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被中國App驚呆了!

TerryFan發表於2015-08-15

這個夏天,我大包小包的從舊金山飛來廣州上班。我都不記得來中國前遇上了多少奇葩巧合的事兒,反正最後我成了微信的產品經理。

人到一個新的地方嘛,總有很多不一樣的事情要學的:學中文,吃中餐,購物剁手,到處跑跑看看。我本來還以為兲朝壓根不是地球的一部分,但是過來後發現自己超適應這裡的環境,我都不得不佩服自己。

我手機裡的東西也得要有新氣象呀,像是把手機上的app全都替換成中國特色的app。一來我天生喜歡網際網路行業,二來能和小夥伴們更愉快得玩耍!從那時起我覺得自己馬上就要變成一箇中國人了。

有一天,純粹為了好玩,我想列一下中國和美國app之間的區別。寫著寫著這字數都快趕上畢業論文了。看在長度的份上,不發篇文章都對不起自己。

輸箇中文太痛苦了!

拼音直接搜中文

中國人民會用無數種方法碼中文,比如拼音輸入呀,筆畫輸入呀,居然還有一種像過去數字電話鍵盤的輸入法…(譯生菌:請原諒老外不知道什麼叫九宮格輸入法…)。至於到底用哪種輸入法,就得看使用者在哪個地區以及他的年齡了。但總之拼音輸入法是最流行的。

可是!網站和app不需要上面說的輸入法。使用者更喜歡直接用拼音字母搜尋,不管你用哪個機子。更牛X的是,他們還能自動辨識打錯的拼音和同音字。一旦你習慣了這種用法,那你就會覺得不支援這麼輸入的app簡直就是個渣。


拼音搜尋模糊匹配

不過話說回來,一旦一個app在中文輸入上做的牛逼哄哄,那麼英文方面估計就不太指望得上了。

打字神馬的太low了!

——語音資訊、語音搜尋

如果你能不用碼字,那為啥還要死磕輸入法呢?

在中國,語音訊息真是太流行了(特別在微信裡)。要知道輸入中文巨麻煩,特別對於一些不太熟悉電腦的大爺大媽們。用語音訊息就簡單多了,不用練習各種亂七八糟的技能,動嘴進行。

但用語音訊息對我來說總不太方便,特別是在聽歌的時候,還得停下來聽語音。而且大庭廣眾之下,用語音回個訊息人家會很害羞的呀!

不過偉大的中國人民就不這麼覺得,我在公共場所隨時可以看到各種發語音訊息的。 經典Pose就是:按著螢幕+對準麥克風各種喊。

語音搜尋也是一個大頭。

在一個最近的調查裡,百度的 Andrew Ng指出他們10%的搜尋是用語音完成的。


各式語音搜尋

親,掃一下我唄!

——滿城盡是二維碼

我在舊金山的時候,經常會做一些使用者調查。每個調查中我都會讓使用者看二維碼的圖片,然後問他們“這是什麼?”

你猜他們怎麼回答?

“這個這個。。。是不是你拍個照片,然後它把你送到一個神祕的網站?”

“我覺得這是優惠券什麼的吧!”

有人說他們以前用手機攝像軟體拍下來後,貌似啥都沒發生麼,然後。。就再也沒有然後了。

我把這些使用者的反應告訴了美國的同事,我們共同得出一個結論:“別給老美玩二維碼!”

在中國,我不說你也知道,二維碼的存在是沒有死角的。 在廣告上、宣傳冊上、飯店選單上、名片上、優惠券上,甚至在火車座位後背上,還有廁所便便時正對的那個門上!


滿城盡是二維碼

多數app有他們內建的掃碼功能,有些二維碼只能在某個app中掃了才管用。所以有很多專門給微信、微博和其他app用的二維碼。他們本身可能是一個URL,但也不全是,有些特殊的功能必須用指定的app。

在中國,掃碼的專業詞叫做~“掃一掃”! 這個說法偶粉喜歡。 我們那邊叫做“掃描”(Scan),總覺得好像要被拖出去做核磁共振了。

這些二維碼除了用在所有需要市場推廣的網站上外,還能用來加好友、付錢,還能登入網站。


各式應用都自帶掃描二維碼的功能

強迫症者怎麼活?

