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路悖論:好友規模越大 社交能力越低

發表於2011-08-30

注:本文轉載自新浪科技

導語:社交部落格創業公司Teethie創始人兼設計師妮娜·科斯拉(Nina Khosla)週一在美國科技部落格TechCrunch上撰文稱,目前社交網路中存在一個悖論,那就是社交網路規模越來越大,使用者好友越來越多,但使用者間的交流愈加減少、社交能力變低。

以下是文章全文:

通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們與線上網路好友的互動方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以前我們使用同一服務的好友很少(線上或離線),這使得我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進行聯絡,並檢視好友的動向。網際網路曾經是一個充滿陌生人,讓人感到提心吊膽的世界,我們突然找到了一個友好的方式來開拓這個世界。我們的大部分好友都不線上,至少沒有使用同一服務,但是彼此之間的熟悉度讓人欣慰,我們可以通過檢視少數好友的動向來尋找新的內容和朋友。

於是我們愛上了這種網路,因為它讓我們覺得很多與我們相似、有共同經歷的人都在這裡。於是很多社交網路,特別是Facebook和Twitter開始呈現爆炸式增長。Facebook促進了一種文化規範,那就是與我們每一個熟悉的人結為朋友。突然間,我們每去一個地方,就會有大量的朋友出現。與少數朋友分享經歷的過程告訴我們,結交更多的線上朋友可以使得我們的經歷更加風度。然而,事實並非這樣。

社交網路讓聯絡變少

事態發展成了另外一種趨勢,那就是我們不再真正重視我們之前聯絡過的線上好友。以Twitter為例,Twitter曾經是早期使用者談論技術的好地方,但沒過多久,你現在已經很難在你的資訊流中讀到多少他們釋出的博文。

但是隨著社交網路變得更加緊密,人們可以在Twitter上找到更多他們知道以及喜歡的人,於是使用者就變成了上百人的粉絲,全部閱讀他們所發的微博成為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當然前提是,你在Facebook或Twitter上擁有很多朋友,並且真正重視他們所說的話。

悖論

社交網路中存在一個我們誰都不願承認的悖論,那就是隨著社交網路規模的變大,我們的社交能力卻在下降。

和其它市場一樣,社交網路也要遵循供需平衡定律。隨著社交網路中二進位制數字、照片和連結數的不斷增長,這些小專案中的個體價值卻在降低。

這也許能夠解釋我們對於新產品所產生的興奮。比如,當一小部分人使用Foursquare服務時,我們就會通過這項服務追蹤好友的位置和去向。在一個小使用者群規模基礎上,瞭解這些資訊並讓其他人知道並保守這個小祕密,會使得早期Twitter使用者感到十分神奇。但是隨著我們好友數量的不斷增長,特別是超過了150的鄧巴數字(指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路的人數約為150人)後,這種社交魅力就會開始減退。在這種好友規模下,我們不可能輕易追蹤好友的行蹤,當好友數量超過150人後,所有的聯絡就會變成簡單的評論,因為真正的交流已經耗盡了我們本就有限的網路互動能力。

小規模社群的優勢

網路真正讓人感到有意義的地方在於,它建立在一個小規模使用者群基礎上,就像一個社群一樣運營,但是大使用者群就會導致分裂。

社群給予了我們觀眾和視角,我們知道我們在與誰交流,這並不是一件多大的事情,但是它就像膠水一樣能將我們的通訊聯絡到一起。這就像在空曠地中大喊與你前面所站之人進行交談的區別。

用微博進行體育賽事直播和參加SB Nation比賽網站有何區別呢,一條微博並不是一種體驗,它是將一個人的體驗傳播到模糊,不確定的受眾群體。

這種激發和表達共同情感的情緒是笑話和網際網路社群的內在驅動因素,當然,社群不盡相同,但他們的魅力卻相似:知道其他人也與自己擁有相同的興趣,這就增強了使用者在社群中的歸屬感和會員身份,成為了整個討論的基礎。

真正的社交產品

如果我們的社交網站規模繼續擴大,就像Facebook現在所做的努力,消費者很快就會感覺到社交網路不再像之前那樣有意義。如果我們要開發一款社交產品,我們就需要這款產品真正讓人社交化。

我們打造的社交產品不但可以讓使用者寫作並發表,還需要鼓勵討論、體驗、持續並有意義的關係,這才是為使用者創造真正的利益。因此,社交網路的未來不再是網路,而是在社群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