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Cache快取系統在整合環境中的使用詳解

developerWorks 中國發表於2014-12-29

Ehcache 快取系統簡介

EhCache 是一個純 Java 的程式內快取框架,具有快速、精幹等特點,是 Hibernate 中預設的 CacheProvider。

下圖是 EhCache 在應用程式中的位置:

圖 1. EhCache 應用架構圖

圖 1. EhCache 應用架構圖

EhCache 的主要特性有:

  1. 快速;
  2. 簡單;
  3. 多種快取策略;
  4. 快取資料有兩級:記憶體和磁碟,因此無需擔心容量問題;
  5. 快取資料會在虛擬機器重啟的過程中寫入磁碟;
  6. 可以通過 RMI、可插入 API 等方式進行分散式快取;
  7. 具有快取和快取管理器的偵聽介面;
  8. 支援多快取管理器例項,以及一個例項的多個快取區域;
  9. 提供 Hibernate 的快取實現;
  10. 等等 …

由於 EhCache 是程式中的快取系統,一旦將應用部署在叢集環境中,每一個節點維護各自的快取資料,當某個節點對快取資料進行更新,這些更新的資料無法在其它節點中共享,這不僅會降低節點執行的效率,而且會導致資料不同步的情況發生。例如某個網站採用 A、B 兩個節點作為叢集部署,當 A 節點的快取更新後,而 B 節點快取尚未更新就可能出現使用者在瀏覽頁面的時候,一會是更新後的資料,一會是尚未更新的資料,儘管我們也可以通過 Session Sticky 技術來將使用者鎖定在某個節點上,但對於一些互動性比較強或者是非 Web 方式的系統來說,Session Sticky 顯然不太適合。所以就需要用到 EhCache 的叢集解決方案。

EhCache 從 1.7 版本開始,支援五種叢集方案,分別是:

  • Terracotta
  • RMI
  • JMS
  • JGroups
  • EhCache Server

本文主要介紹其中的三種最為常用叢集方式,分別是 RMI、JGroups 以及 EhCache Server 。

RMI 叢集模式

RMI 是 Java 的一種遠端方法呼叫技術,是一種點對點的基於 Java 物件的通訊方式。EhCache 從 1.2 版本開始就支援 RMI 方式的快取叢集。在叢集環境中 EhCache 所有快取物件的鍵和值都必須是可序列化的,也就是必須實現 java.io.Serializable 介面,這點在其它叢集方式下也是需要遵守的。

下圖是 RMI 叢集模式的結構圖:

圖 2. RMI 叢集模式結構圖

圖 2. RMI 叢集模式結構圖

採用 RMI 叢集模式時,叢集中的每個節點都是對等關係,並不存在主節點或者從節點的概念,因此節點間必須有一個機制能夠互相認識對方,必須知道其它節點的資訊,包括主機地址、埠號等。EhCache 提供兩種節點的發現方式:手工配置和自動發現。手工配置方式要求在每個節點中配置其它所有節點的連線資訊,一旦叢集中的節點發生變化時,需要對快取進行重新配置。

由於 RMI 是 Java 中內建支援的技術,因此使用 RMI 叢集模式時,無需引入其它的 Jar 包,EhCache 本身就帶有支援 RMI 叢集的功能。使用 RMI 叢集模式需要在 ehcache.xml 配置檔案中定義 cacheManagerPeerProviderFactory 節點。假設叢集中有兩個節點,分別對應的 RMI 繫結資訊是:

節點 1 192.168.0.11 4567 /oschina_cache
節點 2 192.168.0.12 4567 /oschina_cache
節點 3 192.168.0.13 4567 /oschina_cache

那麼對應的手工配置資訊如下:

<cacheManagerPeerProviderFactory 

    properties="hostName=localhost,
    port=4567,
    socketTimeoutMillis=2000,
    peerDiscovery=manual,
    rmiUrls=//192.168.0.12:4567/oschina_cache|//192.168.0.13:4567/oschina_cache"
/>

其它節點配置類似,只需把 rmiUrls 中的兩個 IP 地址換成另外兩個節點對應的 IP 地址即可。

接下來在需要進行快取資料複製的區域(Region)上配置如下即可:

<cache name="sampleCache2"
    maxElementsInMemory="10"
    eternal="false"
    timeToIdleSeconds="100"
    timeToLiveSeconds="100"
    overflowToDisk="false">
    <cacheEventListenerFactory

        properties="replicateAsynchronously=true, 
	replicatePuts=true, 
	replicateUpdates=true,
        replicateUpdatesViaCopy=false, 
	replicateRemovals=true "/>
</cache>

具體每個引數代表的意義請參考 EhCache 的手冊,此處不再詳細說明。

EhCache 的 RMI 叢集模式還有另外一種節點發現方式,就是通過多播( multicast )來維護叢集中的所有有效節點。這也是最為簡單而且靈活的方式,與手工模式不同的是,每個節點上的配置資訊都相同,大大方便了節點的部署,避免人為的錯漏出現。

在上述三個節點的例子中,配置如下:

<cacheManagerPeerProviderFactory

    properties="peerDiscovery=automatic, multicastGroupAddress=230.0.0.1,
    multicastGroupPort=4446, timeToLive=32"
/>

其中需要指定節點發現模式 peerDiscovery 值為 automatic 自動;同時組播地址可以指定 D 類 IP 地址空間,範圍從 224.0.1.0 到 238.255.255.255 中的任何一個地址。

