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行業一半人月薪超過8千!

job51bbs發表於2017-11-10


一直很高冷高貴的銀行業據說一年不如一年?


總是被大家粗暴地切斷電話的保險業穩穩地茁壯成長?


身在金融領域需要時刻關注行業的起伏變化,否則一不小心就可能錯過一波熱潮、或是被困於谷底。


銀行一線城市招聘需求仍穩定

  保險業人才需求二三線強烈!


  根據前程無憂(www.51job.com)無憂指數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保險業的月平均網上釋出職位數將近10萬個,同比漲幅大漲80%,而銀行業的月平均網上釋出職位數約為2.5萬個,同比漲幅幾乎翻一番。

 

  聚焦這兩個行業在各城市的具體招聘情況,銀行業的企業招聘需求雖然仍集中在一線城市,但二線城市也有相當的需求量。而銀行業企業招聘職位數最多的城市為廣州,佔到了全國招聘總量的17%,上海和深圳也分去了10%和8%的招聘需求。一線城市中,北京在銀行業方面的企業招聘需求不太活躍,排在武漢、成都、合肥之後,僅列全國第七位。(見表1)

 

  而保險業的人才需求眼下更是多聚集於二三線城市。根據無憂指數的統計資料顯示,企業招聘需求排在第一位的城市是成都,第二位是鄭州,這兩個城市雙雙佔據了保險業全國招聘總量的12%。而西安、南京、武漢、重慶、瀋陽、天津市對保險業人才的需求比例也都不小。(見下表)


表:2017年第三季度銀行、保險業網上釋出職位數城市排行

資料來源:51job

 國企民企

 是銀行、保險業招人“大戶”

        外企增長緩慢


  從招聘企業的性質細分來看,銀行和保險的招聘較為平衡,在銀行業招聘中,國企佔到了32%,民企為23%,上市公司21%,外商獨資企業佔13%,合資企業為11%。保險業的招聘主要以國企為主,佔到了四成,上市公司為26%,民企為18%,合資企業11%,而因為加入條件和業務範圍等等的限制和漸進式開放以及需要不斷捕捉監管變化,外商獨資保險企業的市場份額和業績增長幅度都比較緩慢,在用人需求上也並未高歌猛進,招聘比例僅佔4%。


  數字化銷售渠道雖然在面對終端客戶上帶來了不少新的機遇,但同樣要面臨對資源更“熟”的內資保險企業的挑戰。2017年年初,英國標準人壽集團執行董事兼全球客戶總裁科林路克拉克(Colin Clark)在上海接受採訪時表示,標準人壽投資公司正研究準備在華設立投資管理WOFE(Wholly Foreign-Owned Enterprise),有意向把陸家嘴金融城作為其設立獨資公司的落戶首選地。


  從具體招聘人員的職能細分來看,無論銀行業還是保險業,對銷售人才的需求仍很旺盛。根據無憂指數2017年第三季度的統計資料顯示,銷售人才佔銀行業人才招聘總數的35%,保險業也佔到了25%。

 

“草根”保險業薪資穩步攀升 

   銀行業頂薪更勝一籌


  一直以來,銀行業被視作“高冷”又“高貴”的行業——“高冷”是因為要進入銀行編制門檻高,對學歷、專業甚至畢業院校均有所要求;“高貴”是因為在銀行工作被視為端著一個穩定又高薪的“金飯碗”。


  銀行業的薪資水平的確印證了這一點。從無憂指數的統計情況來看,銀行業網上釋出職位數的主力薪資段主要集中在8000—9999元以及1萬—2萬月薪這兩個區間,其中前者佔比25%,後者佔比26%。而2017年第三季度月薪2萬元以上這個高薪段的網上釋出職位數比重達到4%。(見圖1)

 

  保險業和銀行業相比就有點“草根英雄”的味道——和銀行相比,保險業的基層人員的入行門檻更低,在職位招聘上也能反應出來。雖然銀行業和保險業3000元以下薪資段的網上釋出職位數的佔比均只有4%,但保險業在3000—4499元薪資段的網上釋出職位數佔比要比銀行業高出7個百分點,而8000—9999元薪資段和1萬—2萬元薪資段網上釋出職位數的比重均比銀行業少了7個百分點。


  雖然保險業的高薪職位招聘數和銀行業不相上下,2萬元以上的網上釋出職位數均為4%,但銀行業5萬元以上職位招聘數佔到了1%,高薪端更勝一籌。(見下圖)


圖:2017年第三季度銀行、保險業各薪資段網上釋出職位數佔比

資料來源:51job

 

  然而銀行業的高薪越來越不好拿。從去年開始,銀行的離職率就高企不下,尤其是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雖然人均薪酬上漲,但離職率居高不下。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從業人員透露,眼下競爭壓力和指標壓力很大,對業績獎和年終獎均無信心。而上市銀行的“瘦身計劃”依然在進行之中。


  據報導,2017年上半年四大行員工總數較2016年年底減少了逾2.5萬人。在金融去槓桿、銀行監管加強的背景下,銀行資產規模擴張將放緩。銀行網點也在相應收縮,許多上市銀行著力於推進網點智慧化、輕型化。


  AI在金融領域將會對人類工作產生巨大的衝擊不止一次地被提及,自動交易程式將會替代許多人力工作。因此展望未來,銀行和保險業將會更客製化精準營銷——在客戶識別、以客戶思維為導向的產品開發以及客戶關係管理上更需要“人”的思維和管理,未來仍有諸多機會,“進化”無時不刻地在發生、無處不在。

相關文章