——萬能的紅點點

中國的app有個神奇的東東,那就是傳說中“萬能的紅點點”。這貨不僅在蘋果系統根本不存在,而且我在美國的app上從來沒看到過這麼用的。

這些“萬能的紅點點”看上去就像普通的紅點, 但是紅點裡面是沒有數字的!他們會躲在app中的每一個角落,從選單到標籤欄,應有盡有。如果你有一陣子沒開app,那你會發現app里長了很多紅點點。


強迫症患者的殺手

萬能的紅點點可能代表:

1. 這裡有新的內容。但是呢它不需要使用者操作,或者具體有多少條新內容對使用者不重要。像是微博訊息這種

2. 有新功能了。通常是一個紅紅的”New”在新功能邊上

3. 使用者把app中部分的提醒功能關了。比如在微信裡關閉某個群聊的提醒,如果有未讀的訊息,就會有這個萬能的紅點點,而不是標準的帶有數字的紅點。

如果一個app中兩種紅點都有(萬能無數字紅點+普通有數字紅點),那麼在外面就會用帶數字的紅點來表示。

這個發明真是太有用了!因為很多app的層級那個叫複雜呀,app需要有個合適的方法引導使用者去更深的層級轉轉。而且它也能吸引用的人去點,有時候很多帶數字的紅點真的會讓人抓狂的。

悄悄告訴你:在QQ裡,你可以把帶有數字的紅點拖出原來的位置,一放手,那個紅點就化作一縷青煙了!

更輕、更美

Richard Gabriel寫過一篇論文很經典:《“越差的越好”的崛起》(The Rise of “Worse is Better”). 他第一次把軟體設計中的兩種對立的觀點進行了比較:


中美設計理念的比較

米國的設計師更喜歡“越差越好”的理念,一個app只做它最需要做的事情。但是中國的應用走的是完全相反的路。

中國的app都喜歡把各種七零八落的功能堆在一起。有時候整得還算巧妙,但有時候就好像拿了根繩子把一堆沒關係的功能綁在一塊兒。我猜這些app是想吸引人們眼球,然後大家用著用著就成每天的習慣了。

說到這我想到了一些app:

微信,除了簡訊,他還能視訊通話、訊息訂閱、支付、收藏夾、遊戲中心、附近的人、聽歌識曲和收發郵件。它的公眾號平臺(後文會提到)竟然可以直接讓硬體與伺服器通訊,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app。

百度地圖,它能查詢好友,有天氣預報、旅遊指南和一個什麼都能購買的“錢包”,騰訊地圖還能讓你發音訊明信片。而且它們都有二維碼掃描, 還有基於地理位置的團購推薦。

微博,一度被成為中國版Twitter,但它相比Twitter能做的事情真是多了去了。一個“釋出”按鈕能搞定10種不同型別的內容,從“長微博”到“餐館點評”樣樣都有。當然,它也有一個和“錢包”相關的功能。

雅虎這種啥都做的入口網站在2000年初就已經快死絕了。但是在中國這樣的網站活得還挺滋潤,像是新浪啊,163啊,hao123和騰訊新聞。雖然“普通”的app已經有了類似入口網站的功能,但入口網站本尊的App看起來也挺吃香。

“發現”選單

——新一代的漢堡選單。(譯生菌:漢堡選單就是我們通常在app左上角看到的“三道槓”。)

如果app裡需要把那些邊邊角角的功能組在一起,比如設定啊幫助啊這些,美國的app要麼就放在最右邊的“其他”tab裡,要麼就在千篇一律的漢堡選單裡,或者,像“非死不可”這樣放在一個長了漢堡選單形狀的“其他”tab裡…(譯生菌:能更有創意點麼?╮(╯▽╰)╭)

中國的有些app也很相似,用一個叫“更多”的tab,但是更多的是,在第二個或第三個tab用上一個美美的“發現”。“發現”選單裡通常會放一些很有意思的東東,並且經常更新,或者是一些不太重要的功能。圖示通常是一個指南針。


大家一起來“發現”

好多應用商店啊!

