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內技術類書籍的一次討論

凌傑_owlman發表於2016-03-29

幾天前,我在上海交大的BBS上看到有人在吐槽國內教科書的質量遠不如國外,於是有人提出了寫書不如譯書的觀點。這種貌似【崇洋媚外】的觀點,引起了一番熱烈的討論。如果拋開民族主義方面的東西不談,就從市場競爭機制而言,我們引進國外圖書的目的也是為了倒逼國內的圖書市場升級,最終目的還是希望我們自己能寫出好的教科書。認為只靠翻譯外文書籍就行的想法顯然是過於幼稚的想法,而且基本上也是緣木求魚,沒有什麼可行性。

但話又說回來,就計算機技術類圖書而言,這個討論關於目前國內圖書的現狀描述是對的,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在這裡倒是想說說自己的看法。首先,國內教材不好的原因是因為這些教材編寫目的是為了考試,而不是應用,而且秉持的也是傳統的填鴨式的教育方式,突出的是例題要點,學生會做這些題,背下這些要點,能通過考試,這批教材的任務就完成了。因此他們既沒有什麼實用價值,也對技術的時效性毫不敏感,不久前大學裡還在用DOS+TC環境來教C語言呢。好在近幾年算是有些改進了。

上面說的是教材本身的性質,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寫書的人。寫上面這些教材的人往往是國立大學裡的教授,例如譚浩強。他們本身就出在一個很封閉的環境裡,對於商業級的開發瞭解程度是很低的,這跟國外有很大的區別。當然,現在情況已經在改變當中了,工程師隊伍當中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人開始自己寫書了。但寫書的人遠遠不夠,這其中的原因就要涉及到很多人對於寫書的觀念了。我們儒家文化裡有個很不好的觀念就是做一件事不是為了名就是為了錢,或者說的粗鄙一點:不是為了裝逼就是為了當土豪。而且人們普遍認為當了土豪之後才有資格裝逼,這還算進步的思想,不進步的人還認為即使當了土豪也沒資格裝逼,甚至還少數反人類的傢伙還認為就因為當了土豪,所以更沒資格裝逼。國外的人可壓根就沒這個概念,人家除了娛樂圈、體育界的,似乎也沒出名這回事。他們的文化本來就屬於show文化,我show了,得到相關社群認可就好。所以他們沒有什麼【寫程式寫的很成功了才能寫書】的說法。因為大部分人永遠到不了那時候,那樣的話就沒人寫書了。

最後再來說說書的內容。事實上,如果你一開始清楚自己寫書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名聲,說明自己是個成功的程式設計師的話,這書往往就沒法看了。當然,我們這裡不是在說出名有啥不對,而是說如果是基於自己的名聲來寫這本書的話,很可能你就不會去想如何按照邏輯來論述你的觀點,通常會兩三句話把你認為對的東西講出來,這不就是國內這些教材的大問題嗎?【我是專家,記住我的話就好】,結果就是書寫成了垃圾。

在這個日趨多元的時代,觀點立場其實不重要,我們要想讓人認可自己,必須要有論述觀點的能力。什麼時候你能同時說明自己的觀點,與反駁自己的觀點,你說的話才會值得一聽。這裡說的自我反駁,不是要我們對著鏡子對罵,搞成精神分裂。而是說我們要有能力反駁自己,才有可能做出更好的論述,這個跟要想學好下棋必須要能自己跟自己下是一個道理。要知道,邏輯這件事跟立場是一對天敵,一個人只要有立場,在邏輯上就必有漏洞,正因為這樣,辯論才能玩得起來。那怕是最簡單的事情,只有兩個立場的事情,非黑即白的事情,也是黑有黑的邏輯,白有白的邏輯,黑有黑的bug,白也有白的bug,如果我們壓根就不知道自己說的道理會遇到什麼現實的,邏輯的挑戰,這論述當然到處都是自以為不言自明的東西,結果什麼也沒說明白。譬如說,我們認為某件東西是a。我們會這樣:【我認為是a,當然我知道很多人會認為是b,這些人通常是這樣這樣這樣想的,但我認為他們是不對的,因為如何如何不對。當然還有些人會這樣這樣說b是對的,我認為這些說法如何如何。所以是a】。這樣叫論述。如果寫一句【我認為是a】然後就寫不出來了,那就比精神分裂嚴重多了,因為這根本就沒有精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