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CEO》演講筆記

berlinix發表於2016-07-24

今早起來在“活動行”上看到一個有意思的活動 —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CEO,在蘇州街恆大科技大廈,掘金微創業公司內部,由億蜂公司主辦,邀請葡萄創投創始人王昆先生演講。抵達會場後,座位幾乎都被佔滿,還有不少人站在四周圍。前幾日暴雨過後,今天霧霾沉沉,雲蒸霞霧,十分悶熱,空調不足,大家有熱成狗的感覺。繼主持人美女介紹完活動後,王總霸氣十足的走進會場,拿過話筒,毫不客氣的開始演講。

我喜歡這種痛快,不拖泥帶水的風格。有些人會感激一大堆,然後詳細介紹自己,王總直接跳過了。首先,開宗明義的指出,真正優秀的CEO不會指望聽一次演講就變得優秀,真正優秀的CEO也不會坐在臺下聽這種演講,但臺下的聽眾還是有潛力成為優秀CEO。在《巴菲特傳》裡,巴菲特提到,跟隨老師格雷厄姆學習一年後其投資業績大大改善,他十分感慨的說到:向大師學習幾個小時,就勝過自己自以為是地苦苦摸索10年。其實要讀懂巴菲特的話,如果沒有前後的苦苦摸索,光聽大師講是無濟於事的。

在演講之初,王總丟擲一個問題,大家是如何理解戰略?我舉手回答,戰略於公司而言,如探險家手中的地圖。當時,我沒有詳細說,總體而言相關的三個要素:地圖,你的位置,你要抵達的目的地。這就是我理解的戰略。

地圖,就是你對真實世界的認知,受限於知識與悟性,每個人的思維框架和現實世界都有差異,越接近真實世界,就越具智慧,越容易找到痛點和切入點;相反,你的模型框架和真實世界離得越遠,就越蠢,越容易搞出偽需求。市場風雲變化,你的地圖也應該隨時更新、跟進,不要指望有一勞永逸之法,要有虛懷若谷之心,大量的學習、認真的分析商業背後的邏輯,在實際操作中不斷修正自己的思維模型,這些都有助於改進你手裡的地圖。

你的位置,就是你得認清楚你是誰,你在哪裡,從何開始,你面臨什麼困難,需要什麼資源,怎樣才能達到你的目的地。很多人對自己有錯誤的認識,或者高估自己,或者低估自己,或者看錯競爭對手,或者看錯合作伙伴,識人、識己都是很難的。我們要時刻清醒的認識到自己是誰,在什麼位置,成功不得意忘形,失敗不至於沉淪,在平原、森林、沙漠、河流時,有什麼對策去攻克問題。

你的目的地,看準方向,鍥而不捨的往你的方向前行。知道你的位置和你的目的地,就不會迷失方向。在這個行程中,可能會不斷有新的機會冒出來,不斷有人在你耳邊,在你眼前說著、展示著新的藍圖,但不要理會。所謂All In,就是要舉你所有的資源,往一個點上砸,這個點,就是你的終極目標,你的目的地。在唐僧眼裡,那就是西天;在佛羅多(Frodo)眼裡,那就是末日火山。我們從一開始,就要想清楚我們的目的地在哪裡?自律、耐心、著眼長遠,有助於我們實現目標。

用6個字總結:地圖、位置、方向。當然,王總給出的是另外四個要素:聚焦、關注外部、揚長避短、知行合一。另外,也說到,問題比答案重要。不錯,我一直在收集有趣的問題,並經常問自己,是否有新的答案。下面是一些有助於我們思考的問題:

賈伯斯:如果你能成為海盜,為什麼要加入海軍?

Peter Thiel:在什麼重要問題上,你與其他人有不同看法?

Peter Thiel:還有什麼偉大的企業沒被建立?

如果不會失敗,你最想做什麼?如果你的人生已經不用考慮錢的問題了,你會怎麼活?

