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美國,中國基礎教育沒有階層之分,這是好事?
我們大概可以說,現代教育可以簡單地分三個層次,對應三個階層:
底層家庭對教育的期待是培養工具、以找工作為目的。中層家庭對教育的期待是培養工藝品,以提升個人價值為目的。上層家庭對教育的期待是培養主人翁,以欣賞、選擇和改變周圍世界為目的。
但人之所以不是機器,就是因為人在根本上是自由的。基因加環境也不能把人完全定死,人總有自由意志。
因為應試教育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很多中國家長羨慕美式教育,似乎在那種教育中學生的個性就能得到充分解放,培養出來的都是賈伯斯、比爾·蓋茨、馬克·祖克伯之流的人物。
但網友也有一些關於國外教育情況的吐槽,比如:美國的基礎教育水平其實很差,中國初中生做的部分數學題連很多美國大學生都不會做,還是中國的教育方式比較好。
這兩種印象都是盲人摸象。最近,有本教育研究學者萬維鋼的新書:《智識分子——做個複雜的現代人》,作者在美國多年,又從事教育工作,對美國社會和教育的思考更多基於親身感受和深度思考。他對美國和中國教育的分析角度,值得一讀。
美國不同階層的教育 存在“質”的差異
美國是個有嚴重階層區分的國家,各社群按房價自然分開,在某種意義上是事實上的種族和貧富隔離。公立中小學的經費主要由所在學區的房產稅而來,這意味著兩點。
第一,富人區的學校更有錢,可以請更好的老師、用更好的裝置、有更高的教學水平;
第二,學生們其實是在跟自己同階層的人一起上學。
如果你考察美國學生的數學平均成績,那的確比中國上海市學生的差很多。但美國這個平均成績其實是被貧困社群中的黑人和墨西哥移民拖了後腿。如果你考察美國富裕白人社群學生的數學成績,那可是並不比上海學生的差。
但成績還不是主要問題。
中國一個城市內好學區和差學區的區別僅僅是考試成績高一點兒或者低一點兒、考上重點中學的學生多一些或者少一些都是”量”的差距,而美國不同學區的教育到是”質”的差異。
如果你上greatschools.com之類的網站查一個美國中小學校的綜合評分,網站首先告訴你的是這個學校學生的種族構成,如有多少白人、多少墨西哥裔、多少亞裔等;然後是貧困學生比例,如有多少學生使用了政府資助的免費午餐;最後才是學習成績。
階層比分數重要,因為各階層的教學方法和培養目標完全不同。
教育研究者Jean Anyon,曾在20世紀70年代末,全程跟班考察了不同階層的幾個小學的四年級和五年級教學情況,然後在1980年發表了一篇至今看來都毫不過時的經典論文《社會階層與隱含教案》。
如果中國的應試教育體制讓你感到憤怒,想要改革的話。Anyon這項研究所揭示的美國教育體制,也許會讓你感到深深的失望。
Anyon說,哪怕是在四、五年級這個距離起跑線沒多遠的地方,不同階層的學生事實上就已經在為他們將來要從事的一一不同階層的——工作做準備了。正所謂“龍生龍,風生風,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普通工人階層的學校:和中國的中小學教育差不多
普通工人階層的學校強調遵守規章流程。整個教學充滿死記硬背的機械式程式,幾乎沒有做選擇和做決定的機會。
老師教任何東西,哪怕是解數學題,都是用向學生灌輸規則的方法。這些規則通常包括若干個步驟,而學生必須熟記每一個步驟,老師常常不看你的最終結果對不對,而是看你是否背熟了步驟!