很多app裡會有一個專門的頁面去推薦其他app的,通常是遊戲,其他應用也有。這些有些會把你傳送到蘋果應用商店,有些則是直接繞開蘋果進行OTA安裝(譯生菌:OTA=Over the Air 是一項基於短訊息機制,通過移動通訊提供的空中介面進行的下載功能)。第三方應用商店都在使用這個技術,有些流行app裡的下載也會用到。

在安卓,起碼有10個以上的大型應用商店,釋出一個app得在這些app store上一個個上傳更新。甚至在iOS上,也有第三方app store, 我看到一個廣告是叫“蘋果助手”,它需要授權來安裝一些app。 Cydia仍然很流行的,越獄你懂的。


應用商店隨處可見

登入賬號

手機號碼或授權登入

老美基本就用兩種登入方式:

1) 郵箱和密碼,

2)通過Google,Facebook等進行第三方授權

當然了,這年頭老美也會用手機傳送簡訊來驗證登入

但是在這兒,是個app都能支援手機號註冊和登入。在一些網站上也用這個方法,哪怕是木有app的網站也這麼玩。

二維碼掃描登入

許多站點可以讓使用者掃描二維碼來登入。二維碼短時間內有效,一旦被手機掃了,就能在瀏覽器上登入。

如果你不想輸入密碼,這個方法真是絕了!別人告訴我過去大家都經常在網咖使用公共電腦上網,經常會被鍵盤記錄器或是木馬攻擊,而現在媽媽就再也不用擔心別人來盜取我的賬戶資訊了。

第三方登入

用微信、QQ、微博還有人人等第三方授權登入也是經常的事情。在手機上,會開啟對應的app來登入。在網站上,你可以選到底是用傳統的登入方法還是用第三方app掃個碼登入。


第三方登入

更多安全的措施

銀行網站(包括支付寶)需要安裝個外掛來輸入密碼。我的銀行甚至給我一個裝有加密檔案的USB,我都不知道這是用來幹嘛的,然後被我森森的藏起來了。(譯生菌:中國的網銀,不到一定的修為是肯定搞不定的!)

登入介面經常還需要填一個驗證碼,而大不同的是,美國應用與網站基本都是用在登錄檔單裡的。甚至有些app都需要登入驗證碼。

聊天介面一大統

公眾號

微信颳起了一股“公眾號”的流行風,任何品牌或人都可以擁有。它感覺有點像上世紀AIM或者IRC裡的聊天機器人,想像一下各種銀行、手機公司、部落格、醫院、商城或是政府機構,都有一個對應的小i機器人。(譯生菌:無知的歪國人…)他們本應該有個網站啊app什麼的,現在省事了,一個官微就哦了。

如果你向官微傳送訊息(可以是文字啊,圖片啊,語音啊等等),他們是會回覆的。要麼是比較大眾的自動回覆,要麼是幫你轉到某個神祕的人類那邊。你就好像在和你朋友聊天。只不過底部有個選單,可以方便得完成一些操作。(當然也可以切換回文字聊天介面)

還有,微信還能把語音轉換成文字。普通聊天裡能幹啥,官微裡就能幹啥。

官微還能每天推送訊息給關注他的人,每個推送都放在一個“訂閱號”裡,用起來就像是在讀RSS訂閱。


微信公眾號的各式複製品

天下應用一般抄,官微的這種成功引來了網際網路上的爭相模仿,新浪微博和QQ自然不甘落後,而其他許多app在“客服中心”也能找到。甚至還有個叫Grata的初創公司還專門提供這樣的定製服務。

他們可不是借鑑那麼簡單,根本就是全盤山寨,連底部三個選單和富媒體訊息推送都一樣一樣的。

聊天表情

那些年,當聊天表情還沒有大肆普及的時候,歐美的app基本都是用顏文字來眉目傳情的。平時用用差不多15種表情就夠了。

不過QQ很早就做了一套標準的圖片表情,大概有80個,用來傳情達意、小騷小擾真是妥妥的。除了那些標準的表情外,還有一些比較詭異的:


歪國人眼裡詭異的表情

相信我,你真的會用得到!

如果一個有聊天功能app沒有QQ的這些表情,別懷疑,一定是產品經理忘了!當然QQ這套表情也直接被微信搬了過去,其他的app也是各種“借鑑”。

大大的動畫表情在這裡也是標配,不過我沒想到,比起美國的童鞋,亞洲人民也沒對動畫表情狂熱多少。

剁手也要買買買!

