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計算機大神:艾倫·圖靈

octans發表於2016-11-24

作為一名程式設計師,對計算機的歷史瞭解甚少,比較慚愧。這裡將記錄從公開資料獲取到的計算機人物系列知識。

為什麼第一位要寫圖靈,在網際網路/計算機行業,有一些名詞會高頻出現,”圖靈獎”,”圖靈機”等,所以我從瞭解圖靈開始。

走近計算機大神:艾倫·圖靈

網上搜尋圖靈,很容易得到如下資訊:

1. 艾倫·麥席森·圖靈(Alan Mathison Turing,1912年-1954年),1912年生於英國倫敦,被稱為計算機之父,人工智慧之父

2. 圖靈最著名的兩篇論文

1936年(24歲)的”論可計算數及其在判定問題上的應用(On Computable Numbers,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在此論文的附錄裡,他描述了一種設想的可以輔助數學研究的機器,被稱為”圖靈機”。

1950年的”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計算機器和智慧)”,為後來的人工智慧科學提供了開創性的構思,他提出了一種判斷人工智慧的標準,被稱為”圖靈測試”。

3. 四個時間段

a) 大學期間,1931年19歲的圖靈進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後成為國王學院研究員;1936年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在那裡拿到了博士學位;

b) 二戰期間,1939年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圖靈前往政府編碼密碼學校報到並從事英國軍方的密碼破譯工作;

c) 戰後到去世期間,圖靈在房子被盜竊後報警,而警方查出他是同性戀,在英國屬於違法,他要麼坐牢要麼被迫註釋荷爾蒙,他選擇了後者;1954年6月7日,圖靈被發現死於家中的床上,床頭還放著一個被咬了一口的浸泡過氯化氰的蘋果。

d) 去世後,2009年,2012年包括康明,霍金在內的眾多科學家為圖靈發起平反請願,英國政府接收了請願,發表道歉宣告,在2013年英國女王向圖靈頒發了皇家赦免。

4. 書籍和電影

“Alan Turing: The Enigma(艾倫*圖靈傳–如謎的解謎者)”,作者是牛津大學數學家安德魯·霍奇斯;

電影《模仿遊戲》,根據以上書籍改編而成,2015年第87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主演為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卷福);

下面再分享”Alan Turing: The Enigma”中的一些片段:

片段一:

1922年末,艾倫讀了《兒童必讀的自然奇蹟》,他告訴母親,這本書讓他開啟眼界,讓他知道了世界上還在一種知識,叫做科學。這本書,不僅讓他認識到什麼是生命,而且也改變了他的生命之路。

1922年時艾倫10歲了,讀書很重要, 讀到有緣分的書更重要哈

片段二:

1936年艾倫進入普林斯頓後第一次給家裡寄的信,語氣相當自信:

這裡的數學系沒有辜負我的期望,這裡有很多最傑出的科學家。J.V.諾伊曼,外爾,柯朗,哈代,愛因斯坦,萊夫謝茨,還有其他一些人。不幸的是,這裡研究邏輯的人沒有去年那麼多了。當然丘奇還在這裡,只是哥德爾,克林,羅瑟和博內斯都離開了。我只在乎哥德爾,因為克林和羅瑟只是丘奇的學生,我可以與丘奇一起研究就可以了。而博內斯,從他的文章來看,他已經有點落伍了。當然,如果我能遇到他,也許就會有不同的印象。

我找到了這封信的掃描件,一共五張,見識到了艾倫的英文字,如下放上一張:

走近計算機大神:艾倫·圖靈

在文章最後有所有五張掃描件的連結。

片段三:

1937年6月1日馮諾依曼為艾倫寫的推薦信:

先生:

A.M.圖靈先生告訴我,他正在申請一個1937-1938學年劍橋訪問普林斯頓的保潔獎學金。在1935年的最後一個學期我前往劍橋訪問時,還有1936-1937整個學年圖靈先生在普林斯頓時,我一直有機會關注他的研究工作。我很支援他的申請,並且希望你知道,圖靈先生在過去的一年中,表現非常出色。他在數學領域的發展非常成功,令我很有興趣,特別是他在概周期函式論和連續群論方面的工作。

我認為他是最值得獲得保潔獎學金的人,如果你能將此授予給他,我會非常高興。

約翰·馮·諾依曼 敬致

1937年6月1日

這是我找到的圖靈和馮諾依曼在歷史上離的最近的一次關聯,馮當時是著名的數學家,在普林斯頓。1938年圖靈在拿到博士學位後考慮是留在普林斯頓還是回劍橋大學,當時他在劍橋國王學院的研究員身份已經被延長了一年,之後又有一個機會去給馮諾依曼做研究助理。最終他選擇回劍橋。

引用資源:

艾倫進入普林斯頓後第一次給家裡寄的信:http://www.turingarchive.org/browse.php/K/1/42
The Turing Digital Archive: http://www.turingarchive.org/
書籍”Alan Turing: The Enigma”的電子網站: http://www.turing.org.uk/

————-11月28日更新—————-

在微信公眾號裡有讀者評論,蘋果浸泡的不是“氯化氫”,而是“氰化物”。筆者進行了一些查證,

一些媒體的文章寫的是“氯化氫”,比如

http://www.ithome.com/html/it/113062.htm

http://it.sohu.com/20141118/n406130259.shtml

另一些媒體的文章寫的是“氰化物”,比如:

http://hongli.baijia.baidu.com/article/46660

http://tech.163.com/16/0421/08/BL5NC1LB00094O5H.html

通過這次反饋,筆者有一個心得,寫計算機歷史類的文章,一定要讀權威性的文章,比如一些歷史回憶錄或者圖書館資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