比如老師教兩位數除法,就會直接告訴學生第一步幹什麼、第二步幹什麼,既不解釋為什麼非得選擇這個做法,也不告訴學生這麼做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如果學生提出更好的辦法,很可能會被否決,須按老師的方法來。
我的小學教育大概比這個好不了多少。做數學應用題如果不先寫一個”解”宇,無論對錯都會被扣分。老師非常糾結於”乘”和”乘以”的區別,到底是3×5還是5×3,寫反了就是錯。我的初中是在哈爾濱市道里區最好的中學讀的,遇到整個學校最好的數學老師,結果數學課仍然強調對步驟的死記硬背——我至今還記得解一元一次方程共分五步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併同類項、解方程——其實有些題不按這個步驟做更好,但上數學課經常要考背誦。
我上學的時候對這些教法感到非常不理解,現在知道了階級分析這個工具,才恍然大悟:這哪裡是在教數學?這分明是在訓練工人。工人幹活,可不就是必須嚴格遵守流程步驟嗎?你只要按規定步驟去做好該做的,至於最終產品如何,不是生產線上一個工人應該關心的事。
這個階層的學校裡自然和社會科學課程也都是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生們並不被鼓勵閱讀什麼課外書,也很少會把所學內容跟真實世界聯絡起來,基至連課本都不怎麼用——教法是讓學生直接抄老師寫在黑板上的筆記!這些筆記就是考試內容。
紀律是嚴格的,學生沒有什麼自由,教室裡任何東西都”屬於”老師,絕對不能隨便碰。老師對學生說話非常不客氣,經常有”閉嘴”之類的命令,時不時地制止學生亂動。不過老師自己並不遵守什麼紀律、經常拖堂,根本不在乎下課鈴。
社會科學課上老師會給一些閱讀材料,並配以問題,這些問題都有明確的答案,其根本目的在於考察你是否真正學習了那些材料。
學校教學很強調課本的權威性,你絕對不能對課本結論提出質疑。如果你喜歡批判式思維、對有爭議的話題有自己的看法,老師則認為你是危險的。
這種小學,使我想起我當年讀的高中。那是一所黑龍江省的省重點高中,雲集了哈爾濱相當一部分最好的老師和學生。除了沒有質疑課本的自由,整個的教學的確是非常靈活的,老師有時候還會講講笑話。我們根本就沒有家庭作業,有時間可以搞點個人針對性訓練。我們非常明白來這裡上學的目的:如果能學到實用的知識當然好,但最重要的是必須考上大學。
美國一般中產階層的學校也是這樣,一切為找工作和上大學服務。
老師仍然控制學生,但這種學校的老師人品都很好,自己也能遵守制度,至少不會拖堂。
專業人士階層的學校:中國大學才到達的層次
專業人士階層的學校強調創造性和獨立性。美國的所謂”專業人士”,是指醫生和律師這種需要長期的學習和訓練才能入職的人物,他們擁有專門的技能,他們只有考取一個資格認證才能工作,而且還有自己的職業準則。這些人是中產階級中的上層,收入不菲,對生活和職業都有很好的規劃。
這種人的子女所能得到的,才是中國人心目中神話般的美式教育。
雖然還是小學生,學校已經要求學生有獨立思考和表達的能力。課堂作業常常是寫文章和做演講,你必須能夠自己找到素材、選擇方法、組織語言、描述想法。
這基本上是我當初的大學所在的層次,而這些四、三年級的小學生已經開始搞獨立調研了!
