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資料講故事》讀書筆記

白色風車發表於2017-12-17

《用資料講故事》讀書筆記

我們要的不是資料,而是資料告訴我們的事實。把從資料中得出的結論準確地傳遞給受眾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用資料講故事》通過六個步驟教會我們如何用資料溝通,如何把最後的結論傳遞給受眾。

理解上下文

要想順利地用資料溝通,我們必須先思考幾個問題:你在跟誰溝通?你希望受眾瞭解哪些內容或者做什麼?如何用資料表達自己的觀點?

先了解你的受眾,他們負責做什麼工作,在他們心目中,你是怎樣的一個人,在瞭解你的受眾的前提下,你才能發現你們之間已經達成了共識,那些地方還存在矛盾,甚至還可以繼續深入分析為什麼會有矛盾,從而找出合適的辦法說明自己的觀點。提前瞭解受眾能確保他們能夠聽懂你的資訊。

接下來要明確你的資訊是什麼?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清晰的目標,為什麼受眾需要知道這些資訊,我們希望受眾做出什麼行動。如果沒有目標,在交流的過程中,你很可能會失去受眾的注意力,他們會覺得這件事情和自己沒有關係,溝通效果顯然不會好到哪兒去。

最後想想有哪些資料能夠支撐你的觀點,怎樣組織這些資料。

理解上下文的意義在於為溝通做好了準備,使溝通的目的更明確,溝通的方式更有針對性。

用合適的圖表來展示資料

圖表的型別很多,有:簡單文字、散點圖、表格、折線圖、熱力圖、斜率圖、數值條形圖、水平條形圖、堆疊數值條形圖、堆疊水平條形圖、瀑布圖、方形面積圖等,用哪一種來展示資料效果最佳呢?

當只有一兩項資料需要分享時,直接使用資料本身,並配合一些簡單地說明最為合適。不可為了圖表而使用圖表,資料較少的情況下,使用圖表並不會對理解資料產生幫助,還有可能產生副作用。

當資料量比較多時,就可以考慮使用圖表了。當人們眼前出現一副表格時,通常會一行一行地去閱讀,因此在使用表格時,要弱化表格的邊框,使資料佔據突出位置,不要讓邊框和背景爭奪受眾的注意力。如果確實需要讓表格中的資料有層次,可以選擇使用熱力圖。

散點圖一般用來分析兩件事情之間的關係,而線圖的優勢在於描述事情的發展趨勢。線圖又分為折線圖和斜率圖,斜率圖通常適用於比較兩個時間段或者兩組對比資料,它能直觀地反應出資料上升或下降的程度。在使用線圖時,雖然我們可以在一幅圖中描繪多組資料,但是當資料太多時,很多線條堆疊在一起,看起來一團遭,我們應該儘量避免這種義大利麵式的線圖。

如果是想對資料進行分類,條形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由於條形圖有一端是對齊的,這非常利於我們對資料進行比較,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條形圖的縱軸應該從0開始,否則會誤導受眾。

還有其他的一些圖表是不推薦使用的,比如餅圖、3D圖形。餅圖能表達的資訊實在有限,而且並不直觀,在沒有資料說明的情況下,很難區分兩塊看起來差不多大的扇形到底哪一塊更大,而3D圖形在這方面的誤導效果更加明顯。

最適合的圖表型別永遠是讓受眾最容易閱讀的那一個。

消除雜亂

受眾不會願意在亂糟糟地圖表中尋找資訊,這會嚴重地增加他們的認知負荷,他們需要花時間思考哪些資訊才是有用的。我們需要將圖表中不必要的元素消除,讓圖表變得容易閱讀。那麼如何消除雜亂?讓我們先了解一下視覺認知的格式塔原則。臨近原則:我們會把物理上相近的物體當作同一個群體;相似原則:擁有相似特徵(顏色、形狀等)的物體會被當作同一個群體;包圍原則:物理上包圍在一起的物體會被視為同一個群體;閉合原則:人們傾向於將一些列個體元素看作一個可識別的形狀,當部分缺失時,我們的視覺會幫助填充;連續原則:當我們觀察資料時,我們的眼睛會尋找一條平穩的路徑創造出連續性;連線原則:物理上有連線的物體會被認為是同一個群體。符合格式塔原則的圖表可以讓受眾的認知負荷儘量降低,比如對摺線圖中的資料標籤和線條採用同樣的顏色,可以自然地讓使用者將標籤和資料關聯起來。

