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開發中的上帝模式與農民模式

唐巧發表於2016-07-21

我在做 iOS 開發的時候,發現自己在寫程式的時候,常常處於兩種狀態的切換,我把這兩種狀態稱為軟體開發的上帝模式與農民模式。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兩種模式的特點。

上帝模式

處於上帝模式時,我需要構思整個應用的架構設計,如何進行類之間的組織和資訊的傳遞。我有可能會在紙上畫一些類圖,把關鍵的幾個類之間關係構思清楚。這就類似於建築師畫設計圖紙一樣。

在這個階段,我的大腦是努力工作的,我會利用我學到的《設計模式》、《重構》、《程式碼大全》中的架構知識,先把類的關係組織好。然後我會深入到每一類的實現細節,構思好每個類大概怎麼實現,這個過程又會利用瞭如何命名、DRY 原則、單一職責原則等程式設計知識。

而這一切的行為,都是在紙上完成的,我甚至會關掉電腦螢幕,因為電腦螢幕前有很多影響注意力的資訊(例如 QQ、微信、郵件等)。

農民模式

當一切構思基本完成,我就會開啟 Xcode,開始我的農民模式工作。

在農民模式,我會專心於將我剛剛構思好的內容變成一行行真實的程式碼。由於已經想得比較清楚,這個過程通常更多是一種體力活,或者好聽一點,是一個手藝人的體力活。對於農民模式的我來說,我需要知道 iOS 開發的各種基本知識,以及一些常見的提升效率的工作方式,以便我能夠更快地完成編碼工作。

在農民模式中,我會注意集中精力,因為雖然實現程式碼是偏體力活的事情,但是思路如果斷掉,接上的話還是會花費不少時間。有一些同事會喜歡戴上耳機,以避免干擾,也是這個道理。

一個例子

舉一個具體的例子,下圖是小猿搜題的發現頁面,它明顯是用一個 Group Style 的 UITableView 來實現的,每個 Cell 的樣式也非常簡單:左邊有一張 UIImageView,接著是一個 UILabel,然後是靠右側的 UILabel(可能內容為空)以及最右側的一張右剪頭的 UIImageView

由於這個發現頁面可以由伺服器來定製,所以我在上帝模式的時候,先構思好我需要實現:

  • 一個 View Controller 類(DiscoveryViewController),用於展示整個介面
  • 一個 TableViewCell 類(DiscoveryTableViewCell),用於描述一個條目
  • 一個 ViewModel 類(DiscoveryConfig),用於描述發現頁的內容
  • 一個網路請求類(GetDiscoveryApi),用於獲得伺服器的定製資訊
  • 在持久化層(StorageAgent)增加兩個方法,用於獲取上次快取的定製內容(getDiscoveryConfig)以及儲存最新的定製內容 (saveDiscoveryConfig
  • 一個負責更新的類(ConfigUpdateAgent),用於處理更新的時機選擇(checkUpdate

我還會把每個類大概的成員變數和成員方法名想好。構思完成之後,我脫下上帝的黃袍(別問我上帝為什麼要穿黃袍,我也不知道),換上農民幹活的麻布衣服,開始搬程式碼了。我先把這些類都建好,方法名命名好。接著我開始填一個一個的方法名的實現。

每一個類的實現過程都可以看作一個階段性的成果,這個時候我會稍微休息一下,然後繼續搬磚。

最終,我完成了所有程式碼,然後開始執行。咦,為什麼執行效果不對?我趕緊打起精神,開始除錯起程式碼來。這個時候,我一會兒切換成上帝模式,審視自己的架構是否有漏洞。一會兒切換成農民模式,看自己是不是不小心敲錯了一些程式碼細節。

最終,程式碼被全部編寫完成並且執行正常了。

一些技巧

上帝模式的技巧

上帝模式中,切忌不應該過於著急動手,把一切的細節都想清楚,看看有沒有特殊情況沒有考慮到。如果一開始設計得不好,那麼真正實現到最後才發現,那麼農民模式下寫的程式碼就白白浪費了。

上帝模式的工作是可以脫離電腦來實施的,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拉上同事,找個白板討論。我們也可以在上下班的路上思考。

經過討論的上帝模式的產出會更加靠譜,在我們公司,我們會在 Scrum 的計劃會議的後半程,用出牌的方式估計每一個工作的 Story Point,而具體的估計方式,就是以上帝模式將整個工作細化,使得我們大家能夠明確出農民模式下的編碼工作量到底是多少。