比如,一個任務是每人回家統計自己家有多少臺電視、冰箱及多少輛汽車等物件,在課堂上每人負責統計其中一項物件的數字、計算全班平均值。機械化的計算部分你不用管,老師給你提供計算器——但是你必須把調研部分搞好,會有另一個學生檢查你的工作。統計完成之後,有的學生甚至還提出建議,跟別的班比較一下數字。
歷史課上學到某古代文明,作業是學生們要以其中的人物事件為題拍個電影!有人負責寫劇本,有人負責演,有人負責拍攝——當時還沒有數字裝置,所以家長得幫著剪輯8毫米膠片。學生們要時不時在班級裡播報一下新聞時事,老師偶爾還引導他們發現事件之間的聯絡。
寫作強調創意,科學強調第一手的實驗感覺。答案對錯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真正理解這個內容到底是什麼意思。
老師不再直接控制學生,而是通過眼學生交流來引導班級去做什麼。任何學生都可以在任何時候去圖書館拿本書,而且只要你在黑板上籤個名,哪怕上課中途也可以不經允許離開教室。哪些內容要多講點,哪些內容要少講點,老師都能聽從學生的意見。
但這還不是美國最牛的小學。
統治階層的教育:中國研究生才有的待遇
這個階層就是所謂的資本家階層,學生家長是這個國家的統治者和擁有者,他們當然沒必要訓練怎麼遵守別人的章程,他們不用關心怎麼用漂亮的簡歷取悅僱主。這個階層的學生學的不是怎麼遵守規則,而是怎麼制定規則。
教育的核心目標,是決策和選擇。
哪怕在數學課上學除法,老師問學生的第一個問題不是怎麼算,而是“如果你面對這麼一個例子,你的第一個決定是什麼?”
你會提出解決問題自己打算從哪兒著手。老師就會說你這個決定不錯,然後引導你進一步說出自己的計劃。然後讓全班一起看看你這個決定和計劃的結果如何。
老師不主動提供任何解題方法,而是鼓勵學生自己去制定公式,也就是規則。
老師不問對和錯,而問“你是否同意這個說法?”如果全班都發現你錯了,老師告訴你的是”他們不同意你……當然,你對老師講的東西,也可以隨時“不同意”。
這種統治階層的教育,已經不是追求什麼表達能力、藝術效果、漂亮的PPT之類了,而是追求分析問題。這種小學同樣學到古希臘歷史的時候,不是讓學生會表演個什麼歷史人物的電影,而是問學生“你認為伯里克利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犯了什麼錯誤?雅典公民又犯了什麼錯誤?” 這種問題!
這些註定成為未來領袖的小學生從四、五年級起就已經開始在課堂上對當前問題發表看法。工人為什麼罷工?他們這麼做對嗎?我們怎麼阻止通貨膨脹?老師說,你不知道答案沒關係,我提問題只是讓你學會怎麼想。
這些學生不是為了考試而學習。他們如果學習了一種複雜語法,單單在考試中答對還不行,必須在此後的寫作中用到這種語法,否則老師就不幹。寫作課也不是追求什麼創意、感情描寫,而是強調故事結構和邏輯,並且直接用於社會課和科學實驗報告的寫作中。
學生不但自主,而且可以自治。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當一次老師。然後老師和其他學生對他進行全方位的評判。紀律上沒有什麼要求,任何人都可以隨便離開教室,可以不經允許使用學校的任何東西,集體行動也不用排隊。
學生學到的是選擇和責任。你可以給自己設定優先目標、你自己決定幹什麼,你對自己所做的事負責,你自己管自己。老師說:“你是你這輛汽車唯一的司機,只有你能決定它的速度。”
這些我出國以後讀研究生時才享受到的待遇。
中國現階段的教育沒有階層之分
是因為都在中產以下
再來聯絡一下中國教育。現階段的中國教育,跟美國還有很大區別。中國暫時還沒有這麼強烈的階層區分……因為大家都在一般中產及以下。
我認為,中國現階段的流水線教育的預設生產目標,並不是在培養”人”,而是在打磨和挑選”器具”。
下等的器具,是某種實用工具,對應一般家長要求孩子有一個”容易找工作”的學歷和技能。
而上等器具,則是工藝品。工藝品未必能用來做什麼,但是具有收藏和升值的作用。工藝品的價值可以用一系列指標衡量,如材質是不是黃金的、鑲有多少克拉的鑽石等。
工藝品對應中國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是各種素質教育:會彈鋼琴等才藝、學習成績好、會英語。身體棒、長相漂亮,等等。你擁有的素質越多,別人就越覺得你好,值得擁有。