JGroups 叢集模式

EhCache 從 1.5. 版本開始增加了 JGroups 的分散式叢集模式。與 RMI 方式相比較, JGroups 提供了一個非常靈活的協議棧、可靠的單播和多播訊息傳輸,主要的缺點是配置複雜以及一些協議棧對第三方包的依賴。

JGroups 也提供了基於 TCP 的單播 ( Unicast ) 和基於 UDP 的多播 ( Multicast ) ,對應 RMI 的手工配置和自動發現。使用單播方式需要指定其它節點的主機地址和埠,下面是兩個節點,並使用了單播方式的配置:

<cacheManagerPeerProviderFactory

    properties="connect=TCP(start_port=7800):
        TCPPING(initial_hosts=host1[7800],host2[7800];port_range=10;timeout=3000;
        num_initial_members=3;up_thread=true;down_thread=true):
        VERIFY_SUSPECT(timeout=1500;down_thread=false;up_thread=false):
        pbcast.NAKACK(down_thread=true;up_thread=true;gc_lag=100;
	retransmit_timeout=3000):
        pbcast.GMS(join_timeout=5000;join_retry_timeout=2000;shun=false;
        print_local_addr=false;down_thread=true;up_thread=true)"
propertySeparator="::" />

使用多播方式配置如下:

<cacheManagerPeerProviderFactory

    properties="connect=UDP(mcast_addr=231.12.21.132;mcast_port=45566;):PING:
    MERGE2:FD_SOCK:VERIFY_SUSPECT:pbcast.NAKACK:UNICAST:pbcast.STABLE:FRAG:pbcast.GMS"
    propertySeparator="::"
/>

從上面的配置來看,JGroups 的配置要比 RMI 複雜得多,但也提供更多的微調引數,有助於提升快取資料複製的效能。詳細的 JGroups 配置引數的具體意義可參考 JGroups 的配置手冊。

JGroups 方式對應快取節點的配置資訊如下:

<cache name="sampleCache2"
    maxElementsInMemory="10"
    eternal="false"
    timeToIdleSeconds="100"
    timeToLiveSeconds="100"
    overflowToDisk="false">
    <cacheEventListenerFactory

        properties="replicateAsynchronously=true, replicatePuts=true,
        replicateUpdates=true, replicateUpdatesViaCopy=false, replicateRemovals=true" />
</cache>

使用組播方式的注意事項

使用 JGroups 需要引入 JGroups 的 Jar 包以及 EhCache 對 JGroups 的封裝包 ehcache-jgroupsreplication-xxx.jar 。

在一些啟用了 IPv6 的電腦中,經常啟動的時候報如下錯誤資訊:

java.lang.RuntimeException: the type of the stack (IPv6) and the user supplied addresses (IPv4) don’t match: /231.12.21.132.

解決的辦法是增加 JVM 引數:-Djava.net.preferIPv4Stack=true。如果是 Tomcat 伺服器,可在 catalina.bat 或者 catalina.sh 中增加如下環境變數即可:

 SET CATALINA_OPTS=-Djava.net.preferIPv4Stack=true

經過實際測試發現,叢集方式下的快取資料都可以在 1 秒鐘之內完成到其節點的複製。

EhCache Server

與前面介紹的兩種叢集方案不同的是, EhCache Server 是一個獨立的快取伺服器,其內部使用 EhCache 做為快取系統,可利用前面提到的兩種方式進行內部叢集。對外提供程式語言無關的基於 HTTP 的 RESTful 或者是 SOAP 的資料快取操作介面。

下面是 EhCache Server 提供的對快取資料進行操作的方法:

OPTIONS /{cache}}

獲取某個快取的可用操作的資訊。

HEAD /{cache}/{element}

獲取快取中某個元素的 HTTP 頭資訊,例如:

curl --head  http://localhost:8080/ehcache/rest/sampleCache2/2

EhCache Server 返回的資訊如下:

HTTP/1.1 200 OK 
X-Powered-By: Servlet/2.5 
Server: GlassFish/v3 
Last-Modified: Sun, 27 Jul 2008 08:08:49 GMT 
ETag: "1217146129490"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iso-8859-1 
Content-Length: 157 
Date: Sun, 27 Jul 2008 08:17:09 GMT

GET /{cache}/{element}

讀取快取中某個資料的值。

PUT /{cache}/{element}

寫快取。

由於這些操作都是基於 HTTP 協議的,因此你可以在任何一種程式語言中使用它,例如 Perl、PHP 和 Ruby 等等。

下圖是 EhCache Server 在應用中的架構:

圖 3. EhCache Server 應用架構圖

圖 3. EhCache Server 應用架構圖

EhCache Server 同時也提供強大的安全機制、監控功能。在資料儲存方面,最大的 Ehcache 單例項在記憶體中可以快取 20GB。最大的磁碟可以快取 100GB。通過將節點整合在一起,這樣快取資料就可以跨越節點,以此獲得更大的容量。將快取 20GB 的 50 個節點整合在一起就是 1TB 了。

總結

以上我們介紹了三種 EhCache 的叢集方案,除了第三種跨程式語言的方案外,EhCache 的叢集對應用程式的程式碼編寫都是透明的,程式人員無需考慮快取資料是如何複製到其它節點上。既保持了程式碼的輕量級,同時又支援龐大的資料叢集。EhCache 可謂是深入人心。

2009 年年中,Terracotta 宣佈收購 EhCache 產品。Terracotta 公司的產品 Terracotta 是一個 JVM 級的開源群集框架,提供 HTTP Session 複製、分散式快取、POJO 群集、跨越叢集的 JVM 來實現分散式應用程式協調。最近 EhCache 主要的改進都集中在跟 Terracotta 框架的整合上,這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企業級快取解決方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