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穹:既然沒有退路,創新轉型不可避免(圖靈訪談)
在房價與物價齊飛,中產階級也如履薄冰般活在大城市的時代,創業似乎成為他們實現財富自由與夢想實現的最快方式。在經濟紅利即將消耗殆盡,原有經濟模式弊端盡現的時刻,企業必須當機創新轉型。 也許創業圓夢、創新轉型已經成為許多人精神上的一劑鴉片,好像只要還在創業、創新,那些關於未來的美好幻象就永遠不會消失。 全民逐浪的遊戲裡,少數成功者登至浪潮頂端,風光無限,而那些曾全力追趕浪潮,最後仍被浪潮吞噬的“失敗者”沉默得就像從未出現過。致力於推廣“精益敏捷”創新思想的吳穹,告訴我們創新並非一場賭博,全靠運氣,它有法可循。
訪談嘉賓:
吳穹,與華為、平安、順豐、招行進行長期合作的創新管理顧問,軟體工程博士,Agilean公司聯合創始人。1998年從北大畢業後,建立Rational中國團隊,2002年被IBM收購。2004年到美國IBM Rational總部工作,任全球產品經理直至2007年底回國。回國後,他堅持在一線輔導團隊進行創新,幫助不同規模的組織打造健康的創新生態。曾獲Brickell Key Reward 2016年度提名,並受邀在LKNA、LKCE等國際會議發表演講。
您創辦的Agilean公司一直致力於在中國推進敏捷、精益思想。所以就您的理解,敏捷、精益在國內的普及狀況是怎樣的?
吳穹:從發展歷程來看,軟體行業最開始談的是敏捷,引入中國是在2008年左右。
再往前,我個人的研究方向是軟體工程。1998年,我加入Rational公司,致力於在國內推廣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統一軟體開發過程)。RUP的核心思想是基於Use Case技術的、以架構為中心的、迭代的、可配置的、風險驅動的軟體開發流程。當時,國內的軟體開發規範程度很低,RUP的推行對整個行業而言還是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隨著行業成熟度的提升,企業不再青睞這種推倒重來式的流程改進方式,敏捷思想應運而生。敏捷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吸收了許多精益思想。Agilean就誕生於這個時期,目標是將敏捷和精益更好地融合,幫助客戶完成敏捷精益轉型。
時至今日,敏捷在軟體開發圈裡已經盡人皆知。研發敏捷已經成為網際網路企業的標配,許多大型金融企業也躍躍欲試。但是,Agilean團隊在幫助客戶實施研發敏捷的過程中發現,雖然研發團隊在提高敏捷性方面有許多事情可以做,如迭代開發、質量內建等,但是企業更大的問題來自於業務方向,管理方式以及業務研發配合等問題。因此,Agilean團隊提出了“全面敏捷”的概念,開始跳出研發團隊內部的敏捷、精益問題,關注創新管理。比如,業務研發的交流互動,以及如何保證研發內容的有效性,而不僅僅關注研發過程的敏捷性。很高興注意到,麥肯錫、BCG開始討論業務敏捷(Business Agility),這可以看作是對“全面敏捷”這個概念的一種呼應。全面敏捷或業務敏捷在國內才剛剛起步,很多管理者表面接受了敏捷思想,卻只要求下面的研發團隊實施,不會覺得敏捷是一個整體的公司理念。
但這裡也出現了一個問題:“敏捷”是從軟體開發流程開始的,一開始它並沒有試圖承載“業務敏捷”這麼巨集大的概念。“敏捷”主張軟體開發過程不應該寫那麼多的文件,強調溝通,流程應該輕一點,等等。所以,敏捷的初始上下文很窄。現在敏捷被寬泛化了,卻沒有一個理論框架來回答如何實現業務敏捷。業務敏捷更多的是一種企業狀態:能夠靈敏感知外界變化,不斷創新,快速適應。
在敏捷演進到業務敏捷的過程中,精益思想不斷被吸納進來,因為精益思想的理論體系相對完整,兩者逐漸合流。2010年,Eric Ries把精益思想引入到精益創業、精益創新領域,這把精益提升了一個高度。從之前的精益生產、精益看板、到Eric的精益創業,以及衍生出來的精益品牌、精益客戶開發、精益企業等,整個精益浪潮風起雲湧,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從全球來看,精益已經從流水線階段、精益生產階段、精益管理階段,進入到精益創新階段,但國內的精益創新才剛剛起步,還沒有進入主流話語體系。
什麼時候開始關心創新的?
