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工作法圖解——筆記與心得

林唯楚發表於2017-03-14

一 封面、標題、推薦評價、序言、目錄分析

  1. 題目,題目名叫《番茄工作法圖解——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其實英文名字叫The Easy Way To Do More Thing In Less Time(直譯就是,用更少時間做更多事情的簡單方法),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其實讀書的時候尤其特指引進的書籍的時候,應當關注原版的書的標題,特別要注意副標題,因為按照我的經驗來說(並結合之前看過的《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意見)英文副標題都是最簡單最直接的表明本書核心內容的文字,那中文標題呢?可能是英文直接翻譯過於low逼的原因,中文標題翻譯不僅要有噱頭還要有逼格一般意譯的厲害,比如本書的副標題就至少轉了一個彎,把“用更少時間做更多事情”替換成了“時間管理”這樣並非不可以,只是其實用“時間管理”這個看上去高大上的詞彙其實模糊了或者說從本質上掩蓋了一部分本書的內涵,至於內涵是什麼接下來會講到。
  2. 書背推薦評價書封展開資訊與內容簡介分析,這個雖說基本都是在吹牛逼的說這本書多麼多麼厲害,其實參考資訊還是有很多的,最大的用處就是快速獲取關鍵詞,以下是我讀完這些資訊之後歸納的關鍵詞:時間有效管理、簡單易行、效率提升、圖文並茂
  3. 根據這些參考資訊一句話概括本書內容:用25分鐘一個的番茄鍾,設定目標並完成。
  4. 序言中值得注意的是這麼一句話:番茄工作法主要是讓你駐足、觀察、醒悟、自我改進,讓你明白重點並不是你完成了多少工作,而是你能否集中注意力。

  5. 目錄分析(預測):一次只做一件事(這是本書的絕對核心和內涵);背景:可能是介紹使用的背景或者說展示人們的困境;方法:如何使用番茄鍾;中斷:如何應對使用時出現的狀況;預估:評價與設定時間;應變:如何進行調整;團隊:如何在團隊中使用這個番茄鍾。


二 正文內容摘抄與想法

第一章:一次只做一件事

  1. 番茄工作法:在25分鐘之內只做一件事,然後短暫休息,再與其他事情對比,只做最重要的事情。(補充:你要做的就是定好時間之後,專注於此)
  2. 開始之前,要求你做到拋開雜念的專注,自己動手做練習,從而理解加深。
  3. 作者的親身體會:每次坐車25分鐘,看書,目標單一而明確,但是收穫巨大。
  4. 番茄工作法完整定義:列出你當天要做的事情、設定25分鐘鬧鐘、從第一件事情開始、此外每日回顧、每日承諾、控制中斷、預估花費時間。
  5. 集中注意力於,我想要達成什麼結果,從而能管理你的(寶貴)注意力。
  6. 什麼佔用(浪費)了我們的時間:面對複雜,望而卻步;無聊瑣事,越拖越久;小事忙活,大事沒辦;最後期限,步步緊逼;休息工作,切換不能;一錯再錯,不長記性。
  7. 針對上述問題可以用番茄工作法完美解決,面對複雜的事物拆分之,對於節外生枝的東西,先記錄到計劃外緊急之中;當頭腦被無聊瑣事佔據時,專心做列表第一項吧;不要只顧著幹活而忘記看時間,大腦需要時間來休息從而鞏固知識,增強相關記憶;加強自我承諾,努力集中精力完成一個哪怕一個的番茄鍾,做到迫在眉睫也能花25分鐘專心致志;多用流程管理的方式嘗試在紙上也能談兵能預想未來(這是提綱挈領的工作需要每天早晨就弄好);面對那些推給你的工作,在“我必須”和“我想要”做出“我選擇”;不用惦記著完美,擰下一個番茄鍾,達到完成就是獎勵;與其畏畏縮縮前顧後瞻,莫若當幹就幹。(這一段基本是書上10-12頁的總結,看不明白的話就去看原書吧)
  8. 記住重點:一次只做一件事