什麼樣的性格往往會導致失敗?你是否具備這樣導致失敗的性格?

寧高寧的《企業人思考筆記》中也有很多有趣的問題,我們也要隨時隨地,不斷的收集問題,不斷拷問自己,對問題有了何種新的見解。唯有思考、行動讓我們變得深刻,光聽演講、光看書,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

針對O2O專案,王總提出的幾個思考方向:剛需、痛點、多頻、顯性。關於要找到一個大市場的建議,我覺得不能盲從。《從零到一》裡提供的方案是找到一個小市場,並快速佔領其大份額,舉的例子是PayPal建立之初,快速佔領eBay交易,Facebook建立之初,快速佔領哈佛學生社交。因此,從一個小市場切入,能快速佔領它,形成壟斷,對一般創業者而言,更有參考意義。我更喜歡的是橋樑收費站和護城河的比喻,壟斷就好比一條河上唯一的通路,而護城河則表示當你在建立優勢後,要不斷地擴充套件它,變寬、變深。

“這個時代需要的不是更好,而是不同”,在差異化這點上,我很贊同。人們不會因為你比其他人好一點,就轉到你這裡來,必須要好很多,遠遠地好過、超過競爭對手,才能吸引到客戶。而好很多,在另一個層面上,那就是不同了。

在滿足使用者需求上,提到原罪,人性的五個Bug:情色、懶惰、虛榮、貪婪、偷窺。我覺得很有必要研究一下《七宗罪》或《人性的弱點》。人們需要什麼,我們就提供什麼,只要不是違反法律或基本道德原則,我覺得都可以去分析、利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述求,每個群體都有自己的述求,如果你不能走進人心,不能從他們的視角看待世界,是很難做出好產品的。

提到CEO的幾個基本素質,例如聚合而非整合。聚合力,是把有才能的人聚集到自己身邊。開復老師說,一流人才吸引一流人才,二流人才只能吸引三流人才。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不斷提高,不斷進取,永遠不要自我滿足,自我陶醉,更不要自我憐憫、自我憐惜。永遠不要覺得懷才不遇,這對改進境況沒有任何幫助。

提到利益分配的能力。傑克·韋爾奇在《商業的本質》裡說,好的老闆就是不斷給員工加薪的老闆,又說如何成功?那就是:找到一個好專案,找到合適完成它的人,給他們大量的錢。王總坦率的指出,凡是不給合夥人高額報酬的合作都是耍流氓。花錢是種重要的能力,但在我們的教育中,卻又極為缺乏,沒人告訴你怎樣花錢才是富有效率的,甚至連廣告大師都訴苦說自己花的一半的廣告錢都白花了,只是他不知道是那一半。有趣的是,有一則古代故事告訴我們利益分配能力不足會導致的問題,那是韓信對項羽的評價,大致說項王這個人,對老者恭敬慈愛,言語遵從,遇到他人患有疾病,則流淚讓侍者分給他們吃的,然而在分封論賞上,卻不能給將士豐厚的獎勵,因此能建功立業的人都紛紛離他而去,項王的仁義,不過是婦人之仁罷了。如果沒人教的話,我們要在創業中,自己學會花錢,學會分配利益。

講演之末,提到幾個實用的法律問題,諸如:訴訟時效、抵押、質押等問題,頗是受益。去年在創業大街也聽過一次創業法律講座。現代受教育的成本越來越低,但成年之後,有自我教育、終身教育之心的人,卻仍然不多。然而,如果我們能堅持終身學習,就能獲得比一般人大得多的優勢。在許多點上,王總也提到只能告訴一個答案,沒有時間詳細說,大家想知道的話,就看書去。這也是很實在的建議,大學一門功能的學習時間也無非是80個小時左右,但凡你面臨一個問題要解決,完全可以通過自學,或招聘他人,或尋求合夥人的方法來解決,而其中的自學能力,是尤為重要的。

演講的最後,以羅曼·羅蘭的一句話終結: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以後依然熱愛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