在中國,銀行業務總是各種複雜,這可讓“線上支付”成了一塊大肥肉。在美國一個信用卡號碼就搞定了,但在這你就別想了,你得從一個列表裡大概30多個銀行中找啊找,找到以後你還得填一個線上表格來繫結它。擺明了每個銀行都有獨立的介面讓網站去呼叫。於是乎那些有著眾多網民的網站馬上就搞出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像財付通、支付寶。

單點登入移動支付

這年頭許多手機app關聯到銀行賬戶後,可以被其他app呼叫。這樣你就不必每用一個軟體就要重新吐一次血再繫結了。

我只有一次在米國的app上看到這種支付方法。那天我的航班被滯留了,我只好在Hotel Tonight上找旅館。當我準備用Venmo付款的時候,我看到了這種支付方式,當時我特開心,完全無視了邊上那個需要信用卡資訊的選項。

不過在中國這種事情一點都不稀奇。而且在中國不需要去下載奇怪的“錢包”app,因為支付功能本來就內嵌在app裡。

是個app就得有個錢包

所有和支付相關的功能都被放在一個最主要的頁面上,一般人們管它叫“錢包”。而且這個頁面通常可以:

1. 買app裡的東西

2. 買現實生活中的東西,可以掃二維碼支付,或者是讓商家掃你手機app裡的二維碼

3. 給朋友發紅包

4. 買虛擬商品(機票、電影票、彩票或是叫車支付等),騰訊app裡還有個迷你京東,同樣也可以買企鵝世界裡的虛擬貨幣——Q幣。

多數有“錢包”功能的app長得都差不多,3列五彩繽紛的圖示,代表各種各樣的功能。甚至我的網上銀行app長得也和這一樣。讓你看著餘額就想剁手。


錢包多多

別怕,有我呢思密達!

和錢打交道的app每天都得絞盡腦汁保證交易安全。 所以通常會有個叫“安全中心”的東西,沒錯,就是那個閃亮亮的盾牌!米國的電子商務網站在2000年初前也在做類似的事情,但現在不會這麼高調了。

還有一些受歡迎的app號稱可以讓你的手機變得更快啊、更安全啊,估計還能幫你驅鬼消災…. 很明顯使用者是從Windows XP時代被各種惡意軟體蹂躪過來的。 用腳趾頭想都知道這種app肯定是沒用的嘛。 不過它真的受歡迎。


就差美國隊長了

手機手機告訴我,你滴主人在哪裡?

中國的app總是很沒節操得想知道你在哪裡,他們不會錯過任何一個機會的,特別是那些你想偷懶的地方,比如你要選擇居住的城市啊、天氣預報啊,或者一些周邊的服務。

有很多app可以幫你認識周邊不認識的童鞋。這在美國絕對太不可思議,其實在美國有些app也嘗試過這麼做,比如Highlight和Skout,但是掛掉了。這可能是因為大家的文化不一樣,當然還因為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不一樣。反正在這裡這麼做的app多了去了。

專門基於定位的app

陌陌就是這樣的代表,它有6000萬的月活而且還準備上市了。你可以用它同附近的人交(Yue)談(Pao),說說有啥有意思的活動啊,好玩的遊戲啊啥的。微聚和比鄰也在做類似的事情。(譯生菌:在發這篇譯文的前兩天陌陌已經完成上市了,想來這個老外應該是不知道陌陌的那些事的。)

內建在那些天天見的app裡

除了上面那些專門的app外,更慘絕人寰的做法是把這些個功能放在大家常用的app中。

說到這裡如果你還沒想到微信和QQ,那就面壁去吧。 微信和QQ有個叫“附近的人”,你可以看到你周圍有哪些帥(Yao)哥(Mo)美(Gui)女(Guai)。同時還能知道他們最近發了哪些照片。當然在你看上癮的時候,別人也能看到你的資訊喲。

你也能用微博看別人在附近發了點啥,這點和Twitter不太一樣。 現在熱門的音樂、電影、電視的app都能告訴你周圍的小夥伴們在聽啥看啥。

對了,有個很有意思的東西——百度地圖的“熱力圖”。你可以用它看到實時的人口密度。原理嘛就是根據定位和流量資料算出來的。

我是覺得如果米國的app敢做這種事情,哪怕是做得小心謹慎低調無比,也肯定會瞬間被各種炮轟,死在大家的口水裡,最後只能存在大家嬸嬸的腦海裡了。


你在哪我都知道~

只有想不到,沒有下不到

你只要用一個和音樂、視訊沾邊兒的app,你就肯定能把上面的東西下下來。像QQ音樂、百度音樂這種音樂app,或者愛奇藝、PPTV、騰訊視訊這種視訊app。而且我保證你肯定能在地鐵上看到一群童鞋津津有味得追著一些美劇,我有時候會湊上去瞥了一眼,乖乖我都沒看過…. 估計也是因為米國人民不能隨便下載片子的關係。

還有一些新聞app,可以把成百上千的文章塞到你手機裡,讓你呆會再看。一些地圖軟體呢,可以讓你把整個城市甚至整個兲朝的地圖都下載到手機上。還有一些翻譯軟體,能把詞庫下載下來,這樣你查單詞的速度就會槓槓的。