消除不需要的元素也很重要。常見的沒什麼太大作用的元素有:圖形邊框、網格線、資料標記、設計不合理的座標軸標籤,審視一下這些元素真的對受眾理解圖表有幫助嗎?如果沒有幫助的話,那這些元素只會增加受眾的認知負荷,甚至有些資料也是不必要地元素,果斷地消除它們,不要因為自己投入了心血而捨不得。消除它們會讓圖表更加簡潔。另外,對齊和留白也能幫助我們消除雜亂,對齊能產生明確地界線,引導使用者的閱讀順序,而留白能突出內容,有策略地留白還能起到強調作用。

引導受眾的視線

想想我們平時閱讀的過程,人們的視線總是會被一些特別的元素吸引,一張白紙放在你面前,你的目光可能在不停地掃描,但是一旦在白紙上畫一個點,馬上就能吸引你的注意力。這些能夠吸引我們的注意力的屬性就是前注意屬性。方向、形狀、線條的長度和寬度、大小、曲率、顏色和空間位置等都是前注意屬性。靈活地運用這些前注意屬效能有效引導受眾的視線。

大小、顏色、粗細不一樣的元素會首先抓住受眾的視線。利用這些屬性,我們可以讓受眾最先看到我們希望他們看到的東西。當你認為某個資訊比其他資訊都重要的時候,你應該試試使用前注意屬性吸引受眾的注意。另外,閱讀空間(紙張或者螢幕)是有限的,我們必須把重要的內容放在最好的風水寶地。我們的閱讀順序一般是從上到下、從左至右呈“之”字型展開的,所以頁面頂端是受眾最先注意的地方。

當你在使用前注意屬性時,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比如要選擇一種顏色來突出某個內容,除了視覺效果之外,還應該考慮和品牌顏色是否衝突,對色盲患者是否友好。在色調的選擇上也要深思熟慮,你想給受眾一個什麼樣的感情基調,你選擇的顏色很可能讓受眾一開始就感到不適。最後,還要考慮一致性,雖然顏色能有效引導受眾視線,但是應該控制顏色的種類,建議不要超過兩種,並選擇同一色調的顏色。雜亂的顏色同樣會增加受眾的認知負荷,引起受眾的不適。

像設計師一樣思考

優秀的設計應該讓產品的使用方法顯而易見,像旋鈕可以旋轉,按鈕可以按壓。在資料溝通中,我們可以通過突出重要的內容、消除干擾、建立清晰的資訊層次來使圖表簡單易讀。突出重要內容,可以利用前注意屬性,將字型加粗,使用不同的顏色,把重要的內容放在使用者容易看見的地方。消除干擾,先從資料做起,不是所有的資料都是重要的,消除不必要的資料,讓使用者的注意力放在重要的地方。細節太多也不是好事,這些細節受眾真的關心嗎?如果答案是不的話,我們為什麼要給他們看這些無聊的細節,給出簡明扼要的總結效果會更好。如果實在不知道某個元素是否是必要的,就試試把它從圖表中去掉,看看去掉它會有什麼變化。建立資訊層次,思考自己是怎麼閱讀眼前的圖表的,先看到了什麼,再是什麼,最後是什麼,這個順序是你希望受眾閱讀的順序嗎?作為圖表的作者,可能我們潛意識會先看那些我們覺得重要的元素,你可以請你的同事幫助你,聽聽他們的反饋。

講一個故事

一個常見的故事的構建過程: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誰是主角?發生了什麼變化?你希望看到什麼變化?如何按預期目標行動?故事一般起始與平衡,然後發生了某些事,導致了衝突的發生(不平衡),最後通過一系列措施回到平衡。

在故事的開頭,我們要交代背景,為受眾建立情境。要激發受眾的興趣,為什麼他們應該關注這件事。一旦背景確定下來,我們就需要結合資料闡述事實,說明問題的關鍵所在,舉例說明採取行動和不採取行動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對比不同解決方案之間的差異。在故事結束時,要呼籲受眾一起行動,告訴他們你希望他們知道什麼,你希望他們怎麼做。

你可以先講結尾,也可以按部就班地敘述。看你自己的喜好,你覺得哪種敘述順序更有效果,哪種語氣更能讓受眾參與進來。重複能使重要的資訊由短期記憶轉變為長期記憶。但不管你如何選擇,要始終保持故事的結構清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