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萬!矽谷AI大牛一年賺夠北京二環一套房

量子位發表於2018-04-20
伊瓢 編譯自 紐約時報
量子位 出品 | 公眾號 QbitAI

一年一度的美國報稅季在4月份結束了。

這個時候,你大概就知道自己原來上了個假班:別人賺錢買得起房,自己賺錢買不起包。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紐約時報》翻了翻矽谷的稅單,他們發現:

AI大牛們的年薪不僅買得起房,而且能買得起北京二環內的房。

比如,OpenAI頂級大佬Ilya Sutskever,他在2016年的收入為190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將近1200萬

640?wx_fmt=jpeg

 Ilya Sutskever大佬本人

如果拿1200萬來中國賣房,足夠在北京二環內給三口之家買一套房子,每天步行去天安門王府井西單。

(┬_┬)曾經蝸居五環外的量子位編輯,代表住在通州、河北和天津的北京上班族致以誠摯的羨慕。

除了Sutskever之外,OpenAI的其他研究人員薪水也高得驚人:Ian Goodfellow,2016年在OpenAI領到了80萬美金的薪資;機器人專家Pieter Abbeel則領到了42.5萬。

注意,這不是年薪。前者在3月份入職OpenAI,而後者6月份入職,相當於42.5萬隻是一半的年薪。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由於這三位都是AI業界大牛(Ilya Sutskever是DNNResearch聯合創始人,後被谷歌收購;Ian Goodfellow則是GANs的發明人;Pieter Abbeel是前加州伯克利教授),所以收入中包含了一次性的入職獎金,單算薪資是沒有這麼高的。另外,OpenAI作為一家非營利組織無法提供股票或者期權。

但另外一些AI領域的年輕研究者也能拿到令人瞠目結舌的薪資。研究員Wojciech Zaremba在谷歌和Facebook實習後加入了OpenAI,他對《連線》雜誌說,人工智慧領域的薪資往往可以給到市場價值的2~3倍。

至於這個2~3倍是多少呢?《紐約時報》訊息顯示,幾乎沒有經驗的AI研究人員也可以拿到30~50萬美元的年薪。

640?wx_fmt=jpeg

大公司則在財務方面相當大方。OpenAI在創立的第一年就為52名員工發了700萬美元薪資,平均每人13.5萬美元。

而谷歌DeepMind的薪資更加驚人,財報顯示,2016年,谷歌的DeepMind實驗室給400個僱員發了總共1.38億美元,平均每人34.5萬美元。注意,DeepMind的僱員並非全部都是研究人員。

給HR指條明路:用AI大牛做僱主品牌

一些業內大牛的年薪至少要100萬美元。

這不僅僅是用來購買他們的智慧與勞動,更是在購買他們的業內影響力。就像我們在招聘廣告上常見的文案“大牛雲集”,有業內大牛加入的公司更容易招聘其他AI研究人員。

創業公司Skymind的一位員工表示,當一家公司僱傭了一位明星員工後,所獲得的不僅僅是這一位明星員工,還包括所有他們能吸引到的人。

誰來為政府和高校工作?

科技公司AI人才的薪水達到了讓人震驚的水準,但同樣需要AI人才的政府和高校卻無法付出如此高昂的薪水。

政府及相關機構也有大量研發工作需要用到人工智慧,而高校的人才需求則更為重要:如果大學裡沒有人工智慧教授,誰來培養新一代人工智慧人才呢?

640?wx_fmt=jpeg

加拿大一家獨立實驗室表示,全球每年需要約22000個有經驗的AI研究人員。雖然人工智慧作為就業熱門,人才供應逐漸多了起來,但是需求量也水漲船高——畢竟,技術逐漸成熟之後,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範疇也逐漸擴大,需要更多人才去開拓不同領域的AI應用。

高薪留人?難

去年3月,在為OpenAI工作11個月後,Ian Goodfellow又回到了谷歌;Pieter Abbeel則與另外兩名研究人員聯合創立了Embodied Intelligence,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歷程;Andrej Karpathy去了特斯拉負責自動駕駛。

看來AI大牛們似乎也喜歡頻繁跳槽。畢竟,在這個人才供不應求的領域裡,他們走到哪兒都是香餑餑。

—  —

誠摯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編輯/記者,工作地點在北京中關村。期待有才氣、有熱情的同學加入我們!相關細節,請在量子位公眾號(QbitAI)對話介面,回覆“招聘”兩個字。

640?wx_fmt=jpeg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作者

վ'ᴗ' ի 追蹤AI技術和產品新動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