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只是手段 區塊鏈目的是點對點交易

LikeLib發表於2019-03-22

對於資訊來說

從“八百里加急”到電報、電話到現在的網際網路(QQ、微信)等等的演變,其唯一的目的就是把資訊高效、準確、及時的從一方傳遞給另外一方。

那麼在現今的網際網路下,這種依託於伺服器的中心化架構,其資訊傳遞雖然高效,但會有什麼問題嗎?答案是有的!目前中心化的資訊傳輸面臨著兩個主要問題:

1.隱私洩露問題

我們經常會接到大量的騷擾電話、經常會有人莫名其妙的成為了大老闆等等並因此受到巨大的經濟損失,究其原因就是資訊洩露所造成的,影響比較大的如Facebook的資訊洩露。

2. 高成本問題

隨著資料以指數級進行增長,未來還將有大量的智慧裝置間的資料傳輸,那麼中心化的伺服器若要擔負起這些巨量的資料運營,則必須投入更加高昂的硬體成本來提高其運算能力和安全性。

而上述問題給了區塊鏈以施展其才華的空間:

大家可能一直不理解一個問題:區塊鏈發票、溯源、徵信甚至是摩根幣等,他們都號稱採用了區塊鏈技術,那麼按照我們的理解,應該是去中心化的、應該有運營節點的、有共識機制的等等。但是當你研究他們後,你會發現,上述這些它們都沒有。這是為什麼?

其實原因很簡單,上述例子它們所需要做的僅僅是資訊的公示,所以僅採用了區塊鏈的部分技術,如分散式賬本:由一箇中心化的主體(強權部門)通過分散式賬本來發布資訊,在賬本中的其他參與方只有儲存、查閱、監督的功能。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高效、透明、減少中間成本而且某個環節遭到攻擊,並不會影響其資料的安全性(如丟失、篡改等等)。

對於價值交易來說

在中心化交易的情況下,當我們和對方進行交易的時候,會面臨著核准、審批、註冊等一系列中間程式,這就產生了如成本問題(們的商業社會中,處處存在著中介,銀行間的清算、國際間的清算),如壟斷問題(HB的超發、賬戶的控制)等等,極大的降低了價值交易的效率,增加了交易的成本。

 而採用了區塊鏈技術則會解決上述問題:

我們先來看看比特幣的執行原理

1、如果兩個人需要進行點對點交易,但這兩個人如果彼此並不信任,怎麼辦呢?解決方案是由第三方保管憑證或者交易的賬本。

2、有人想到了用非對稱加密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即公私鑰密碼,這樣可以完成兩人間的點對點交易,但這只是兩個人之間的交易,如果是多方的交易怎麼辦呢?解決方案是引入分散式賬本。

3、引入分散式賬本之後又帶來雙重花費的問題。比如一筆錢明明在A的記賬上花出去了,但在B的賬本上還沒有花出去,這時候我們要相信誰的呢,因為是一個分散式賬本,誰都有自己的賬本,這就是所謂的分散式一致性,這時候就需要引入共識機制。

4、中本聰想到把工作量證明機制引入共識之中,它是給驗證交易投入一個成本,這個成本就是計算的消耗、能源的消耗。投入計算的消耗越高,防止發起50%攻擊或者雙花的壁壘就越高,這就是工作量證明機制的來歷。

從上述原理我們可以看到價值這個東西和資訊很不一樣,價值必須是唯一的、不可複製的、所有權唯一的,而資訊則是可以無限複製、可由多人所佔有的。正是基於價值的這些特點,中本聰採用了分散式賬本、工作量證明、數字簽名、加密演算法等等技術,從而降低了交易成本,保證了“我的財產我做主”。

結語

無論是資訊傳輸還是價值交易,我們都是從一方到另外一方,從個人到個人,從公司到公司,從國家到國家,從這個中心到哪個中心,總之是要達到點對點的效果。

在達成這個效果的方法上,則有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區別。而從這兩者的效率和安全上講,去中心化的這種方式則是最優的一種方式,因為最直接的、成本最低交的、真正市場化的交易方式就是沒有任何中介的點對點的交易。

而中本聰發明的比特幣系統則是這種最優方式的一種,我們從中可以知道的是,中本聰的主要目的從來就不是去中心化,而是點對點的交易。換句話說去中心化是達到目的的一種方法,而不是結果。理解了這點,我們才是真正理解了區塊鏈的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