為什麼說是工藝品而不是藝術品呢?因為藝術品是不能用任何指標來衡量的。真正的藝術品追求獨一無二,跟任何已有的東西都不一樣,根本就沒有標準。而不管是實用工具還是工藝品,都以”符合XX標準”“跟XX一樣”為追求。這種”素質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即便會彈琴,也只不過能把曲子彈”對”而已,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彈”好”。
大多數家長並不要求自己的孩子有什麼與眾不同的新穎特性,只求符合各種工藝指標。當他們說”素質教育”的時候,無非是把追求從下等工具提升到了上等工藝品。
人們對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及整個的內心敘事,就是把自己變成一個”好東西”,以期得到別人的欣賞。這個敘事顯然與現代人常常遇到的考試製度有關,對早熟的中國人來說則與科舉制度有關:好生活、好工作並非是我自己創造的,而是誰看我好,賜予我的。所以要做個好的器具,而不是做個好”人”。
這種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思維本質上是被動的——外界喜歡什麼,我就變成什麼。永遠是我去適應別人,而不敢讓別人來適應我。一定要進名校、一定要進好公司、一定要得到好崗位。人與人之間攀比的,也都是這些外部光環的”加持”。
如果有人憑藉自己的能力開創了事業,則多數人不會對他表示羨慕、與他攀比,而是把他當成跟自己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並尋求借他的光,比如為他打工。
換句話說,現代的流水線教育其實是奴隸教育,而古代的貴族教育則是主人教育。前者是被動的,後者則是主動的。“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你學這個東西到底是為了改變世界、發揮自己,還是為了適應世界、打扮自己?
主人學習審美,關心怎麼評價別人;奴隸學習比美,關心別人怎麼評價自己。主人學習明辨是非,奴隸學習迎合別人的是非觀;主人學習怎麼找到和使用工具,奴隸學習怎麼把自己變成工具;主人學習合理調動資源,奴隸學習把自己變成別人的資源;主人學習”我想要什麼”;奴隸學習”我要變成什麼”。
能從作為一個主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才是真正的”主人翁”精神。有”主人翁”精神,你才不是一個器具。
日常文化和正統教育中,很少有“怎麼主動選擇、怎麼審美,怎麼根據自己的意圖改變世界。”這樣的討論,”主人翁”精神只不過是句漂亮的空話。比如買個房子,本來房子是自己的,應該完全根據自己的喜好去裝修、佈置,但很多人想的仍然是怎麼裝修看起來更有”面子”。人們取悅世界已成習慣。青年導師最愛說一句話,”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幹什麼?梳妝打扮等著別人來挑選嗎?
中國因為歷史原因,過去這幾十年的主流文化都是貧民文化,人們對“怎麼適應別人”研究的很多,對“怎麼自己做主”研究的很少。我們看看網上一些所謂的”職場經驗”,對工作、對上級、對同事的各種小心翼翼的算計,動輒得咎的脆弱心態,讓人感覺真是非常可憐。
這一代中國人的技術很強、性格也隨和,願意與人合作,但是整體心態普遍像小孩一樣,有主人翁意識的人物實在太少。
在美國矽谷,儘管來自中國和印度工程師的總人數勢均力敵,但是二者地位其實有一定差別。無論是進入各公司管理層的人數,還是創業的人數,中國人都顯著不如印度人。為什麼印度作為一個國家落後中國很多,海外印度人卻能領先海外中國人很多,難道僅僅是因為英語好?
我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印度人比較有主人翁意識。中國作為一個國家很有主權意識,但是中國人作為個人的主人翁意識落後印度很多。
階層不是一切 人總有自由意志
我們大概可以說,現代教育可以簡單地分三個層次,對應三個階層:
底層家庭對教育的期待是培養工具、以找工作為目的。
中層家庭對教育的期待是培養工藝品,以提升個人價值為目的。
上層家庭對教育的期待是培養主人翁,以欣賞、選擇和改變周圍世界為目的。
現代流水線式的教育只能把人送到第一層;
想要進入第二層,家庭必須出力,爭取去精英大學;
而第三層,則幾乎完全是家庭和個人的事情,學校教育的作用很小。
這麼說來,如果生錯了階層,尤其在美國,上學豈不成了無比憋屈的一件事情?