吳穹:最近,越來越多的客戶需要Agilean幫助他們去輔導創新團隊。我們發現,客戶不只關心“做出來”,更多關注“怎麼做、有人用”的問題。企業已經跳出了傳統的“快速產出”範疇。
對我來講,現在會更關注創新企業。比如說,Airbnb怎麼成名的,盒馬鮮生現在的狀況。我們對創新的重視度和敏感性,表現得更高一些。
可以簡單跟我們介紹一下最近關注較多的創新管理嗎?
吳穹: 我之所以會研究創新管理,其實是因為我看到太多的國內創新團隊裡盛行996甚至是007這樣的加班現象。創新不是拿人耗的“血汗工廠”,關鍵在於背後的管理體制。
拿電影製作為例,我們發現創新本身是一件非常不確定的事情。不到最後上映的時刻,就無法預測產品的好壞。花費了大量真金白銀,上映時票房慘敗的例子比比皆是。但皮克斯擁有一套非常成功的反饋機制:通過坦誠溝通快速產出動畫小樣,然後由智囊團定期審片保證影片的質量。更厲害的地方是,皮克斯的創新機制能夠複製。2006年,迪士尼把皮克斯收購了,目的是收割人才,因為當時的迪士尼動畫已經在走下坡路。皮克斯動畫的兩位負責人做了一項大膽的嘗試,他們將迪士尼和皮克斯嚴格隔離,互不借用人才,只是把管理運作機制移植到迪士尼,最後我們看到了迪士尼的復興。
故事容易雷同,所以高度創新性的電影還需要在豐富性和細節上下功夫。皮克斯一部部成功的影片裡就有很多誠意滿滿的細節。比如《怪獸電力公司》裡有這樣一個畫面:小女孩把一摞CD弄倒了,繪畫師卻沒有放過任何細節,詳細給出了每張CD的封面圖案。這樣觀眾才能感受到影片中故事的真實和震撼,體會到電影製作者的誠意。
所以我想問的就是,您最近讀的有影響力的書。
吳穹:《精益資料分析》是一本很不錯的書,推薦大家看。最近還讀了兩本,一本叫《稀缺》,一本叫《創新公司:皮克斯的啟示》。如果再推薦的話,就是谷歌的《重新定義團隊》 《重新定義公司》。
以《稀缺》為例,它對您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吳穹:這本書對我還是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在培訓的時候,我的說法是,它改變了我的人生。
那一定要聽一下!
吳穹:每個人都會有稀缺的東西。常見的稀缺有缺錢、缺親情、缺愛情、缺友情、缺安全感,但更可怕的稀缺是缺時間。當想要的東西比擁有的少,那就是稀缺。
稀缺最重要的影響是,改變人的行為模式。偶爾感到缺失的“稀缺狀態”還好,如果長期處於某種“稀缺心態”,它會嚴重影響我們的行為。
我之前曾長時間地處於時間稀缺心態,就對現實產生一種偏見。什麼意思呢?我變得短視,把現在看得很重,未來看得很輕,有點“及時行樂”的感覺。如果好不容易得來點空閒時間,我會想方設法填滿它,不會說“到時候再安排吧”。有種“敵視餘閒”的味道。
問題是,當我把所有的時間填滿之後,萬一出現不確定事件,我就沒有空間轉身應對了。原書用juggling,也就是“雜耍”“兩手扔三個或多個球”,描述應對事情時的慌亂狀態,質量自然會降低。
看了這本書以後,我開始嘗試去控制稀缺。對於時間稀缺來說,就是“保留餘閒”,留足適當的餘閒應對不可預測的事件。
有沒有考慮過把敏捷、精益等概念加以總結,整合成一套框架?
