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非同步回撥機制例項解析

泥沙磚瓦漿木匠發表於2015-10-25

什麼是回撥?今天傻傻地截了張圖問了下,然後被陳大牛回答道“就一個回撥…”。此時千萬個草泥馬飛奔而過

哈哈,看著原始碼,享受著這種回撥在程式碼上的作用,真是美哉。不妨總結總結。

一、什麼是回撥

回撥,回撥。要先有呼叫,才有呼叫者和被呼叫者之間的回撥。所以在百度百科中是這樣的:

軟體模組之間總是存在著一定的介面,從呼叫方式上,可以把他們分為三類:同步呼叫、回撥和非同步呼叫。

回撥是一種特殊的呼叫,至於三種方式也有點不同。

1、同步回撥,即阻塞,單向。

2、回撥,即雙向(類似自行車的兩個齒輪)。

3、非同步呼叫,即通過非同步訊息進行通知。

二、CS中的非同步回撥(java案例)

比如這裡模擬個場景:客戶端傳送msg給服務端,服務端處理後(5秒),回撥給客戶端,告知處理成功。程式碼如下:

回撥介面類:

/**
 * @author Jeff Lee
 * @since 2015-10-21 21:34:21
 * 回撥模式-回撥介面類
 */
public interface CSCallBack {
    public void process(String status);
}

模擬客戶端:

/**
 * @author Jeff Lee
 * @since 2015-10-21 21:25:14
 * 回撥模式-模擬客戶端類
 */
public class Client implements CSCallBack {

    private Server server;

    public Client(Server server) {
        this.server = server;
    }

    public void sendMsg(final String msg){
        System.out.println("客戶端:傳送的訊息為:" + msg);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erver.getClientMsg(Client.this,msg);
            }
        }).start();
        System.out.println("客戶端:非同步傳送成功");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ocess(String status) {
        System.out.println("客戶端:服務端回撥狀態為:" + status);
    }
}

模擬服務端:

/**
 * @author Jeff Lee
 * @since 2015-10-21 21:24:15
 * 回撥模式-模擬服務端類
 */
public class Server {

    public void getClientMsg(CSCallBack csCallBack , String msg) {
        System.out.println("服務端:服務端接收到客戶端傳送的訊息為:" + msg);

        // 模擬服務端需要對資料處理
        try {
            Thread.sleep(5 * 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服務端:資料處理成功,返回成功狀態 200");
        String status = "200";
        csCallBack.process(status);
    }
}

測試類:

/**
 * @author Jeff Lee
 * @since 2015-10-21 21:24:15
 * 回撥模式-測試類
 */
public class CallBack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erver server = new Server();
        Client client = new Client(server);

        client.sendMsg("Server,Hello~");
    }
}

執行下測試類 — 列印結果如下:

客戶端:傳送的訊息為:Server,Hello~
客戶端:非同步傳送成功
服務端:服務端接收到客戶端傳送的訊息為:Server,Hello~

(這裡模擬服務端對資料處理時間,等待5秒)
服務端:資料處理成功,返回成功狀態 200
客戶端:服務端回撥狀態為:200

一步一步分析下程式碼,核心總結如下

1、介面作為方法引數,其實際傳入引用指向的是實現類

2、Client的sendMsg方法中,引數為final,因為要被內部類一個新的執行緒可以使用。這裡就體現了非同步。

3、呼叫server的getClientMsg(),引數傳入了Client本身(對應第一點)。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

— 開原始碼都在我的gitHub上哦~

三、回撥的應用場景

回撥目前運用在什麼場景比較多呢?從作業系統到開發者呼叫:

1、Windows平臺的訊息機制

2、非同步呼叫微信介面,根據微信返回狀態對出業務邏輯響應。

3、Servlet中的Filter(過濾器)是基於回撥函式,需容器支援。

補充:其中 Filter(過濾器)和Interceptor(攔截器)的區別,攔截器基於是Java的反射機制,和容器無關。但與回撥機制有異曲同工之妙。

總之,這設計讓底層程式碼呼叫高層定義(實現層)的子程式,增強了程式的靈活性。

四、模式對比

上面講了Filter和Intercepter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其實介面回撥機制和一種設計模式—觀察者模式也有相似之處:

觀察者模式:

GOF說道 — “定義物件的一種一對多的依賴關係,當一個物件的狀態傳送改變的時候,所有對他依賴的物件都被通知到並更新。”它是一種模式,是通過介面回撥的方法實現的,即它是一種回撥的體現。

介面回撥:

與觀察者模式的區別是,它是種原理,而非具體實現。

五、心得

總結四步走:

機制,即是原理。

模式,即是體現。

記住具體場景,常見模式。

然後深入理解原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