用美國這套標準對照,我的小學的確是在工人階層。就連在教學樓裡從哪邊走、上課怎麼舉手學校都有明確規定。但是我們有好幾個同學根本不在乎這些規定,經常跟學校對著幹,老師“誇”我們有“造反精神”——我們這幫工人子弟,做事常常帶有統治階級的風格。
素質的確是可以遺傳的。現在科學家有充分的證據證明智商可以遺傳,再考慮到家庭環境的作用,大多數情況下,人不太容易超越自己父母的階層。
但人之所以不是機器,就是因為人在根本上是自由的。基因加環境也不能把人完全定死,人總有自由意志。大多數情況下如此,但每人都可以不必如此!
是的,人很難突破客觀條件的限制。可是如果人人都按照這個劇本演出,世界就太沒意思了。
(來源:博士中國)
【相關推薦】
巴布閱讀Read at home系列
以英文分級閱讀的形式
通過科學、詳盡的《家長指南》
幫助巴布爸巴布媽
和孩子進行提問式、引導式討論
培養孩子批判性、創造性思維
助力孩子早日成為獨立的
閱讀者、學習者、思考者
相關文章
- 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
- JavaScript 一團亂,這是好事JavaScript
- 重返中國有擔憂!谷歌母公司CEO:不確定是件好事谷歌
- BROADBANDNOW:中國光纖基礎設施是美國的九倍
- 沒有基礎學習Python有這些方法和建議Python
- Docker--基礎知識點--19--映象原理之分層理解Docker
- 人工智慧領域,中國比美國更勝一籌,成為世界贏家?人工智慧
- 美國大學:教育和中產階級的動態
- 《南華早報》:中國“科技民工”沒有性沒有睡眠
- SAP QM MB56 報表沒有結果之分析與對策
- JAVA基礎是什麼?java學習有哪些階段Java
- 【譽天教育】這幾道linux基礎選擇題你答對了嗎?Linux
- 沒有Linux基礎的是如何學習Linux運維的?Linux運維
- Go 基礎知識之分支迴圈Go
- 聯想是中國公司還是美國公司?楊元慶竟然沒答上來
- 用國產還是國外?BI工具深度盤點洞察,選這個肯定沒差
- 為什麼中國至今沒有像樣的國產作業系統?作業系統
- 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國家安全,人人有責
-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午睡 外國人卻沒這個習慣?
- 現代國風+橫板闖關,這樣的遊戲有沒有搞頭?遊戲
- 美聯儲:美國最富1%坐擁財富幾乎是中產和中上階層總和
- 為什麼中國人沒有自己的程式語言?
- 中國銀行網銀助手開啟沒有反應
- 以色列全國水利遭攻擊後續:一場基礎設施網路攻擊背後是國與國的軍事對壘
- ONES 創始人王穎奇對話《財富》(中文版):中國有沒有優秀的軟體?
- 分散式基礎,啥是兩階段提交?分散式
- 在沒有本土強勁對手的德國市場 國產遊戲撒歡搶佔遊戲
- 系統不做限流,我看你是對中國人口數量有什麼誤解
- 這是你沒玩過的船新版本 -- Steam《中國式網遊》預告來襲!
- 沒有基礎也能學好Python的方法?Python
- 中國抗量子密碼演算法:沒有“算盤”,不妨礙有“盾”密碼演算法
- MYSQL 使用基礎 - 這麼用就對了MySql
- Pew:認為網際網路的存在是好事的美國人比例正在下降
- 【基礎】EM 還是 REM?這是一個問題!REM
- react 有沒有類似vue中watch這樣的api?ReactVueAPI
- 【Java】留下沒有基礎眼淚的面試題Java面試題
- 沒有程式碼基礎,如何搭建攝影網站網站
- 有Java基礎的程式設計師,是如何看待Python這位少女的?Java程式設計師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