作為一箇中國特色的app,如果要和小夥伴們愉快得玩耍,少不了下載功能。而且你在下載前,還能選擇是下載高清的呢?還是標準的呢? 下載需要多少容量呢?精確到KB啊有木有?! 米國的app一般也就給你一個進度條或者乾脆不告訴你還有多少容量。

說說朋友圈

我覺得非常有必要從幾個方面來好好說說微信的朋友圈

乍一看,我還以為朋友圈就是貼了個Picasa圖示的山寨Facebook。可是我用著用著就發現朋友圈有他很獨特的地方。可以說它和Facebook完全不是一個東西:

沒有過濾

- 你能看到所有朋友的每一個訊息。不能過濾也不能排序。如果你對誰覺得不爽,可以直接遮蔽他所有的訊息,但沒有折中的選項。

密友社交

- 如果你評論了朋友的一個貼,那只有他以及你們共同的好友才能看到。不像Facebook是兩邊的朋友都會看到。所以只有訊息它主人才能看到真正有多少人評論或者讚了他的訊息。這麼一來媽媽就再也不用擔心我的評論被不認識的人看到了。

沒有公司新聞

- 如果你關注了公眾號,他們的更新會被放在“訂閱號”裡,而不是朋友圈上。 當然你的朋友可以把公眾號的東西轉到朋友圈上,不過這就得花些額外的功夫了。

不能自動傳送

- 你可以用第三方的app發朋友圈訊息,但是必須勞駕您親自動手發,還要跳轉到微信裡點個確定。

沒有遊戲

- 幾款Zynga型別的社交遊戲真是讓騰訊數錢數到手抽筋。 但他們很聰明,把遊戲放在了“遊戲中心”。這樣就你就不會看到朋友圈裡都是滿屏在刷分的小夥伴了。

沒有照片濾鏡

- 你能在朋友圈發不同種類的訊息,但他還是希望你發點照片。朋友圈沒有提供instagram那種濾鏡,主要是為了讓訊息釋出得更快,而且保持原汁原味。

正因為這些獨特的設計,再加上和他親爹-QQ能無縫交流,讓人對朋友圈的訊息真是欲罷不能啊。 開個微信,刷刷朋友圈,評個論,點個贊,一天就木有了!

一些有的沒的

觸屏輔助(Assistive touch)

(譯生菌:就是那個螢幕上用來模擬home按鈕的小圓點)

在用iPhone的童鞋中,我發現大概得有一半會開”Assistive Touch”功能。就是那個永遠飄在螢幕上的小圓點。這個小圓點吧,主要就是來煩你的。哦不,是來模擬“Home”鍵和手勢的。蘋果考慮到有些人的手指會有疾病,不方便手勢操作。

但是在這裡,手指沒有任何問題的正常人也用得很歡快。沒人能確切得告訴我為啥。一些人說“Home鍵很容易壞的呀”;一些人只是覺得這個小圓點還挺好玩,覺得空虛寂寞冷的時候可以點著玩玩。

各種賣萌

很多app有個專職賣萌的吉祥物,他們經常出沒於載入頁面或者出錯的時候。


賣萌無罪

霧霾外掛

有些app有當地汙染指數的查詢


兲朝空氣質量堪憂啊

要用app?廣告之後馬上回來!

很多app,你剛開啟要用,唰~一滿屏的廣告立刻閃瞎你的眼。 它們通常都是事先載入好的,以便火速出現在你面前得瑟。一般來說都是一些付費內容或者促銷活動的廣告。但也有很多和應用八竿子打不著,就像你在戶外廣告牌或者是地鐵裡看到的廣告那種。


啟動廣告

我變我變我變變變

好多應用都有換膚的功能。我真想不出來哪個米國app是有這功能的。


中國人民最愛的換膚

安卓 ROMS

在天朝Google是各種被牆的。你說一個網站動不動就“該頁無法顯示”,那還用個毛啊?所以原生作業系統的佔有率,我也只能呵呵了。中國業內大佬怎麼能錯過這種搶使用者的機會呢?各種定製系統在牆內熱鬧極了,滿園春色啊。米UI,阿里雲系統,錘子系統等等

它們都做得不錯,挺有想法的。但我還沒來得及好好用(說不定以後可以專門寫一篇)。我真心推薦你去看看錘子手機的釋出會,就當個段子看看也很不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