第二章:背景

  1. 番茄工作法是簡單的讓你順應你的天性去工作,因勢利導,而不是與之對抗。
  2. 大腦的四個層次結構:腦幹——非條件反射;邊緣系統——情感與社會關係;大腦皮層——認知和思考;額葉——想象與創新。
  3. 佔用百分之二身體重量的大腦其實消耗了百分之二十的氧氣。
  4. 腦幹負責掌控節奏,節奏對身體或者說生活來說很重要,所以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
  5. 儀式感或者說特定的動作指令的集合,可以讓人更好地調整狀態,這也是宗教給人神聖感覺的一部分原因吧?
  6. 恭喜你發現了本條最重要的筆記,其實讀到這裡,我自己的感覺就是所謂番茄工作法就是:你從此有了一個錘子,以後看什麼都像是一個釘子,這句話當然不全對,但是至少比那些看什麼都是釘子卻從沒想過去找錘子的人要好的太多至於喜不喜歡就是你的事情了,我的感覺就是可以做啊,沒有壞處吧。
  7. 左腦傾向於匹配,右腦傾向於直覺,當你處於多動狀態時可能是因為你的多巴胺分泌的太少而導致腎上腺素增加哦。
  8. 持續作業與交替作業,這個有點類似於採銅所說的PS工作法,交替作業和持續作業都應該做考慮,準確的說是短時間的持續,長時間的交替可能比較好。
  9. 休息和做夢有助於記憶的相互關聯,短暫的定期休息有助於增強理解。
  10. 拖延像是獎勵,會暫時緩解你的壓力,但是你最後還是會為此付出利息(代價),對抗之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到起跑線。
  11. 調整是一個必要的步驟後面會解釋為什麼。
  12. 這一章的重點簡言之就是:番茄工作法是科學的,每一個步驟都是必要的。

第三章:方法

  1. 番茄工作者的一天包含以下五個階段:計劃、跟蹤、記錄、處理、視覺化(形成套路)。
  2. 戴明迴圈:PDCA,其實番茄工作法也算是戴明迴圈。
  3. 你需要準備的工具:計時器、三張紙、筆,其中三張紙的用途分別為:今日待辦、活動清單、記錄表格。
  4. 將最重要的活動安排到第一位,並全力以赴。
  5. 早晨起來的時候就做一個番茄鐘的今日待辦與活動清單以及記錄的模板吧。
  6. 今日待辦其實就是承諾,但是光有承諾才不夠呢,需要自己去篩並製作合適的活動清單。
  7. 工作需要即時的反饋,因此25分鐘作為一個週期,完成了即時最好的獎勵。
  8. 同時番茄工作法也強調了一個東西,就是前瞻的重要性,所以其實==每次執行完一個番茄鍾之後都會有一個判斷的過程,需要選定一個最重要的活動(這意味著放棄很多個衝突的活動)==但是這個確實是有必要的。
  9. 關於上述的一點,作者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比喻:三頂帽,小丑帽---休閒帽;獅王帽---工作帽;國王帽---戰略帽,這三者是不停地切換的,上班路上可能需要小丑帽,來到公司帶上國王帽,隨後切換到獅王帽,再小丑、國王。。。(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不可斷裂的鏈條,只有三者不停地輪換上場你才能更好的把握節奏,從某種意義上講,其實這麼做是為了更好地保持“錘子”的水平,也是更好的把事物簡化為“釘子”)
  10. 休息與放下:執行完一個番茄鍾之後,需要休息5分鐘,這個是必須的,不能偷懶工作同樣也不能偷懶休息,其次,放下意味著休息時不能再想上一個或者下一個番茄鍾,最後就是,進行了四個番茄鍾之後需要有一個階段性的休息。
  11. 對於上一點的理解可以用“番茄皮”來解釋,作者是強烈的反對“番茄皮”的(所謂的番茄皮就是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完全按照作者所說方法來的番茄工作法)在作者看來如果不是完全按照番茄工作法這樣,那就毫無意義。
  12. 如果完成一個番茄鐘的時間剩下來了那就用來過度學習吧,千萬不要從一個番茄鍾強行切換到下一個番茄鍾,原因稍後的章節會解釋。
  13. 對已完成活動打❌同時還要記錄和處理以及改善,這樣才能便於自我調節。
  14. 總的來說,番茄工作法就是,每天定下目標,中間執行活動(番茄鍾),休息、判斷優先度,繼續執行下一個番茄鍾,同時對番茄鍾進行記錄,最後分析處理,改善。一切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番茄工作法都是“番茄皮”,只有嚴格意義上的番茄鍾才是真正的番茄鍾,否則就毫無意義。

