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大量微信使用者,就不需要App了嗎?

onlydo發表於2016-08-22

  小盧同學是我半年前在中關村車庫咖啡認識的一個自由創業者,他從北航畢業後在一家IT上市公司只上了1年多的班就辭職創業了,他的創業專案屬於國內度假旅遊垂直細分領域:積累大量詳細的旅遊攻略,組成一個個溫馨舒適的旅遊體驗小故事,提供季節性的旅遊套餐服務。小盧很能幹,他們團隊一共3個人,從一個微信公眾號開始做起,僅僅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就積累了11萬多的粉絲。小盧一直想讓我給他投資,我卻一直處於猶豫中。上個月底小盧滿懷信心的拉著我陪他去見一個投資人,本想讓我見識一下他們產品在其它投資人眼裡的價值,但沒想到得到的反饋迴應卻讓他非常失望。很顯然,是被投資拒絕了,投資人給出的理由很簡單,大致如下:

 

  你需要儘快完成相關App產品的開發和上線。在公眾號上,你是拿不到使用者資訊的,那麼隨著時間推移,如果有使用者失去了活力,你也沒有任何能力將其挽回,因為你連他們的基本資訊都沒有。而這樣的局面,就要求你的度假產品非常具有特色,要麼價效比極高,要麼非常與眾不同,別處見不到。否則,一旦陷入競爭,你的壓力會非常巨大。說白了,投資人就是質疑小盧團隊的產品沒有任何壁壘和對使用者的掌控力太差。

  其實,Web、App、公眾號,仔細說起來,Web與公眾號是一樣的,App與他們不一樣。因為Web和公眾號都是傳統的BS結構(Browser/Service),App是傳統的CS結構(Client/Service)。BS結構的特點是,使用者通過瀏覽器操作,服務端的任何改動,都可以非常快速的在瀏覽器層面得到展示,而CS結構的特點是,使用者通過客戶端操作,服務端的改動有時依賴於客戶端的更新才能獲得體現。BS結構產品的迭代速度比CS要快,這一點其實是完全不用質疑的。但是所有BS結構的產品都面臨一個問題:“入口”。

  當我們在討論Web與App產品運營層面的不同時,我通常會說,二者獲客的渠道、成本與維繫客戶的渠道、成本,以及手段有非常明顯的差異。Web時代,我們見識到的是入口力量的強大。能夠佔據入口的產品,就可以獲得大量的流量,從而在大流量中獲取使用者。淘寶之所以牛逼,不是因為它是賣貨的,而是因為它是眾多賣貨的人的入口——幫消費者找到合適的商品。百度之所以牛逼,不是因為它是做搜尋的,而是因為它是分發流量的入口——幫使用者找到適合的內容。騰訊之所以牛逼,不是因為它是做社交的,而是因為它是建立關係的入口——幫使用者找到希望建立聯絡的人。App時代,傳統入口的力量被無限削弱,這才讓應用商店變成了新的入口。這是因為介質發生了變化,當人們從大螢幕轉移到小螢幕時,原先的流量分發器——搜尋引擎的作用被削弱了,而應用商店的作用增強了,所以現在應用商店在手機上,可以用和搜尋引擎一樣的方式去盈利。

  BS結構下,搜尋引擎是一級入口,其他網站是二級入口;而CS結構下,應用本身就是一級入口,通過搜尋引擎把自己變成二級入口,這真的是創業者想要的麼?不是,那麼只有通過搜尋引擎或者應用商店,把自己安裝到使用者的手機上,變成一級入口,這個效果才能完成,這實際上和BS結構下,通過搜尋引擎找到自己想要的站點,然後記住地址或者放入收藏夾將其變為一級入口的概念是類似的。但是,和BS結構產品不同的是,CS結構的產品變為一級入口,對於使用者來說,成本是高昂的——因為CS結構產品是需要下載、安裝,才能註冊使用或者直接使用的,BS結構產品是沒有下載和安裝這兩個步驟的。也因此,對於使用者來說,相對高頻App來說,低頻App隨著頻次的降低,其成本是線性增加的。這就出現了在小記憶體時代,人們往往會精挑細選,只保留自己最常用的App,而其他的App,要麼不裝,要麼,只在需要的時候裝,用完了再解除安裝——別笑,幾年前,很多人就是這麼玩兒的——這樣的歷程,與PC早期,大多數程式通過軟盤來直接執行是一個道理——當然,我想大多數年輕人是沒有經歷過這個時代的。但隨著硬碟體積的增加,很多人的PC裡,都存放了許多低頻的產品,甚至內容,可後來已經沒有人介意這件事兒了,硬碟體積的增加,極大的推動了PC時代,CS結構產品的發展。可以這麼說,如果不是儲存空間的增加,現在很多遊戲都根本不會有——當然,顯示技術的進步是另一個關鍵。回到如今的手機應用上來,其實道理是一樣的。在小記憶體時代,倡導WebApp,是我能理解的——因為這能極大的解決使用者的需求,同時照顧使用者的手機空間。但時間演化到今天,動不動就可以擴充套件出百G級別空間時,再討論WebApp,這不僅僅實是一種技術上的倒退,同時也包涵著對於入口的極大焦慮和逃避。

  其實道理講得再多,也不一定真能解決現實問題。擋在App開發道路上最大的問題就是成本問題,開發App太貴,初創者哪有那麼多錢呀?招一個原生開發工程師工資太貴了,招一個人肯定不夠至少要同時支援蘋果和安卓吧,再加上原生開發太難,還要長期維護,開發人員卻很難穩定下來,想想就有點讓人望而生畏。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軟體行業的發展可能遠比你想象還要快,很多之前還認為是很難解決的問題,其實早就已久有人幫你解決好了。App的開發從開始流行到今天發展有5年多了,每個環節工作都一直在不斷細分和優化、所以我們要保持及時跟進才能做出正確選擇。

  今天大量成熟BaaS服務讓很多專業的App開發工作變得越來越簡單,比如:百度LBS服務、個推和極光的資訊推送服務、七牛的雲端儲存服務、環信和融雲即時通訊服務,微信和支付寶的移動支付服務等,這些專業的功能模組由專業的第三方公司去開發和升級,你不必自己做只要呼叫就行,這讓你有更多時間可以專注在你的App業務裡。同樣,裝置端的程式開發也不必非要通過Xcode和eclips去從底層開發做起了。你可以選擇一些Html5技術的跨平臺產品開發產品,例如:Appcan,ApiCloud等,開發者可以像做網頁那樣做App,雖然App最終體驗效果差一些,但對於一些需求簡單體驗要求不高的App開發也夠了,可以用於應付部分App外包業務的交付工作。同樣你也可以選擇一些基於原生擴充套件技術的跨平臺開發產品,例如:reactive native和DeviceOne等。開發者在享受跨平臺、低成本開發服務同時,做出的App完全能夠具備原生體驗效果,更適合一些較高階的App需求和想用App的創業者。

  軟體領域的發展和硬體非常類似,工藝在不斷的改進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如果你做出來的東西能力和體驗不過關,所有藉口都是蒼白無力的。但你也不必為此沮喪,很多時候你不必從頭做到尾,好的方法總是很多,只要你肯於用心去嘗試總能找到出路。如果有人為你做IOS和Android的底層技術元件,你只要用javascript完成你的業務邏輯併合理的呼叫這些元件就行了,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呢,作為創業者,你覺得,現在你還是想「不要開發App了」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