吳穹:最近確實在整理一套框架,我把它叫作LIFE(Lean Innovation Framework for Enterprises)框架,即企業級精益創新框架。
(LIFE框架)
框架主要分三大部分:認知、思維、和實踐。“認知”強調世界觀、價值觀的認同,這是創新的前提。之後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思維方式的人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框架總結了“五大思維”,分別是精益思維、設計思維、視覺化思維、稀缺思維、質量思維。再下一層就是實踐。這裡的“實踐”實際上是一些實踐集,不一定所有的都適合,但你可以選擇一些合適你的元素。
作為諮詢公司,我們幫助創新企業改變認知、轉變思維,在正確的時間選擇正確的實踐。但必須要說,創新是個長期的過程。因為它是一個生態系統,不能拿幾樣東西一拼裝就搞定。它是要花時間的,要放催化劑的,有火候的,有順序的。不像cookbook,我們照著步驟做就可以的。
雖然有挑戰,但是我們必須要做。因為各大經濟紅利基本上已經消耗光了,如果還是躺在原來的經濟模式下,不會長久。既然沒有退路,大家轉型的願望也會更強一些。
感謝吳穹老師,也希望吳老師在國內推廣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更多精彩,加入圖靈訪談微信!
相關文章
- 360前端月影(吳亮)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前端圖靈
- 吳朱華:雲端計算與創業(圖靈訪談)創業圖靈
- CSS創始人之一Bert Bos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CSS圖靈
- Bleeding Edge創始人Troy Mott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圖靈
- 圖靈訪談圖靈
- 知乎pure render專欄創辦人@流形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圖靈
- 阮一峰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圖靈
- 《演算法新解》作者劉新宇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演算法圖靈
- 新的產品,新的挑戰(圖靈訪談)圖靈
- 《機器學習》作者Peter Flach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機器學習圖靈
- 哈佛頂級創業家課程教授Thomas Eisenmann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創業圖靈
- 有獎 | 知名科普作家James Gleick訪談話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圖靈
- 周愛民:真正的架構師是沒有title的(圖靈訪談)架構圖靈
- Hulu(北京)周涵寧訪談話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圖靈
- C++之父Bjarne Stroustrup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C++JAR圖靈
- 《特斯拉》作者卡爾森教授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圖靈
- 《釋出!》作者Michael Nygard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圖靈
- 訪談嘉賓推薦(圖靈訪談)圖靈
- 再訪Thomas Kyte,圖靈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
- @程式設計師鄒欣 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程式設計師圖靈
- 《CSS揭祕》作者Lea Verou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CSS圖靈
- 知名著者結城浩,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圖靈
- 《鳳凰專案》作者基恩·金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圖靈
- 郝培強(@Tinyfool):創造的樂趣(圖靈訪談)圖靈
- 柳澤大輔:如何想出好創意(圖靈訪談)圖靈
- 紀念阿蘭·圖靈誕辰,評選“精彩·好訪談”(圖靈訪談)圖靈
- 有獎 |《人工智慧簡史》作者尼克訪談話題徵集(圖靈訪談)人工智慧圖靈
- 著名軟體大師Chris Richardson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圖靈
- 《CSS揭祕》譯者CSS魔法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CSS圖靈
- 《跟阿銘學Linux》作者阿銘訪談話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Linux圖靈
- 《禽獸心理學》作者Anna Salter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圖靈
- 獨立架構師Simon Brown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架構圖靈
- Google效能專家Ilya Grigorik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Go圖靈
- 《R包開發》作者Hadley Wickham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圖靈
- 《用資料講故事》作者Cole Knaflic訪談話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圖靈
- 《使用者思維+》作者Kathy Sierra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圖靈
- 《Flask Web開發》作者Miguel Grinberg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FlaskWeb圖靈
- Compass框架建立者Chris Eppstein訪談問題有獎徵集(圖靈訪談)框架圖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