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公有云市場的七個重要特徵

張曉東發表於2015-12-30

鄙人今天有些閒情逸致,所以總結一下2015公有云的市場,也調侃輕鬆一下,供大家一笑。另外,《2015中國公有云市場回顧》正式的總結文章會在CSDN的程式設計師雜誌一月份那一期上刊登。歡迎大家到時候閱讀,或找批評指正。

特徵一:公有云服務不“國際化”你都不好意思出門 對於公有云企業來說,如果不在2015年推出國際化的雲服務,你都不好意思跟別人說你是“中國領先的公有云服務企業”。怎麼著也得在香港建立個資料中心吧,也算是完成了國際化第一步啊。所以呢很多企業是為了“國際化”,而做的國際化,最終實際效果並不好。但是,給投資者看個熱鬧、給自己賺個吆喝也就夠了,不虧本。

特徵二:各家企業不惜血本、砸重金拉攏“夥伴” AWS的Marketplace那是相當有影響力,是維持AWS競爭力和雲端計算生態環境繁榮的極大助力。所以中國主要的公有云服務企業都相繼開設了“雲應用商店”、“雲應用市場”、“雲應用超市”等類似的軟體應用賣家市場。 然後到了2015年下半年,各家企業就比著砸錢吧。這個剛說我出20億,另外一個接上說:我五年內投入10億,還是美金。馬上另一個大鱷就大喊:我砸100億,而且80-90%的收入都讓利給合作伙伴,這真的是大手筆。 由此可見各大公有云服務商對合作夥伴的渴望程度和扶持力度,就看誰砸的錢多了,土豪太多了,屌絲只能退散。 特徵三:有人哭、有人笑、合縱連橫深入發展 如果說2014年公有云服務市場競爭還不太激烈的話,那麼到了2015年,特別是下半年,那就相當的激烈了。各家企業在合作伙伴爭奪、商業推廣計劃、以及扶持政策上都有了針對性的比拼。例如9月時各大公有云廠商的大型釋出會,在時間、地點和主題的選擇上都有明顯“打擂臺”的意思,實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有些很有影響力的公有云企業的沒落實在讓人惋惜,名字我就不提了。反正2015年笑的人很多,哭的人也不少。

特徵四:大家都不賺錢,但熱情更高漲 2015年有不少公有云的服務商收入很多都過億了,甚至有些企業都達到10多億的營收,但是大家都賠錢,還陪的很high,實在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據初步統計,在中國公有云市場每獲得1元的營收,相應的投入成本大約是1.6元。反正大家都賠錢,估計都是憋著先把別家賠死,最後整個蛋糕就全都是自己了,大不了剩下兩三家一起聯合漲價唄。 說到這裡,我得批判一下嘀嘀叫車,它現在的某些做法太孫子了,叫個計程車還要強制加價,憑啥啊,就憑壟斷?

特徵五:線上不賺錢?走,都去摻和線下大型企業市場 當前各大公有云服務廠商的使用者中95%都來自個人開發者和中小企業使用者的貢獻,熱熱鬧鬧的,可惜不掙錢啊,那咋辦?所以不約而同的大家都去“人傻錢多”的傳統企業市場湊熱鬧去了。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國內的公有云企業就認識到中大型企業及組織機構在雲端計算領域的需求非常旺盛,且需求空間很大,這是一塊很大的蛋糕。俗稱人傻錢多。所以,從2015年開始,各大公有云服務廠商把焦點逐步轉向中大型傳統企業市場,通過輸出雲端計算解決方案、專有云、私有云等多種形式,來分傳統IT企業(IBM、HP等)所把持的中大型企業市場的蛋糕。 據本人估計2016年啊,又有很多企業要被碰得頭破血流了。

特徵六:大資料不是火嗎?我們都有、都支援 2015年,大資料那個火啊,比雲端計算還火,不借勢一下豈不是可惜。所以各家公有云服務企業都上線了類似Hadoop的大資料平臺,也許不叫這個名字,但是實質上都差不多,這一下可好了,宣傳的賣點大大的,雲端計算、大資料一起又火了一遍。 各家企業的領導就是想啊:這玩意上線之後,沒幾個使用者有點讓人頭疼,好在投入不大,先擱著吧。

特徵七:容器和無核化啥的這種新技術怎麼能少 要說2015雲端計算相關的技術領域最火的非容器技術和無核化技術莫屬,所以國內一些某些以技術著稱的公有云服務企業,也把Docker、UniKernels技術應用在公有云中。 總之,原則就是不管使用者能不能用得到,反正技術大會上、市場宣傳的材料上絕對不能少,要不怎麼體現我公司的雲端計算技術先進呢。

掃描二維碼關注【東方雲洞察】公眾號 實時瞭解深度的公有云市場分析和洞察結果!點選右上角,在彈出的選單中傳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請在公眾號搜尋並關注:DongCloudInsight 或 東方雲洞察。需要點對點交流請加微信:jackyzhang523 幫助您瞭解公有云相關的深度洞察結果。帶來極具深度和最新鮮的:雲市場分析、雲機會洞察分析、雲重大事件快評、雲雜談、雲論壇資訊,以及公有云領域最高階的CEO面對面深度研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