軟體開發能力的提高,上帝模式會比農民模式更難,在上帝模式下工作得出色的同學,會進一步成為架構師,成為更復雜架構的設計規劃者。

在軟體開發書籍中,涉及上帝模式的圖書也有很多,例如《設計模式》和《重構》,但是好的架構都是無法脫離實際業務的,所以大多數程式設計師都無法通過簡單地看書就提高自己的上帝模式的能力,更多的提高方式是工作一段時間,有一些實際體會之後再看書,就能夠理解書中的道理。

農民模式的技巧

農民模式中,效率是第一要素。所以,保證自己的專注力是非常重要的。在這方面,「番茄工作法」是一個不錯的實踐方式。

農民模式中,應該儘量採用「寬度優先搜尋」的方式來完成任務,而不是「深度優先搜尋」的方式。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先將各種類的類名和方法名填好,然後再完善細節就是一種「寬度優先搜尋」的方式。這種方式下,我們不需要額外的「棧空間」來儲存工作的上下文。

為了更容易理解,我來舉一個「深度優先搜尋」的工作方式,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先寫介面的 Controller 類,寫到一半發現需要 TableViewCell,於是就去寫 TableViewCell。TableViewCell 寫到一半發現需要先實現 ViewModel,然後就跑去實現 ViewModel,ViewModel 實現完發現需要快取起來,於是就跑去寫快取邏輯。這種工作方式下,我就需要分別記住:Controller 的進度和 TableViewCell 的進度,以便我之後繼續完善它們。這種方式其實就相當於一次「打斷」,因為我把 Controller 的編寫硬生生拆成了兩次,這樣就使得我需要更多時間回記上次的思路。

農民模式中,我們應該儘量提升自己的程式碼輸入效率。比如將常用的程式碼片段儲存在 Xcode 的 Snippets 中或者 Dash 中,在組織內規範好統一的命名約定和規則,熟悉 iOS 的各種除錯技巧,都可以使自己更快把上帝模式下的藍圖轉換成實際程式碼。

相對於上帝模式,大部分同學都會輕視農民模式下的效率。比如寫一會兒程式碼聊一會兒 QQ。比如由於自己事先積累不夠,很多基本的 iOS 開發知識還需要查資料和文件。農民模式下的效率低下,使得一個人看起來工作了很久,卻沒有什麼產出。

在 iOS 領域,我個人的經驗表明,我在一整天的農民模式中,最高可以產出 1000 行左右的程式碼。2012 年猿題庫創業初期時,我在 4 個月的緊張工作中,平均每天的程式碼產出約為 500 行。

一些問題

提升上帝模式能力

很多 iOS 開發新手對於提升自己上帝模式的能力感覺到無從下手,建議這部分同學可以多分析一些優秀的開源軟體的架構,同時閱讀一些相關的書籍。另外,每一次噁心的重構都是一次難得的經驗,說明之前的架構設計不夠優雅,結合自身的業務特點,多思考多討論,慢慢地就會培養出自己對於架構的一些心得了。

提升農民模式效率

很多 iOS 開發新手對於農民模式不夠重視。一個程式設計師大部分時間都應該是處於農民模式的,農民模式決定了我們產出的效率,而很多人只重視工作時間,不重視工作效率,使得自己的產出非常低下。

提升自己的農民模式能力,建議使用「番茄工作法」並且做一些時間記錄,平時多學習一些最新的 iOS 開發知識,以便減少自己的知識盲區。專注於自己的精力是否集中,如果覺得太累,就活動一下或者適當休息,不應該強迫自己 Coding。

警惕混搭模式

混搭模式,類似於練功人士的「走火入魔」,專指那些在上帝模式沒有想清楚,就馬上切入農民模式寫程式碼,寫到一半程式碼又切到上帝模式思考。邊寫邊想的混搭模式使得自己想的時候不夠清晰,寫的時候又不夠專注,兩邊都不討好。通常剛剛入行的人都處於這種混搭的模式,不但寫出來的程式碼容易有邏輯錯誤,而且速度很慢。

結語

上帝模式與農民模式這個叫法是我自己發明出來的,你喜歡這個世界觀設定嗎?

我們在程式的世界裡,一會兒是高高在上的上帝,一會兒又是埋頭幹苦活的農民,想想也挺奇妙的。

願大家在這個世界中玩得開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