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民德:《電子計算60年》(32) 網路數字資訊的特點

彭民德發表於2016-12-19

把總總物件,包括文字、影像、語音等,都用按位(bit)的編碼表示,就是數字化。在國際網際網路時代,因為資訊的流動性和全球性,數字化或者資訊化一詞流行起來。每時每刻都有大量數字化資訊在國際網際網路上快速地生成和流動, “資訊是我們這個世界執行所仰賴的血液、食物和生命力。”(【美】詹姆斯•格雷克著 高博譯《資訊簡史》P5,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4.2)在網際網路環境下流動的資訊,已經與人、財、物一起,構成社會的四元結構。它們都是客觀的,流動的。流動過程有源地和終點,流動需要時間,這些是資訊與人、財、物所共有的特徵。網路資訊流又有不同於人流、資金流和物流的許多獨有特點。

(一).資訊流是無形的,而人流、資金流與物流是有形的

(二).資訊在資訊高速公路上傳遞速度極快,可以瞬時即達。比爾•蓋茨說,“這種新的通訊技術的一個最引人注目的特點就是它會消除距離(比爾•蓋茨:《未來之路》p7,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1)。資訊傳遞速度極快,無論幾何距離多麼遠,傳遞時間均可以忽略不計。比如一個人乘高鐵列車,從北京到深圳,花8小時,這已經比過去快得多了;而一條資訊經網際網路的光纜從北京到深圳,耗時不到0.01秒。即使繞地球一圈,時間也是感覺不到的。QQ聊天、微信視訊電話都可以實時傳送,做到“網路傳情瞬間返”。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網路上資訊的傳遞,沒有時空阻隔。

(三).資訊流動可以促進人財物的快速流動與合理流動。比如,經由銀行匯款,或銀行轉賬,或電子銀行繳費,靠資訊的變化和流動,“錢”會實時到達對方賬戶。其效果已經遠遠超出以往的航空匯款和郵局電匯速度。又比如,12306官網的資訊釋出,可以引領春運人流的合理流動。

(四).資訊取之不盡,資訊流源源不斷。一條資訊從源地傳到了目的地,源地的資訊還在,可以無限次地取用,而人財物的移動絕不會造出多個“克隆”的人財物來。人的壽命不過100多歲,而資訊可以長期保留,使人類文明生生不息地永久儲存下去。

(五). 資訊又是可以被刪而變得什麼也沒有的。這與人財物不同,後者有物理實體,遵循物質不滅定律,而資訊如果被盜被刪又沒有備份的話,無法從哪裡找出來。這給資訊犯罪的界定、取證、法律的制定都帶來許多新問題。

(六).資訊流動的路徑有很大選擇餘地。比如,同一學校的兩臺機器之間,既可以直接通訊,也可以經由北京,當然也可以經過上海通訊。甚至可以先傳到美國,再由美國傳回校內。一般情況下,軟體可以實現最佳路徑的自動選擇

(七).資訊在“路”上流動一般是被壓縮了的,傳到目的地後再解壓還原。這與人財物“原裝”移動不同

(八).資訊在網路資訊高速公路上的流動通道和傳送的資訊量,不像普通公路、鐵路的道路和車流那麼對稱。我們在終端上接收資訊叫下行,而經伺服器發給別人資訊稱為上行。下行常常用來傳遞影像、收看電視,上行則是給別人傳送文字信件,簡訊、郵件之類,傳送IP電話。下行頻寬要遠大於上行頻寬,下行頻寬需要近1000M,上行不到1M。也就是說,到終端機器的資訊通路是不對稱的。現在國家決定在幾十個大城市搞三網合一試點,把計算機網際網路、通訊網(包括手機通訊)、有線電視網互通,為了滿足人們雙向視訊交流的需求,上行頻寬也必須相應增寬。通道的不對稱性,今後估計會有所改善。

(九).資訊流動更需要軟體的支援。如果說人流、資金流、物流也依賴軟體,比如高速公路上的種種導流標記就好比軟體。但是憑藉人的參與,人有智慧駕駛能力,交通規則更多地已經裝在駕駛員的頭腦裡,路上不需要很多導流標記。而資訊流動的每一步,包括資訊採集、傳送、儲存、處理、應用的各個環節,都強烈地依賴於軟體。資訊傳送需要按照通訊協議由軟體自動分解、打包、傳送,需要在傳送與接收雙方多次“傳送-接收-確認”過程來完成。

(十). 資訊流可能包含比人流、資金流與物流更高的價值
人們通常說,讓數字說話,讓事實說話,而不能憑拍腦門子做決策。資訊便是數字,便是事實。事實勝於雄辯,也就是資訊勝於雄辯。資訊是做決策的依據。歷史上,因為一條資訊的洩露、竊取、偽造而導致戰役失利的例子不勝列舉。資訊的價值還可以有更深的含義。曾經有一種說法,網際網路時代,知識經濟已初見端倪。什麼是知識經濟?知識經濟就是資訊經濟,資訊就是知識,資訊就是價值。要用數字化去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

(十一).資訊保護措施使得資訊流對人流、物流、資金流常常有友善的限定製約作用。比如到銀行取錢,戶主、賬號、密碼、預留的手機號等資訊有不相符合之處,都會遭到系統拒絕訪問,以保證資訊的安全。如果輸入的賬號跟銀行註冊賬號構成不符合,手機號不是11位,身份證不是18位,或者其中各個域無法協調,都會被程式自動識別。

(十二).資訊化的觸角還在無限地擴充,它無所不及。網路數字資訊的增長速度要遠快於人財物的增長速度。資訊的內容有廣泛的包容性和延展性。實時的生產資訊、科學觀察資訊、地理資訊、時政資訊等等,時時刻刻都在湧入網際網路,既往的歷史資訊也必須保留再利用。現在,人類已經進入ZB時代,2016年已經達到3.2ZB,其中90%的資料是過去兩年產生的(參閱:“ 數字經濟新時代 2016中國資訊產業經濟年會在京舉行”http://news.163.com/16/1224/09/c91r4a0f000187v5.html),由於網路數字資訊的快速增長,現在被稱為大資料時代,資訊爆炸的時代。而人財物的增長要緩慢得多。
可以看一個有趣的例子,即將過去的這一年(2016年)秋冬,北京街頭清掃樹葉的工作,一項傳統的工作,所用的專用袋子也貼上二維碼,採用了一種平面數字化表示方式。這有利於城市清掃工作的資訊化管理(圖1、2)。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網路數字資訊的上述特點,正在深刻地改變我們的社會。社會的管理、企業的生產組織,各個方面都需要提升自己的資訊化水平。人們把不數字化聯網的機構或者組織,不聯網的計算機貶稱為資訊孤島。我們應該積極地認識網路數字資訊的特點,跟上、適應、享受、促進各個方面的網路資訊化。

(與本文相關的更多內容,請參看彭民德《電子計算60年》第6章 網路計算全球通聯 電子工業出版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