做的事情。" (We focused too much on what they were doing at the time and not enough on what they could do, would do, and did do.)
這句話就是我心目中,優秀的創投應該具備的素質。他看出創業者的潛質,提供各種條件,鼓勵和支援他們發揮自己的潛力,為專案出謀劃策,幫助形成概念、評估架構、推廣產品,將一顆種子扶植成小樹苗,進而擁有了長成參天大樹的無限可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