第四章:中斷

  1. 每次一中斷都意味著注意力的丟失,想要重新找回都需要付出昂貴的代價。
  2. 儘量避免LIFO(Last-In-First-Out)同時BPUF(Big-Plan-Up-Front)也是不可行的。
  3. 這裡就需要用到三頂帽子來接替從而保持持續性的步伐了。
  4. 中斷分為:內部中斷、外部中斷。
  5. 對於內部中斷,建議置接受、記錄、繼續,記錄在你的計劃外緊急事項中,但是當前還是繼續你的番茄鍾。
  6. 如果有什麼事情想起來了,就先記錄下來,不讓他佔用你的腦子,你可以在下一次的三帽迴圈中將之加入你的番茄鍾。
  7. 番茄鐘的原子性:番茄鍾具有原子性,即一個番茄鍾是無法被分割的,如果一旦被分割,那就意味著這個番茄鐘的作廢。(這一點也很重要,基本解釋了為什麼上一章有那麼多的奇怪的規定,因為番茄鍾是無法分割的啊)
  8. 所以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其實你壓根完成不了幾個番茄鍾就會被打斷,所以才需要記錄與評估(之後的一章會講到如何對番茄鍾與你自己進行評估)
  9. 對於外部中斷,作者的處理態度是:推後之,保護你的番茄鍾,處理方法是:告知、協商、計劃、答覆。
  10. 視覺化所謂視覺化就是對中斷進行標記,用‘來標記內部中斷用-來標記外部中斷,這個將用於以後的評估以及調整。
  11. 認清界限:要注意自己緊急外事項的多少,如果很多,說明你的計劃性很差需要加強,其次待辦事項和活動清單是有差別的,而且其實差別越明顯則說明番茄鍾越有效和有用。
  12. 總結一下:中斷不可避免但是可以記錄和標記,記錄中斷可以幫助你改進你的番茄鍾從而使你形成你的“番茄鍾”

第五章:預估

  1. 番茄工作法的第一階段就是用了預估,早上做規劃的時候就要求我們對事項的時間佔用進行評價和估計。
  2. 這裡作者引用了一個叫做“群體智慧”的例子,簡言之就是,如果你每天都記錄並且基於以往的經驗評估,每次你都會漸漸逼近最適合你的工作方式或者說你的“番茄鍾”
  3. 超過七個的番茄鍾專案應該拆分,同時由於番茄鐘的原子性,不應當出現0.5個番茄鍾這樣的講法。
  4. 預估也是承諾,預估的結果是增強了做事的積極性。這裡特別提出的是對於預估作者的不同劃分符號,第一次完成番茄鍾用□,第二次用○,第三次用△,之後不在增加,如果進行到△其實你的預估已經很失敗了。
  5. 記錄的時候也需要記錄下上面的預估和實際“番茄鍾”數量以便於更好地調整。
  6. 總結一下:預估是基於經驗的瞻前同時也是便於下次的顧後預估的意義在於不僅增強了自我承諾,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調整自己的“番茄鍾”

第六章:應變

  1. 作者一直在強調並堅持一點,哪怕你覺得番茄鐘不好用不是特別適合你,也建議你堅持完全按照作者所說的使用兩週。
  2. 如果不知道該怎麼去判斷要如何進行優先順序的判斷就用兩兩比較法吧。
  3. 收件箱清零法:1、從到頂部開始;2、一次只處理一件事;不允許將事情重新放回收件箱。
  4. 反覆回顧法:用反覆回顧法增強記憶能力。
  5. 總結一下:這一章其實內容並不多,強調一點吧,所謂應變就是其實就是以不變(番茄鍾)應萬變

第七章:團隊

  1. 團隊也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設定一二三的優先順序,扭一個番茄鍾,開始吧!
  2. 其實會議設定時間限制可以更好的幫助人們提升注意力。
  3. 雙人番茄鍾,注意協調,做好雙方約定。
  4. 總結一下,兩個人的團隊可以考慮嘗試使用番茄鍾。

全書的一句話總結:

番茄工作法之所以簡單又高效的原因,其實是其簡化了所有的問題,手把手的教你用“錘子”,調整你的“錘子”,做一把適合你的“錘子”,甚至教你如何去把事情簡化為一顆"釘子",這就是我看完整本書最大的感受,那些吐槽這本書不好、沒用的人或許正是反感這種所謂的萬事萬物都是釘子的觀念吧,但是對於赤手空拳不名一文的我而言,有一把用著順手的錘子也是極好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